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找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稳定和安全的优良菌株,采用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富集、分离技术从湖州某水域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纯培养菌株N3。提取细菌的总DNA,利用细菌16S rDNA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序分析,用NCBI-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等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N3的DNA扩增产物片断大小为1441 bp,测序结果经检索证实N3与标准菌株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AY665978.1) 16S rDNA保守性片段有100%的同源性,可以判定所分离得到的N3菌株为纤维单胞菌属的纤维化纤维单胞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相似文献   

2.
金堂县脐橙产业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法、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法和综合优势指数法,将金堂脐橙产业同成都地区其他脐橙种植县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金堂脐橙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了将金堂县脐橙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脐橙产出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有效突破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步伐,通过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使绿色食品产品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额为2亿美元,出口率为2.5%;2001年,产品出口额为4亿美元,出口率为6.5%;2002年,产品出口额为8.4亿美元,出口率为11.6%;2003年,产品出口额为10.8亿美元,出口率12%。2000~2003年,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年平均增长105%,比1997~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63个百分点。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5.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所有农作物都不具有效率优势,具有规模优势的农作物和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相同,即水稻、花生、甘蔗和蔬菜.并据此提出了广东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主茎不同蘖位上产生的分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茎上具有蘖位优势现象;一是具有营养优势,即随主茎蘖位上移分蘖的营养生长优势下降;二是具有生殖优势,即随主茎蘖位上移分蘖的生殖生长优势加强。在主茎中部,强优势蘖位形成的基本条件,要同时具备较强的营养优势和较强的生殖优势。合理利用蘖位优势进行水稻栽培,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作物杂种优势和多倍体优势利用的研究情况,针对目前作物产量徘徊、优势潜力难以发挥的现状,提出了作物层次优势利用的构想,即作物优势利用发展3个阶段:二倍体杂种优势利用、多倍体杂种优势利用和功能基因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产粮优势转化指数,从时间维度分析了1950—2014年河南产粮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变动趋势,从空间维度比较了2014年河南与其他地区产优势转化水平的差异,最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贸易纯粹理论角度,探究时间因素影响贸易格局和比较优势的时代背景、现实表现、作用机制、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打败诸多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应从明确企业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技术标准的指定权等方面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花生、棉花、甜菜)3种主要经济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花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优势,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棉花有效率优势,但综合指数和效益指数处于劣势,尤其规模指数;甜菜各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处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三种经济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稻谷、玉米、大豆 3种主要粮食作物在2005-2010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稻谷仅具有效益优势,其它三个指数都处于劣势;玉米的综合比较优势、规模和效率都处于优势,但是效率指数较低;大豆效率和效益指数处于优势,但是规模太小,所以综合指数处于微弱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农业的现有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减弱。同时进一步分析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国际化趋势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此为契机最终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绿茶由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75-1477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我国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并没有充分地得以发挥,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扩大我国绿茶出口规模、增加绿茶出口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进行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分析了我国绿茶比较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将绿茶产品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21世纪。同时,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将更加深刻、广泛的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影响并改变社会生产,活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杠杆。回顾黑龙江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实践,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区位商和国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辽宁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辽宁省玉米加工业总体的竞争力呈波动上升趋势;按照本文设定优势行业的选择标准,饲料加工业是辽宁省玉米加工业的优势子行业,淀粉及其制品业的增长很快,具有潜在优势;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ICD-10(《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第十次修订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分类内容对贵州4 258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中涉及疾病最多的科、属、种进行了分析;对重要的科、属、种涉及的疾病也进行了分析。含药用植物种数大于50种的有21科,涉及疾病最多、疾病种类比例最高的科是蓼科Polygonaceae。含药用植物种类最多的属包括蓼属(Polygonum)、悬钩子属(Rubu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等,涉及疾病种类属的比例最高的是铁角蕨属Asplenium和卷柏属Selaginella。能对15种以上的疾病有疗效的药用植物有21种,包括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巴豆Croton tiglium、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