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挖掘法,通过田间取样,研究菠萝根系生长发育与地上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菠萝根系干重呈慢—快—慢的变化曲线,与地上部相似;移栽后第202~394天为根系快速生长期,而地上部快速生长期则出现在第278至394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后期菠萝根系干重分别占植株总干重的3.0%、2.9%,整个生育期内菠萝根冠比平均为0.034;根系干重与叶、茎、果柄以及地上部干重均呈显著正相关。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干重线性拟合结果为:y=0.411+0.032x;根系干重与种植时间多项式拟合结果为:y=-0.0585x~2-2.152 7x-2.770 2。因此,移栽后第202天至394天是根系干物质充实期,也是菠萝生长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管理,以促进根群建成;生产中可以通过地上部生长发育状况初步判断根系的生长发育进程,为根群构建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菠萝全生育期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巴厘菠萝为试材,进行菠萝全生育期根系生长、养分累积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为移栽菠萝根系发生、生长研究及实现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菠萝根系增长态势一直维持到果实发育中、后期;全生育期内菠萝根系N、K含量均显著高于P含量,表现为生育期前期菠萝根系N、P、K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56.27%、66.46%和72.76%,而生育期后期则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分别为4.28、0.37、3.96g/kg;根系干重与种植时间、根系养分累积量与根系干重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596~0.9705之间。  相似文献   

3.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Heterodera avenae Wouen weer,1924),又称燕麦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是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及多种禾本科牧草的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也是小麦生产上的威胁性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地小麦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对小麦生长影响极大。其发  相似文献   

4.
习金根  吴浩  王一承  孙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15-14916
[目的]研究了覆盖栽培对菠萝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结果]在覆盖栽培下,菠萝根系活力和根系保水力较高。[结论]花生稿覆盖栽培有利于菠萝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菠萝金龟子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严重为害菠萝已成为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菠萝的金龟子共有4科12种,其中双结菠萝鳃金龟Asactopholis bituberculataMoser(属中国新记录)的虫口数量占93.7%,是菠萝金龟子的优势种。为害菠箩的金龟子在广西南宁每年均发生1代。其主要以幼虫态为害植株地下部分,植株被害率一般为25~40%,被害株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递增,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581+2.0861x(r=0.9448)。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和用呋喃丹、敌敌畏等药剂防治,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正> 线虫是我省中、南部一代粘虫的优势天敌,常年寄生率一般达40%左右,高的80%左右,其寄生率高低不仅影响当地一代粘虫的发生为害程度,而且影响虫源外迁的数量,其重要性已逐渐被植保界所重视.为提高测报和防治水平及探索其应用的可能性,1975年以来,对寄生粘虫的线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研究结果简结于下:一、形态特征经初步鉴定,寄生于粘虫的线虫属索科 (Mermithidae).种名待定,暂称索线虫.  相似文献   

7.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超越608为试材,研究不同光照度对温室内菠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度越强,叶绿素、根系活力越高,硝酸盐积累表现为30%自然光>70%自然光>50%自然光>100%自然光。在菠菜的生长过程中,硝酸盐积累情况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根系活力随着生长一直在增加,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沙培空心菜繁殖根结线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高效繁殖和长期保存根结线虫的方法。【方法】通过沙培方法,于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移植30 d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1 000 条/株,同时用10盆空心菜接种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测定在沙培浇灌营养液条件下,3种供试植物的根系生长以及接种繁殖根结线虫的情况。【结果】3种植物在盆钵中沙培30 d后,根系生长量最大的是马铃薯,其次是空心菜,番茄最小;空心菜根系的生长期最长,达10个月。3种植物接种南方根结线虫50 d后,在空心菜根系上形成的根结数、卵囊数和线虫总数分别为866.8,864.4和1 592.2,显著大于在马铃薯和番茄根系上形成的根结数(651.6和222.6)、卵囊数(643.4和234.0)和线虫总数(1 106.0和373.8)。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在沙培空心菜根系上接种后也能很好地繁殖。【结论】空心菜适应性强,在沙培浇灌营养液条件下生长周期长、易管理,适用于大量繁殖和长期保存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9.
<正>根结线虫病是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对花卉植物进行危害最常见的结根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4种。1发生规律根结线虫要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生活时期,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结线虫有很强的吸引力。线虫主要分布在20~30 cm的土层内,尤以20 cm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28-34
筛选和培育耐盐植物是开发利用滨海盐渍土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稀释配比的海水(0、20%、30%、40%、50%、60%和70%)对藜麦植株生长、根系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30%海水胁迫下,藜麦地上部生长受影响较小,株高和叶面积有所降低,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根系总根长、最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及根尖数均表现出降低趋势;随着海水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对地下部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根冠比逐渐降低。与根系形态发育相比,藜麦根系生理活性的变化在耐盐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根系活力随海水浓度的增加依次升高,尤其在高浓度海水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根系活力。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30%和40%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0~40%海水浓度下较为稳定,大于50%时显著上升。盐胁迫下藜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海水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40%海水浓度下达到最大值;根系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生姜后,显著影响生姜的生长,致使生姜减产47.96%;同时降低了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改变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感染根结线虫的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挥发油含量降低,纤维素升高,致使品质下降.但根结线虫侵染提高了生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茎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这些变化则加剧了根结线虫的侵染和繁殖.  相似文献   

