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摸清在一天内什么时间施药治螟效果最好,于1978年在连作晚稻苗期和穗期防治第三代和第四代三化螟进行了试验。 试验方法:插秧前划成0.1亩的小区并作田埂,各小区栽插兜数相等,随机排列、重复三次,于各代盛孵高峰期施药一次,折合亩用赣南农药厂生产的50%杀螟松乳剂3两兑水100斤用压缩喷雾器喷雾,并设不施药区为对照。防治第三代三化螟于8月10日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30分钟和6时施药,待盛蛹后(枯心定局)调查枯心率。防治第四代三化螟于9月15日上午7时、11时、下午2时30分和5时30分钟施药,收割前7天调查白穗率。枯心和白穗均采用全小区普查。  相似文献   

2.
用特杀螟可湿性粉剂防治三化螟,在第2代三化螟蚁孵化盛期施药,每666.7m^2用50-60g兑水50kg均匀喷雾,防效可达89.31%-93.06%。明显高于杀虫双,与巴丹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480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代英 《广西植保》2009,22(4):15-16
试验结果表明,480g/L毒死蜱EC80~120mL/667m^2对三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达83.32%以上;对水稻安全,用于水稻三化螟大田防治时,建议在三化螟卵孵化高峰期用药。  相似文献   

4.
应用锐劲特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穗期三化螟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复配制剂21%锐捷乳油、36%锐仙乳油、3.5%锐丹乳油分别先后2次用药,防治水稻穗期3代三化螟均有较好的效果,保穗效果达79.65%~92.64%,其防效明显高于5%锐劲特悬浮剂。单用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3代三化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螟害株发展趋势,枯鞘、枯心对产量的影响和幼虫孵化后不同时间的防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第一代二化螟在孵化始盛后15—16天以内,杂交稻每亩枯心苗数不超过5745—5757株,常规稻每亩枯心苗数不超过10369—10375株的防治对象田,可以推迟到孵化始盛后15—16天打药(相当于我省大部分县的孵化盛末期)。经丰城市、上高县、永修县验证,在这个时间打药,防虫和保产效果与孵化高峰期和盛末期打2次药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0年三代三化螟在姜堰市大发生,大部分乡镇控制了为害,平均水稻白穗率在 1%上下。但白穗率 10%以上的田块并不少见,还出现了白穗率 50%以上的田块。为了总结三化螟大发生年容易防治失利,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笔者等于 8月下旬至 10月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从技术角度将结果归纳如下,供参考。1大发生年为害较重的原因  1)错过用药适期 (绝大多数偏迟 )。这是治螟效果不好最普遍的原因。①本市提出防治水稻穗期三化螟,要求在破口初期用药,但许多地方习惯于抽穗至齐穗期用药,这在轻发生年影响不大,在大发生年,直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施药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第3代造成的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常规喷雾和泼浇的效果较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8.
水稻大螟药剂防治协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杀虫双防治二代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三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9.
《湖北植保》2005,(3):7-7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2~3cm)80~100个时,使用2.5%绿色三氟3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0g、25%扑虱灵35g等药对水5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0根,中晚稻20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对水50~60kg喷雾1次即可。或用杀虫双+Bt防治。三化螟2代7月上中旬3代8月中下旬三化螟每667m2卵量达100块以…  相似文献   

10.
1981—1982年在我所农场和附近农村使用杀虫双、巴丹进行了浸秧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25%杀虫双(1:400-500),70%巴丹(1:1000-1500)浸秧根或全浸,防治三化螟(枯心)和稻纵卷叶螟效果良好,但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差。浸秧方法简便,省农药,对天敌杀伤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8个处理,对旱育中稻三化螟主害代(3代)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得出杀虫单、抗虫灵、杀虫双是防治3代三化螟的理想药剂,成本低,相对防效分别为90.4%、81.7%,80.0%,必杀螟适宜在发蛾高峰期喷药,相对防效为81.3%。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研究的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等农药防治二化螟枯心,适宜在卵孵高峰后5d施药,防治3代白穗应在水稻破口5%~10%时施药。施药方法,以手动喷雾和泼浇的效果最好,施药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田间应保持水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5%丁草胺颗粒剂在稻田中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指导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在早稻本田及晚稻秧田进行有关试验,并在全县当年晚稻本田推广5万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供试药剂①5%丁草胺颗粒剂(昆山陆扬精细化工厂产);②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③5O%杀草丹乳油(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产)。 (一)秧田除草试验: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号,分3个时期用药,即播种塌谷后(6月27)、秧苗1叶1心期(7月1日)和2叶1心期(7月4日)。在各期均设亩用5%丁草胺颗粒剂0.5公斤、0.75公斤、1.0公斤、2.0公斤及不用药(对照)。1叶1心期增加50%杀草丹乳油每亩100毫升,2叶1心  相似文献   

