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一、果树害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果树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早在1963年,putman首次报道了未交尾的苹果小卷蛾能引诱雄蛾,从而证明了雌蛾能产生性引诱物质。Roelofs等1979年首次将苹果小卷蛾的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为反—8,反—10—十二碳烯—1—醇。Roelofs等1972年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出了这种化合物的3种立体异构体,发现98%的纯反,反式异构体比其它2种异构体的活性更高。Beroza等(1974)证明这种性引诱物质是苹果小卷蛾雌蛾所具有的。此后,苹果小卷蛾性信息素开始人工合成,并用于预测预报,近10几年来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我国于1980 年人工合成,1982—1983年用迷向法进行防治试验,证明对苹果小卷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3类引诱剂(性诱剂、产卵引诱剂以及食物引诱剂)为试材,采用田间筛选的方法,在桃园开展不同比例和剂量的田间诱蛾工作,研究了防治当地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配方,以期为研发雌雄同诱的梨小食心虫新型引诱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性引诱剂中各组分的比例对梨小食心虫在发生交配行为前的物种识别起到主要作用,而剂量则主要影响发生交配行为前对潜在交配对象的有效定位,最适性引诱剂的配方为顺-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反-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顺-8-十二碳烯醇∶十二碳-1-醇=100∶6.8∶19.1∶5.4,524μg剂量。对于产卵引诱剂而言,成虫识别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宽度较大,剂量不能成为识别的限制性因素,成虫更偏爱桃梢挥发物,其次是高浓度的桃果挥发物。最适产卵引诱剂配方为壬醛∶顺-3-己烯醇乙酸酯∶6-甲基-5-庚烯-2-酮∶(Z)-β-罗勒烯=14∶100∶1∶86,0.201mg剂量。食物引诱剂是一种有潜力的对雌虫进行诱捕的诱源物质,对雌虫的诱捕效果明显强于雄虫,这有可能作用的对象是受孕雌虫。最适性食物引诱剂配方为12滴的乙酸松油酯溶液(24.25mL乙酸松油酯,0.75mL非离子润湿剂和25mL温水),容积为0.6mL。  相似文献   

3.
金纹细蛾性信息素的活性试验及测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金纹细蛾(Lithocoll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在我国发生普遍,有些苹果产区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在日本已是苹果树的主要害虫。金纹细蛾性信息素系日本氏家武、玉木佳男等于1986年报道,其化学结构为:顺10-十四碳烯醋酸酯(Z10-TDA)和反4,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桃-苹果混栽果园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昼夜交配取食活动规律,探讨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梨小食心虫1~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间,连续72 h监测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0、1.0、1.5、2.0和2.5 m 5个不同悬挂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每2 h的诱捕量。【结果】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每24 h内诱捕到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时间段均为4:00—8:00和16:00—22:00,诱蛾高峰期为18:00—20:00;而糖醋酒液的诱蛾量显著低于性信息素(α=0.01)。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悬挂高度(α=0.01)。【结论】梨小食心虫交配与取食活动节律基本一致,糖醋酒液和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诱捕器在地上2.5 m高度诱蛾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市郊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偶发性害虫,大发生年份能使蔬菜减产30—40%。小菜蛾发生世代重叠,虫态混乱,卵粒细小,幼虫活泼,其抗药性较强,一龄幼虫有潜伏叶片组织的习性,因此,小菜蛾的发生情况和防’治运期比较难掌握,给及时防治带来困难。 1983—1985年我所用人工合成的小莱蛾雌蛾性信息素制成的诱芯,应用于测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材料和诱蛾方法 小莱蛾性信息素诱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其化学成分是顺-11-十六碳烯酸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及增效成分顺-11-十六碳烯醇。这种由人工合成的小菜…  相似文献   

6.
1977年日本农林技术研究所玉木佳男等,从桃小食心虫雌蛾中分离出性外激素,鉴定其化学结构为A~顺—7—廿烯—11—酮,B~顺—7—十九烯—11—酮。并指出这两种成份以一定的比例在田间有很高的诱蛾活性.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成了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经诱蛾测定,初步认为当A:B为100:5时,诱蛾效果较好。但也指出不一定是最佳配比. 为了取得最佳诱蛾配比,7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了八种A:B不同配比的橡皮塞诱芯,经在本所院内对桃小雄成虫染色释放回收,田间诱蛾测定,初步认为A:B90:1。、95:5诱蛾效果好,除诱蛾量多外,诱集力也比…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2015年3—11月利用性信息素对浙江慈溪桃园(种植湖景桃和玉露桃)和梨园(种植翠冠梨和黄花梨)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进行了系统地监控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浙江慈溪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上年第五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早于梨园,数量远高于梨园,桃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7—9月,梨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8—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果实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的最初应用,是雌成虫性器官的性信息粗提物。其化学成分为“顺—7—二十烯—11酮”及“顺—7—十九烯—11酮”。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桃小”的性信息素,掺入一定量的载体物,制成诱芯,便可用来诱集“桃小”雄成虫,诱芯一般含性信息素500微克。田间使用诱芯时,多采用挂碗的方法,将诱芯以细铁丝贯穿,横放于砂碗口上面。碗内盛清水,水面距诱芯约1厘米。水内放少量洗衣粉,以增加水的粘滞性.初羽化的桃小雄成虫,受趋异习性的支配,径自飞往性信息素散发处,遂落入水中溺死.用这样的方法,使“桃小”雄成虫田间迷向,从而减少雌成虫的交尾机率,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  相似文献   

