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的抗性,其中2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结果表明,除福建外,其他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这可能是这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鉴定了12个品种对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其中有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但抗性较低,研究了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  相似文献   

2.
(1)采用针刺接种、催芽接种和浸渍接种等3种接种方式对13个甘蔗品种进行抗黑穗病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真实的遗传差异;浸渍接种可使品种的形态学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得到充分体现,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针刺接种或催芽接种可越过形态学障碍而直接检查品种生理生化的抗性反应。(2)采用浸渍接种法测定8个甘蔗品种在整个发病生长季产生黑穗病株的发展动态,从累积的丛感染率和感染率的发展曲线分析表明:黑穗病鞭子在整个生长季的发生,明显有3个稳定的发展水平,丛感染率虽能较好地反映品种的初侵染,而茎感染率则更适于检测再侵染的状况,更加准确地评价品种的抗病性;茎感染率的发展曲线采用模拟是适宜的,其中K值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以评价甘蔗品种抗黑穗病的育种潜力是可行的;采用病情流行总量作为品种抗病性鉴定指标比其他流行学参数(如Ymax.Yo.P.r)可能会更合理些,与K值的评价效果取得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1986-1993年作者对省内外20多个单位提供的16m余份(次)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多抗性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早恢C98、IR64、70015、皖恢9号、76~27A等品种(系)可作抗病亲本利用。陆伍红、早籼240、59024扬稻4号、E164、广香40、当优9号、80优9号等品种表现高产,抗性也较好。本文还对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发病关系、抗性鉴定接种方法和杂交水稻抗性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早疫病菌粗毒素在种子发芽期鉴定番茄品种的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番茄品种分别在种子发芽期用番茄早疫病粗毒素和在苗期用病原菌孢子人工接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和抗性植株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对粗毒素的抗性与对病原菌的抗病性明显相关,用粗毒素鉴定的成活率与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r=-0.845,其绝对值大于r0.01=0.834,达极显著水平。用粗毒素筛选出的抗性植株经人工接种病原菌孢子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均属抗病。因此,可用致病毒素在种子发芽期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抗病植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不同月季资源的灰霉病抗性,分析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评估月季资源对灰霉病的抗性及月季灰霉病抗性育种提供支持。【方法】以349个月季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花瓣人工接种鉴定不同月季品种的灰霉病抗性,并结合2019和2020年连续2年的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对349个月季品种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结合349个月季品种花色、花径、茎皮刺量、花香和花瓣数5个表型性状,进行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选择抗病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结合花瓣人工接种结果,发现不同月季资源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材料,大部分材料为感病品种。人工接种的抗病性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存在差异,349个品种中有187个品种评价结果一致,占53.58%,其中爱、费加罗夫人和帕蒂坦8个品种的人工接种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均为高抗,其病斑平均面积为22.9 mm2,病情指数(DI)均在15.6以下。月季资源的灰霉病病情指数与花色、花径、花瓣数和花香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茎皮刺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将107个抗病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Ⅰ和第Ⅱ类群具有抗病性和花大、瓣型丰满等特征,具有较高的利用潜力。【结论】月季灰霉病抗性与茎皮刺量呈负相关,大部分供试月季资源易感灰霉病。筛选出朱红女王、黑巴克、金色星光、桔魅(朱红女王)、费加罗夫人、帕蒂坦、爱和辉煌8个高抗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优异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3个西瓜品种进行了离体叶人工接种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叶与幼苗人工接种同样能够真实地反映西瓜品种固有的抗病性,且能节省菌液、劳力、试材和费用,并对环境条件更易控制,简便易行,可以广泛采用。该法用注射器悬滴接种,菌液浓度为1×10 ̄6孢子/mL。接种叶片的叶龄为15~20d,接种后3d开始发病,第6d调查统计病情指数。品种抗病性可以用平均病斑直径(AD),(发病病斑直径)/接种总滴数]和病情指数(DI)两种标准进行评价,其中用AD进行品种抗病性评价减少病级划分中的人为误差,更为客观简便,可以取代DI在离体叶人工接种西瓜炭疽病抗性鉴定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7.