12.
花粒期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作物生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弱光成为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花粒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2012—2014年,大田条件下选用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设计花粒期遮阴(S)和花粒期增光(L)两个试验处理,遮光度为60%,阴雨天气下增光的光照强度可达到8×10~4—10×10~4 lx,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CK),研究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叶片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对花粒期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本试验表明,花粒期遮阴导致玉米根系特性降低,产量降低;而补充光照有利于生育后期根系活性保持,显著提高籽粒产量。2012—2014年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79%、61%和60%,增光处理较对照则分别增加13%、7%和15%。具体表现为花粒期遮阴处理使地上部功能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根冠比显著下降,根系直径和根长密度降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降低,致使夏玉米产量降低;花粒期增光处理则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健壮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增光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即根系吸收能力增强,使产量显著提高。在花后20 d、40 d和成熟期,增光处理的0—30 cm和30—60 cm土层根系总吸收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加17%、18%、17%和21%、27%、27%,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11%、18%、17%和27%、33%、28%,有助于夏玉米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来供给地上部的生长,增加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结论】花粒期遮阴导致夏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特性降低和产量降低,而增光有利于保持根系活力和提高产量。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育后期阴雨寡照天气频发的情况,本研究建议适当调整播期,使夏玉米生育后期避开阴雨天气;通过蹲苗或者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促进根系下扎和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以减轻阴雨寡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耐根结线虫瓜类砧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8份南瓜及1份西瓜为试材,进行了耐根结线虫砧木的筛选。结果表明,砧木1号、砧木2号母本2份材料较耐根结线虫,栗南瓜易感根结线虫。根结线虫的侵染降低了砧木材料地上部的生物量,并对根系生长有影响。耐根结线虫材料根系SOD值在侵染后显现出升高趋势,表明其表达量与耐根结线虫有关。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西瓜根际线虫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保护地西瓜根际线虫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西瓜根际线虫分属8科16个属.其中绝大部分为腐生类线虫,寄生类线虫较少;西瓜根际线虫的时空动态表现为随西瓜根系的生长发育而分布的现象[1];西瓜不同生育期线虫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抽蔓期线虫数量最多,拔秧期线虫数量下降.降至低于幼苗期;西瓜根际线虫主要集中在10~30cm土层.0~10cm和30~40cm土层线虫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粘虫是为害小麦的暴食性害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是粘虫的主要天敌之一。粘虫被寄生率一般在20—30%,高的80%以上,对粘虫为害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我们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进行了较系  相似文献   

16.
邓怡国  王金丽  孙伟生  焦静  郑勇  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607-18610
在C/N为25∶1,温度为(35±1)℃,接种量为30%的条件下,试验设计了A、B、C、D 4个试验组,其干物质浓度分别为15%、20%、30%、40%,以废弃的菠萝叶渣为原料,在自行设计的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干式厌氧发酵试验,对菠萝叶渣干式厌氧发酵的可行性及干物质浓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渣用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处理是可行的;干物质浓度为20%的试验组的产气量为556.9 L,明显优于其他3组;原料产气率和池容效率也优于其他3组;而干物质浓度对CH4含量的影响不大。该项研究对菠萝叶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甘肃榆中县温室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种类及根际定殖情况,采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类,并室内测定和显微观察其在根际定殖效果。结果表明,甘肃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不同虫态形态、大小和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均具有典型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形态特征。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发现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台湾株系(KU517167)聚为一类,其相似性为99.75%;根结线虫多序列特异位点鉴定发现其与南方根结线虫孟加拉国株系(MN196556)和南方根结线虫印度株系(MN728697)聚为一类,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6.91%。经致病性测定发现,待接种根结线虫2龄幼虫30 d后其能够侵染黄瓜根系并形成大量根结,经染色发现黄瓜幼苗根系组织内寄生大量线形蠕虫、雌虫和卵囊,且镜检观察发现其形态与田间采集后分离的线虫形态一致。综上可知,引起甘肃省榆中县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进行了不同植物残渣、川楝树粉对桔梗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盒栽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残渣和川楝树粉用量(v∶v)在10%、20%、30%时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用量在40%、50%时对桔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系发育慢,根结线虫病早期表现轻,但随着新根的生长,根结线虫痛又严重发生,其用量和防治效果在生产上没有实际意义.任一用量的川楝树粉都有药害发生,表现为叶片布满黄色斑.大田小区试验与盆栽试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设计了100%、80%、50%、30%和10%5个水分梯度,研究其对铬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氏禾在80%和50%梯度下生长表现最好,积累的生物量最多,最大根系长度最长;在50%和30%生长速度最快;确定了50%的水分梯度为最佳灌溉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小麦孢囊线虫病经济阈值,制定防治对策。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不同群体密度下对小麦的危害损失,建立了CCN群体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为害小麦根部,影响小麦根系发育、株高、分蘖、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每克土壤中CCN卵量≤(15±2.5)时,各项指标下降不显著,产量损失<10%;每克土壤中CCN卵量≥(30±5)时,各项指标下降显著,产量损失高达15.52%~55.01%。因此,CCN群体密度大于30卵/g土的地区,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