14.
朱绍先 《植物保护》1965,3(6):215-216
广东省的防治三化螟虫策略,过去重点是放在早、晚两造受害最重的第二代和第四代的防治上。但是由于第二、四代螟虫发生数量大、受害面积大,防治时机又紧迫,虽然大搞,用了很多农药,不一定受到如期效果,例如花县1963年第二代三化螟的防治运动称是空前的,但螟害白穗率仍达  相似文献   

15.
施永新 《植物保护》1985,11(6):48-48
我区多年来一直沿用六六六毒沙防治玉米螟,效果甚差,经试验,用50%甲胺磷乳油10000倍稀释液,每株灌10—20ml,杀虫效果达100%,同样稀释倍数的2.5%溴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防效分别为94%和90%。 1983年在栖霞县藏家庄镇和中桥乡,用50%甲胺磷乳油8000倍稀释液进行20000亩防治试验示范,对玉米螟防效比六六六毒沙提高45%。 甲胺磷是高毒农药,但稀释8000—10000倍后就比较安全了。施药时,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顺行前进,遇到玉米螟为害的花叶株,  相似文献   

16.
试验于 1999年 8月 19日进行,此时正值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二化螟处于卵孵高峰期。每 667 m2的药液量为 75 kg。药后 7 d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保叶效果,每 667 m2用锐劲特 5%悬浮剂 20 ml分别为 92.7%和 95.4%,用 40 ml分别为 98.4%和 97.3%,用 60 ml分别为 100%和 99.2%;每 667 m2用 40%单·吡啉可湿性粉剂 100 g分别为 80.7%和 89.9%,用 120 g分别为 88.9%和 92.7%;每 667 m2用 25%辛·丙乳油 50 ml分别为 89.7%和 91.2%,用 75 ml分别为 95.5%和 96.4%;每 667 m2用 40%甲·敌乳油 100 ml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螟虫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及抗性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5年的多点对比试验,从几十个农药品种(配方)的防治效果、对天敌的杀伤力及螟虫抗药性情况等综合考查分析,获得防治二化螟的优先药剂及配方:即每667m2用5%氟虫腈SC(锐劲特)30ml、50%敌.氟腈SC(灵蛙)100ml、27%辛.唑磷EC(螟盖)75ml及5%氟虫腈SC20ml与8%高渗三唑磷ME(庄螟)100~120ml或18%杀虫双AS250~300ml、30%乙酰甲胺磷EC100 ml、90%敌百虫SP100g、8000IU/lμ苏云金杆菌WP50g的桶混配方。防治三化螟以667m2用5%氟虫腈SC40ml或20%阿维.唑磷EC50m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用50%稻喜宝可湿性粉剂防治第4代三化螟,在晚稻孕穗破口期用药,每666.7m^2用80-100g对水60kg均匀喷雾,防效可达75.91%和81.6%,极显著高于55%特杀螟50g/666.7m^2(防效51.6%),略高于18%抗虫灵水剂250ml/666.7m^2(防效74.81%),与5%锐劲特30ml/666.7m^2(防效89.30%)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杀虫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种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50%甲胺磷乳油的有48%毒死蜱乳油、50%敌·氟腈乳油、16%阿维菌素·哒嗪硫磷乳油,杀虫效果分别为87.92%、87.24%、75.84%;保穗效果分别为89.69%、89.20%、80.10%,且对水稻安全无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