9.
板栗桃蛀螟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蛀螟是为害严重的杂食性害虫,在泰安市一年发生三代,除第一代为害桃、苹果,梨外,第三代主要为害板栗、山楂。 泰安市在大力推广栗棚堆积后5~7天0.1%敌百虫药液浸棚的同时,1983年~1985年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捕板栗桃蛀螟防治研究,同时在泰安市麻塔办事处大地村进行了板栗桃蛀螟迷向防治的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桃蛀螟性信息素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83年人工合成,化学结构为反—10一十六碳烯酸和顺—10一十六碳烯醛,配比为90比10。1985年试验用桃蛀螟性信息载体均为天然胶橡皮头,剂量为500微克。迷向国和对照园分别设在相距1000米以外零…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使其抗药性发展很快,且防治困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作为大面积害虫治理的防治技术,通过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达到害虫防治的作用。综述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发现、结构鉴定及梨小食心虫迷向技术原理、迷向散发器的种类和技术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和迷向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合成梨小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迷向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合成的性信息素干扰和阻断害虫雌雄之间的化学通讯联系 ,使之不能交配和繁殖的治虫方法即为阻断交配技术 ,俗称迷向法。该法具有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环境、简便易行等优点 ,于 2 0 0 1年对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成 ,散发器为浸有合成性信息素的橡胶诱芯。每个散发器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2 5 0 μg。迷向试验区设在河北省丰南市刘庄村梨园内 ,主栽品种为 8年生鸭梨和酥梨 ,附近设一个对照区。其中迷向区于 7月上旬每株树按东西南北中分别挂 5个诱芯 ,于 …  相似文献   

12.
靳程  刘树英  刘洪章 《北方园艺》2011,(14):173-17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接骨木和东北接骨木果实脂肪酸和不皂化物,并用GC-MS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接骨木和东北接骨木果实脂肪酸中分别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5种为共有,即苯酚[2,4-双(1,1-二甲基乙基)]、n-十六烷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不皂化物γ-谷甾醇,但含量有一定差异;二者各有4种是不同的。其中接骨木中有9-十六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Z,Z)-、异丙基亚油酸盐和顺-9-十八醛;东北接骨木中有顺-11-十六烯酸、顺-9,17-十八碳二烯醛、Z-十八酰胺-9-烯和环丙烷十二炔。  相似文献   

13.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1 a发生多代,测报防治较为困难.为明确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不同世代的诱杀效果,现采用6种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在桃园对4个世代的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的梨小食心虫对不同类型诱捕器表现有差异:对梨小食心虫越冬,以船型诱捕器最佳;第1代以自动补水诱捕器为最佳;第2代以水盆+粘板诱捕器最佳;第3代以三角形诱捕器最佳.该研究对应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梨小食心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态健康果园(香梨)中利用性信息素和糖醋液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研究,为生态健康果园(香梨)及常规果园的有效监测和适时制定生物防治措施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两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全年发生消长规律监测的趋势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代,峰值明显,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中、下旬。在生态健康果园(香梨)中由于大量、高浓度性信息素的存在,梨小食心虫成虫对糖醋液的趋性比性信息素的趋性敏感,利用糖醋液诱捕器能够很好地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且监测准确性明显高于性信息素诱捕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田间迷向防效,为梨小食心虫迷向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田间迷向试验研究了梨小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的迷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梨小性信息素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田间密度设置为每667 m~230根和60根时的迷向率高达90%以上,蛀果率均在5%以下,防效与市售迷向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6.
昆虫性信息素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人工合成丁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大量应用于虫情测报和防治。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激素室合成的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金纹细蛾、苹果小卷叶蛾以及江铃虫、小地老虎、玉米螟等十几种性信息素,巳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在桃树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安徽省宿州市老海寺生态黄桃园使用梨小性信息素迷向法进行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迷向法对梨小成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方法简单、持效期长、无公害,与正常园相比,迷向园在少喷2遍杀虫剂的情况下,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达98.5%。  相似文献   

18.
中华玉梨(中梨三号)是本所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杂交系80—7—3中优选的一个晚熟梨新品种,经8年试栽,表现果个大、外观美、品质优、果心小、早果丰产抗病、耐贮性强的优良性状,2001年5月通过评审鉴定。  相似文献   

19.
乙酸叶醇酯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植物寄主挥发物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作用。【方法】将不同剂量的乙酸叶醇酯[(Z)-3-hexenyl acetate]制成增效诱芯或直接滴加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芯,通过对比田间诱蛾量,比较不同处理诱芯的诱蛾效果和诱蛾动态。【结果】乙酸叶醇酯单独使用不能诱捕到梨小食心虫,直接滴加到性信息素诱芯也不能提高其诱蛾效果;30μg的乙酸叶醇酯制成的增效诱芯能显著提高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能力。【结论】乙酸叶醇酯可以作为性信息素增效剂,能显著的提高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和反映田间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20.
性信息素技术在梨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梨园用药,介绍了性信息素技术在江苏省常州市果园梨小食心虫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单一梨园迷向率为95.4%~100.0%,桃、梨混栽园迷向率为85.1%~94.3%;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蛀果防效在83.47%以上,并可显著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