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乡种放量性状,即根据株高(H)、底径(D)、分枝长(B1)、校干距(H1)和分枝教(Bn),将旱柳×白柳(S.matsudana×S.alba)F1当年生119株苗木进行数量分类,研究其数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在t为0.1—0.6时可分为9个类群,它们分属于两大类:即多枝型和稀枝型,其相关系数只有—0.92.  相似文献   

2.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柳树杂种一代苗木的苗高、底径、枝下高、主梢长、枝干距、分枝数、分枝长和分枝粗等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上述性状组合问差异是显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征根累计贡献率分别是59.88%、83.98%和96.04%,第一主成分各性状系数除枝下高外其余皆为正值,反映了生长量的高低,称为生长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是由分枝长,分枝粗提供的,称为干形因子。用主成分综合指标来评价杂种应以第一主成分综合指标高,第二第三主成分低为优良。  相似文献   

3.
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03和05为母本,分别与欧洲云杉(Picea abies)、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白云杉(Picea gluca)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调查了杂交坐果率,对F_1代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测定,测定了苗高、地径、侧枝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等遗传参数,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亲本是粗枝云杉05和欧洲云杉,粗枝云杉03×雪岭云杉子代特殊配合力高于其它组合,6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均为侧枝长大于苗高,苗高大于地径,说明侧枝长较苗高和地径更易受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给F_1代,可作为杂交子代生长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4.
柳树种间容易杂交,研究杂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柳树育种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比较研究了两个种间杂种柳和亲本形态解剖特征.杂种是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Cheng)×青冈柳(Salix viminalis L.)和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银柳(Salix gracili Tyla).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柳树的遗传多样性,以雌雄间性柳树自交子代478个个体为材料,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表型特征评价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柳树自交后质量性状发生了分离,枝条出现直立、弯曲和扭曲的类型,扭曲的比例为18.41%.有托叶的比例为2.3%,株型矮化的占11.72%,叶色、皮色、分枝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叶片长、叶片宽和托叶的变异系数为39%—58%,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66%,分布曲线表明叶长、叶宽、株高等呈偏态分布.此研究结果为研究柳树矮化、枝条扭曲等重要性状的解析和基因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为柳树的定向育种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美洲黑杨 5 0号为母本和青杨 5个种源 (各 10个单株 )为父本杂交 ,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 ,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 ,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变异及苗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银杏家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苗期选择提供依据,对40个银杏半同胞家系的种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遗传力较高,不同家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家系内变异较小,种苗性状作为苗期选择的指标是可行的。随苗龄的增长,家系间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和分化有加大的趋势,银杏分枝类型的数量比例也会发生变化,由幼龄时长枝占优势会逐渐转变为成龄短枝占优势。银杏家系种子大小能反映该家系在苗期的生长表现,种子愈大,苗期生长量愈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滇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杨派中的滇杨为母本,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进行了滇杨×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杂种苗。今后将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苗和亲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索和研究滇杨×美洲黑杨杂交育种的遗传变异规律,亲子鉴定和早期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种源地的天然单株和杂交无性系柳树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种源间和种源内柳树变异系数、显著性水平差异、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柳树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系数较大,变异区间分别为9.0%~35.4%、6.4%~57.35;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性状差异达到显著以上水平(P0.05)的指标分别为:种源间57.1%,种源内89.9%;多重比较表明16个表型性状存在不同层度的差异,东营柳树资源种源内差异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种源与其他种源差异较大。野生柳树表型性状变异较大,不同种源间存在地理隔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门桉树人工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工控制授粉可根据人类的主观意识——育种目的确定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引起遗传变异,出现优良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以获取杂种优势,从而使杂种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方面同时获得遗传增益。主要介绍东门林场的人工杂交育种的情况,包括亲本选择、杂交方式、控制授粉及杂种的测试、选择和杂种的遗传增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一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4个杂种柳树无性系的分枝性状(分枝数Bn,分枝长B_1,枝干高Hon,顶稍长Hn,枝下高Ho)的广义遗传力(h~2)及与主干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Bn及Hn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0.098及0.203,而B_1,Hon及Ho的遗传力为中等,分别为0.439、0.497及0.507,主干高的遗传力较高,为0.661.Bn,B_1,Ho及Hon与主干高(H)的表型相关不显著,遗传相关除Ho-H不显著外,其余皆属极显著,其遗传相关系数rgHBn是-0.877,rgHB_1是0.435,rgHHon是0.487,rgHHn是0.396,计算Bn,B_1,Hon,Hn与H的通径系数表明对H影响较大的因子是Bn和Hn,P_(HBn)为-0.81,P_(HHn)为0.19.据此进行速生柳树无性系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我所于1963年克服了小叶杨、胡杨间远缘杂交的困难,获得了小叶杨×胡杨的胡杨类型和小叶杨类型的二种F_1杂种,并于1978—1979年利用15年生的小×胡F_1(小叶杨类型)进行了回交、自交及和其它速生杨树的较为广泛的杂交,产生了大量的第二代杂种。按表型观察不仅小×胡F_1的胡杨类是真正杂种,并且经回交证明,小叶杨类型也是真正杂种。小叶杨类型还是一种具有能育,易于繁殖和易于和其他杨树杂交的育种学重要特性的杂种。幼苗盐土锻炼及盐培鉴定证明若干杂种二代较现有杂种杨如小×钻等具有了更大的耐盐性。因而在具有胡杨遗传因素的速生原始材料中,为  相似文献   

