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20-5023,5032
[目的]探讨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苏云金杆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0%,阿拉伯胶浓度1.0%,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6,温度40℃,搅拌速度550 r/min.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达82.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8.29 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楠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86-16388
[目的]优化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喷雾干燥阶段生产工艺。[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复凝聚工艺基础上,通过喷雾干燥实现对葱油香精的二次包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壁材组合、壁材间的比例、芯材含量及料液浓度对微胶囊包埋效率及产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比例为1∶1,芯材含量25%,料液浓度18%。该条件下的包埋效率达80.7%,产率达95.3%。[结论]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可以增加膜厚,提高芯材物质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挥发物-蒎烯微胶囊制剂。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获 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壁材壳聚糖和阿拉伯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 和3.5%,乳化剂体积 分数为2.5%,芯壁材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45 c,pH 值为4.5,凝聚时间为60 min 及搅拌转速为770 r/ min 为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形成壁膜表面致密、大小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其平均粒径为5 m 左右,包埋率 与载药量分别为(51.70 2.5)%和(42.11 2.3)%,微胶囊能够明显延长琢鄄蒎烯释放时间,延长其活性,从而拓展 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油微胶囊凝聚法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浮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葛艳蕊  冯薇  寇寅客  曹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1-12183
[目的]研究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的反应工艺。[方法]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除草剂异恶草酮微胶囊剂,讨论乳化剂、搅拌速度、尿素-甲醛量比和芯皮比等对微胶囊的粒径及分布、结构、包埋率和缓释性的影响。[结果]选用OP-10为乳化剂,均质速度2000r/min,尿素-甲醛量比为1:2,芯皮比为1:1.5,控制一定的终点pH值和酸化时间,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26.7%、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0.6μm左右的流动性球形固体微胶囊。[结论]异恶草酮脲醛树脂微胶囊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籽油的稳定性,以桃胶-明胶为壁材、紫苏籽油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H、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桃胶∶明胶重量比为1∶1,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1.25%,pH为4.3,搅拌速度为300r/min,乳化速度12000r/min。通过对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溶解度、贮藏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估,结果发现复合凝聚法制备的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0%,溶解度达到75%,15d后的过氧化值降低2.6倍,可为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包囊材料,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辛硫磷微胶囊;结合凝聚法基本原理及阿拉伯胶-明胶-水三元相图讨论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工艺条件的选择;分析了复凝聚法制备农药微脱囊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复凝聚法制备农药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继锋  金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3):201-201,203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包囊材料,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辛磷微囊胶;结合 凝聚法基本原理及阿拉伯胶-明胶-水三元相图讨论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工艺条件的选择;分析了复凝聚法制备农药微胶囊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备苏云金杆菌Bt微胶囊制剂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相分离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囊率、平均粒径、贮存稳定性等指标均高于其他方法。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的最佳工艺配方为:1%浓缩菌液浓度、3%明胶、3%阿拉伯胶,50℃,转速200r/min。其包囊率为80.1%,平均粒径为53.6μm。  相似文献   

11.
黄芩苷缓释微囊的研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梅  岳红坤  常明  张靖  祁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86-12088
[目的]制备黄芩苷缓释微囊,设计并优化处方,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为润湿剂制备缓释微囊。以包封率作为主要质量判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借助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微囊形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最优处方是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3.3 mg/ml,反应温度为50℃,pH为3.90,材药比为5∶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形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黄芩苷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蓖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制成蓖麻油缓释微胶囊。[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蓖麻油为囊心物制备微囊。借助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蓖麻油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蓖麻油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7.5%,甲醛用量为1.0 ml,pH值为3.80,材药比为6∶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蓖麻油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为壁材制备丙硫菌唑微囊,研究制备工艺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分散性好、粒径较小、载药量高的配方,并对其释放动力学、光降解、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室内生物活性等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和表征,为提高丙硫菌唑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利用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丙硫菌唑微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芯壁材质量比、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和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与粒径为关键技术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室内毒力测定对微囊的外观形貌、释放性能、光稳定性能以及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芯壁材质量比对微囊的载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芯材质量的增大,载药量逐渐增大;油水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剪切速率与PVA质量分数的增大,微囊粒径逐渐减小,油水体积比对微囊形态及分散性影响较大。试验中各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L9(34)正交试验配方优化获得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材质量比1﹕5,油水体积比1﹕5,PVA质量分数2%和剪切速率12 000 r/min。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粒径(D50)为3.32 μm、跨距为2.82,分散性良好的球形丙硫菌唑微囊,载药量为15.52%,包封率为80.24%。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其释放动力学符合Fick扩散规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两个过程。与原药相比,丙硫菌唑微囊在水溶液中的光稳定性增强,光解半衰期延长了一倍。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原药相当。【结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3HB-co-4HB)为载体制备丙硫菌唑微囊,不同制备工艺影响微囊的载药量、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其缓释及光稳定性能对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丙硫菌唑微囊在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凝聚法制备嘧菌酯微囊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轻其毒性和药害、降低环境污染。[方法]在L9(34)正交试验中,以包封率为判断指标,研究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依次为:药胶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根据包封率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胶比1.0∶10.0,搅拌速度100 r/min,固化时间30 min。经验证,由此工艺制得的嘧菌酯微囊的包封率可达70%。[结论]用该法制备农药微囊能改善药物的物理特性,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李彰鑫  黄文  薛安  李怡  舒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807-13809
[目的]制备薯蓣皂苷元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探讨微胶囊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薯蓣皂苷元微胶囊,采用MTT法对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以明胶为壁材制备了薯蓣皂苷元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超微结构和包封率进行了表征。以明胶薯蓣皂苷元配比为5: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78%~94%,平均粒径约13μm。细胞试验表明,当药物浓度为40mg/L时,生物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C26)有72%被抑制,具有良好的抑癌效果。薯蓣皂苷元微胶囊对C26细胞体外抗增值活性与薯蓣皂苷元相比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薯蓣皂苷元微胶囊的抗肿瘤活性较薯蓣皂苷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