王文相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47-6249
[目的]为鉴定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对其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研究接种方法对水稻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除高感品种外,喷雾接种水稻的发病情况轻于剪叶接种;喷雾接种一次可达到多个品种抗性鉴定的目的,接种到调查约30d的时间足以使病菌进行多次侵染,但该接种方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喷雾后立即捆扎稻丛3d。[结论]喷雾接种法可满足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并大大降低鉴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药剂浸种防治稻曲病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宪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45-246,248
不同药剂、处理时间防治稻曲病试验表明;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对减轻稻曲病的危害有明显效果。粉锈灵、甲基托布津处理效果较好;药剂浸种48h优于24h防病效果。对27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性鉴定试验证明,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菲优63等29个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性状特点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0-1992年黄淮南片及河南省水地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统计分析了1980年以来该区育成品种的产量、产量三要素、抗性等性状的累计频率,以及“六五”期间、“七五”期间(以下简称“六五”、“七五”)该区育成品种的特点和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的生态型以半冬性(约占42%)和弱春性(约25%)为主。“七五”期间比“六五”期间,半冬性品种相对下降了6%;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则上升了17%和4%;株高降低约5~10cm;产量潜力明显提高,亩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品种抗病性提高;而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提出了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亩产350~450公斤)对丰产、稳产、广泛适应性品种性状的要求和今后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和稻米外观品质差是制约黄淮稻区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选育难、品种缺乏的问题,以主效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选择、人工接种诱发和田间自然发病多点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创制了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技术。创立了以"籽粒相对充实度"为核心的籽粒灌浆速率快速监测稻米品质生理育种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早代大群体选择、多生态点联鉴、生理指标监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稻米品质测定和抗病田间鉴定"六位一体"的黄淮稻区粳稻复合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创新了稻米品质和抗病性协同改良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路梅  张发成  钱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53-17555,17573
[目的]调查金华市主栽水稻品种纹枯病田间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明确其经济闽值。[方法]参照国家水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1—1995)进行病情调查,并测定不同水稻品种的各种产量性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不同接种量下水稻品种——金早47的病丛率、病情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损失率,并计算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经济阈值。[结果]金华市现有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病性为中抗水平以下,缺乏高抗品种;其中水稻金旱47为中抗,两优培九为中感,协优46则为感病。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育期的抗性表现有所差异,水稻产量的损失随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减弱而加重。孕穗期,金早47的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成线性关系.要将产量损失率控制在7%以下,孕穗期的病情指数必须控制在4.2以下。[结论]明确了金华市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及其经济阈值.为水稻纹枯病的有效、合理控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间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建立科学的田间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是开展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描述了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强调只有在充分认识并依据这些特点所建立的抗性鉴定体系才具科学性。分析认为Rush的总体抗性鉴定体系最为合理。为适应抗性QTL精细定位的精度要求,在Rush的总体思想体系基础上,提出并试行了以“最高病斑达到的叶鞘位”为基础的新的病情评定标准,以进一步完善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多年抗性鉴定和评价,供试的稻种资源中,表现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有57个,占供试品种的28.5%, 其中30份对测试的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抗和中抗,其余品种仅对部分菌株表现为抗病。在表现抗病的品种中,接种多个属不同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抗病品种如Yunhui290,Xa22,Xa23等多年抗性结果表现一致,表现为广谱高抗,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表现比较持久、稳定,是今后抗病育种供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主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03-109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抗性属于数量遗传性状,目前尚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了提高水稻抗纹枯病种质的筛选和研究效率,对水稻离体叶片抗纹枯病接种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更精确的控制,并采用了量化的病情调查方法。取纹枯菌接种离体水稻叶片组织进行qRT-PCR分析,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呈诱导表达,验证了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大田成株期接种、苗期“微室”接种法,对抗纹枯病水稻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测试。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纹枯病病级的统计检验呈显著差异,3种方法的结果表现一致。改进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具有易于操作和重复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纹枯病水稻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稻纹枯病对再生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水稻Y73是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大粒香’经不对称体细胞杂交产生的后代,它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为高抗。Y73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10 (PXO124) 后,一个NBS-LRR类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采用RT-PCR技术从Y73中克隆了该基因的CDS片段 (2 631 bp),将该基因命名为OsBBR1(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related gene 1),并且利用pCAMBIA1300双元载体分别构建了OsBBR1基因超表达及干涉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接菌试验显示,抑制OsBBR1基因的表达,能减弱抗病材料Y73的抗性;而提高OsBB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能增强感病材料的耐病性。结果表明OsBBR1基因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直接相关。此外,OsBBR1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还显示,OsBBR1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水稻细胞膜和细胞核,表明该基因很可能与信号转导和下游基因转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不同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0株木霉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D1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分别达到了80.82%和69.55%。D1菌株对水稻安全,比对照增产27.41%;D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范围为51.09%~70.64%。先用D1菌株处理24 h后接种纹枯病菌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纹枯病菌和D1菌株同时处理,先接病菌24 h后再用D1菌株处理的防效最低。说明D1菌株对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优于治疗。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D1菌株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D1菌株与辣椒炭疽病菌等8种作物病原菌真菌对峙培养,对它们的生长抑菌率在63.03%~95.18%。在20~30 ℃和pH 4~5时D1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5种杀菌剂对D1菌株的菌丝生长毒力不同,EC50值为0.042~384.24 mg·L-1,在田间常用水平下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5.8%~100%。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 d 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 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