15.
以紫薇与福建紫薇杂种F_1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种主要生长与开花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筛选综合评价指标,并进行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着花密度、花序长、花序宽、株高、地径5个性状在杂种个体间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在16.5%~21.46%之间,具有较大选择潜力。相关分析显示,着花密度、花序长、株高3个性状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可开展多性状联合选择。运用综合评分法对3个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按照10%入选率筛选出9株着花密度、花序及生长性状兼优的优良单株,平均着花密度、花序长、株高较对照及群体平均值分别提高9.51%~14.72%、21.13%~23.82%、18.75%~68.34%。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天然分布的55个木荷基因型为对象,测量自由授粉子代3、6、9和11 a生长性状(树高和胸径/地径)与11 a形质性状(枝下高、分枝角、通直度、分叉干数和主侧枝基径)。结果表明:8个生长性状与4个形质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变异幅度随树龄增长而降低。绝大部分生长性状相互间存在显著的Pearson和遗传正相关关系,枝下高和主侧枝基径与大部分生长性状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剩余形质性状相互间以及生长与形质性状相互间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中的68.48%,其主要决定因素分别为6~11 a生长量、3 a生长量与11 a干形、11 a形质性状。聚类分析将55个基因型划分成18聚类,各类木荷具有明显不同的生长和形质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柳树杂种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柳属和钻天柳属种间、属间杂交15个杂种39个杂交组合151个无性系材料,对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间和无性系间,在木材基本密度上存在极显著(α=0.01)差异,其中属间杂种(旱柳×钻天柳)×旱柳平均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488,显著(α=0.05)超过各杂种平均值;柳树杂种及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是受强遗传控制的,被研究群体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2 ̄0.98,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8.
该文报道了大叶榉树无性系2年生幼林生长测定结果。研究表明,不同无性系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干形、分枝数、分枝粗、分枝角度等8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在4.7%~26.6%之间,性状重复力在0.49~0.89之间。胸径与树高、枝下高之间,冠幅与分枝角度、干形(弯曲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树高与分枝粗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85.21%,利用主成分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4个无性系划分为4类。以用材为育种目标,初选出"红4"、"桔3"和"黄10"等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紫薇杂交亲和性及杂种优势在种实性状上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系统间及同一种源内不同杂交组合亲和力不同,授粉结实率应作为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杂种紫薇做母本、保康紫薇做父本的杂交系统以及杂种紫薇内个体间的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在杂交制种时可加以利用;正反交具有不同亲和性,在杂交时应合理选择父母本;与杂种紫薇和四川紫薇杂交系统(M×S)及杂种紫薇种源内杂交(M×M)相比,杂种紫薇和保康紫薇杂交系统(M×B)平均发芽率提高20%~45%,平均发芽势提高44%~226%,这些都可以看做杂交优势的早期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柳树纤维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柳树的纤维长与纤维素含量在苗期即有显著差异,其纤维长的遗传变异,无论是在杂种(家系)间,还是在杂种(家系)内无性系间都是显著的。纤维直径和长径比尽管在苗期的差异不显著,但在林期与纤维长一样,无性系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通过杂交组合和无性系选择改良柳树的纤维性状是可行的。无性系内不同年龄间纤维性状的差异是显著的,这为确定纸浆林的轮伐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