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种松树针叶解剖结构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明确,为了揭示巴山松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巴山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5种亲缘关系相近松树的14个居群200多个个体的20项针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筛选、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松树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巴山松和油松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运用数量分析法对群体间特定解剖特征量进行分析仍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研究结果更支持巴山松为独立分类单元。研究还发现,树脂道在松属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松属植物解剖结构研究的数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牡丹及其栽培品系种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牡丹的一个原始种及6个栽培品系进行了染色体的观察和组型分析,结果查明它们均为二倍体。这些品种与原始种间虽然在外部形态上及花型结构上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组型上表现差异甚微。5个栽培品种和1个原始种均由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而另一栽培品种“青龙卧墨池”则由3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作者认为这些品种在核型上所表现的差异与花型结构上的差异并无相关性,与花型的演进也无关联。此外,还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联合现象,联合百分率为28.7%。  相似文献   

3.
所分析花生属染色体组型表明;四倍体的栽培种和山地花生都具有A、B 染色体组,且分别与二倍体野生种的卡尔登纳花生和伯提索可花生的染色体基本相同。栽培种四类型间染色体组型相似,并与山地花生也相似而与拟直立型组、外加脉组及三籽组则有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松属51个种间的核型进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分布于世界6个地区的松属51个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每种松树的染色体长度比以平均臂比绘制了核型演变图.作者认为松属的核型进化趋势是:(1)由对称类型往不对称的类型进化;(2)双线管束亚属是由单维管束亚属演变而来的;(3)松属种间具有一致的起源;(4)白皮松的核型是属于单维管束亚属往及维管束亚属过渡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具有三个不同染色体组的四种水稻O.aStiva、O.Perennis、O.Punctata和O.officinaIis进行了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大小的比较。分析时以O.satova的晚前期、前中期和早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为标准。时期是以染色体的长度来划分的,并在三个时期中测量了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结果表明:虽然随着时期的进展,染色体带型有所改变,但是,在各个时期中染色体长度的顺序和着丝点的位置都是非常一致的。然而在每一时期中,每一条特定的染色体总是显示它们自己特有的带型。因此染色体能够很容易被区分开来。其它三个种的核型与O.sativa是非常一致的。在四个种中12对染色体的相对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六倍体裸燕素(Avena nuda L.)进行染色体组型研究。该品种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是稳定的六倍体。并对其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六倍体裸燕麦(代1109)的21对染色体中,有10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M),有8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有3对具有随体的染色体(SAt)。其染色体组型为:2n=20M+16SM+6SAt。为燕麦分类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东方欧鳊的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其染色体数目为2n=50,由9对中部、11对亚中部、3对亚端部和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18M+22SM+6ST+4T,NF=96。通过比较发现,东方欧鳊和鳊亚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差别较大,而与雅罗鱼亚科的某些鱼类有相似之处,这表明东方欧鳊在分类上归入雅罗鱼亚科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8.
板栗和锥栗是壳斗科栗属中的两个不同物种,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植物。研究它们的染色体组型,对于研究栗属的起源、系统发育,分类以及杂交育种都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有关锥栗的染色体组型尚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蟒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沙蟒属(Eryx Daudin)的分类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又从染色体组型和晶状体蛋白聚焦电泳两方面,对分布于我国新疆和甘肃的沙蟒进行了研究。敦煌、东疆和北疆三个地区沙蟒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4条,其中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9对。不同地区沙蟒大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率是不同的。用薄层聚焦的方法可以从东疆的沙蟒的晶状体蛋白中分离出13条主带,敦煌的沙蟒和北疆的沙蟒晶状体蛋白中分离出12条主带。从以上综合分析结果说明,敦煌的沙蟒和东疆的沙蟒与沙蟒属内其它沙蟒的差异均达到了种级水平,它们的新种名分别是 Eryx orentalis—xinjiangensis 及 Eryx dunhuangensis。  相似文献   

10.
小麦属的分类系统建议采用:(1)保持小麦属的传统属界;(2)在属内根据特化的染色体组型和生殖隔离认定有5个种;(3)根据形态特征、栽培类型、染色体组亚型分化及地理分布等将大多数传统形态种降为亚种,共确定24个亚种;(4)废弃原有的一些亚种;(5)保持原有变种.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鸿  邱东萍  陈少雄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58-1962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染色体制片和核型分析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物种亲缘关系鉴定、染色体变异、杂种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取材、材料预处理、材料固定、材料解离、染色体制片、染色与观察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染色体制片的改进方法,从传统手工分析、Photoshop软件分析、自动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等介绍了核型分析技术.并从提高制片技术,以获得更清晰可辨的中期染色体图像;在染色体制片中规范统一标准的仪器设备并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便于比较不同研究者的结果,有利于植物分类和遗传的研究;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以降低实验成本等方面展望了今后植物核型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松树上的12种散斑壳菌(Lophdermium spp.)进行了比较研究,编制了种的检索表,扼要记述了种的形态、培养、生态、寄主和分布,并对其子囊盘、分生孢子器及线纹的特征作了图解。  相似文献   

13.
用低渗去壁法分析木麻黄属中三个种染色体组型,2N均为18。短枝木麻黄染色体基数存在着明显的非整倍性变异。该属三个种主要细胞学特征均由具中部着丝点的大型和具端部着丝点的小型染色体所组成,除这种起源上的近缘关系外,在M和T染色体的数目,每对染色体的臂比值也存在着差异,可做为种的细胞学鉴别特征,供分类学和遗传育种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CMA和DAPI两种荧光染料,处理火炬松和湿地松染色体。结果表明:火炬松染色体CMA荧光带型是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和臂间区均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臂间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着丝粒区有荧光带纹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4对染色体为无荧光带纹的中间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禾本科3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2n=6x=42)作母本,与二倍体黑麦(2n=2x=14)进行杂交,并进行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新物种就是八倍体小黑麦(2n=8x=56)。八倍体小黑麦的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兼有两者的性状。  相似文献   

16.
松树泌脂速度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松树不同树种、树龄、树势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差异,分别进行了树干泌脂速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树种中,松树泌脂速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在马尾松不同的树龄中,幼龄林>老龄林;在马尾松不同树势中,树势强>树势中等>树势弱.依据已知的树种、树龄、树势与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关系,泌脂速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正好呈负相关性.因此,树干泌脂速度或树脂含量可能是评价松树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重要性状之一.在今后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中,应注意选择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和品种;或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树脂含量,以提高树木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核型分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形态鉴别,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染色体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植物进行分类,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对于植物分类、进化过程、以及属种间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核型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了目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完善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优化运行设计参数,对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与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产酸相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5 d,产甲烷相HRT为11.10 d,当污泥投配率8%,有机负荷>2.0 kg/(m3.d)时,化学需氧量(COD)与挥发性固体(VS)的去除率分别为42.7%和33.6%。在相同有机负荷下,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VS和COD去除率、产气量、产气速率以及分解单位VS的产气量均高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而出泥VFA含量小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参数的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加直观地展示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整个生长过程,将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形态模拟。通过对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形态数据的定量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形态模拟模型,并以VC++6.0为开发平台,利用OpenGL构建了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拟系统,整个系统由形态模型模块、树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