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自1976年以来,曾多次配制杂交稻种,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种产量不高。因此,人们认为我县的自然条件不适宜杂交稻制种,种子靠从外地调入,不仅浪费人力、时间,而且资金外流,影响杂交稻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的自然条件,能否适宜杂交水稻制种,1988年,我们承担了地区农科所80亩杂交稻汕优63的制种任务,结果获得了成功。在80亩制种田中,有30亩因受旱单产26公斤,其余50亩单产达65.2公斤,其中有5亩单产89.1公斤。现将制种技术简结如下:一、制种方法按地区农科所方案执行,父本分三期播种,母本一期播种,父母本播差期见附表。  相似文献   

2.
改进籼型杂交稻制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1986年底以来进行的亲本生育特性观察、父本栽插方式、生长激素应用、稻粒黑粉病防治等有关试验研究结果及其对改进我省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扩大制种面积和实现全省杂交稻种子自给所起的重要作用.1990年全省制种16.9万亩,实施了以"一二三"工程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虽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仍获得亩产118.06公斤的较好收成,总产达1995.3万公斤.与1986年相比.制种面积扩大178.96%,单产提高11.79%,总产增加212.0%.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由1987年的1024.2万亩扩大到1991年的1600.0万亩(计划面积),而用种自给率却从49.9%提高到99.76%,基本上实现了我省杂交稻种自给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闻名全国的杂交稻“种子之乡”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2万亩杂交稻制种田去年收获种子380万公斤,镇外农场承包种植的3万亩杂交稻制种田收获种子650多万公斤,增加农户收入6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子的生产水平,搞好全市玉米统一供种,1989年度,平度市种子公司全面优化了玉米制种措施,使玉米制种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20000亩玉米杂交制种田中(组合是掖单2号、烟单14号、沈单7号、掖单4号),在有6000亩遭到严重旱灾影响,亩产不足百斤的情况下,产种300万公斤。除满足本市225万公斤供种外,尚支援兄弟县市75万公斤。  相似文献   

5.
1988年,本所设置在建湖县庆丰乡的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田中,东王村二组吴立存种植的4.1亩(简称甲田)平均亩产306公斤,谷庄村合心组崔志顺种植的1.7亩(简称乙田)平均亩产304.5公斤,创该乡杂交稻制种高产记录。现将这两块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600多亩扩大到1979年的1097.1万亩,占单季中稻面积的55.4%。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与常规中稻相比增产显著。以1978年为例,全省种植杂交稻626万亩,平均单产853斤,常规中稻945.37万亩,平均单产617.5斤,每亩增产235.5斤。国际稻(IR24,IR661等)虽先于杂交稻引入我省,但由于引入时间短加之杂交稻的迅速推广,尚未能在生产上扩大利用,仅作为杂交制种的父本应用。对国际稻的生产性能和高产栽培规律也缺乏研究。但从一些连年大面积种植单位的经验看,同样表现出高产稳产我院自1973年种植国际稻IR24及IR661以来,历年平均产量达到1000~1200斤左右,与杂交稻相比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汕优63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地区于1985年开始引进试种杂交稻汕优63。1987年示范种植4.53万亩,单产518.8公斤。1988年种植43.14万亩,单产539.5公斤,比常规稻增加164.5公斤。其中单产超过700公斤以上面积为2.22万亩。新县郭家河乡7个农产的单产达792.9公斤。1989年我区计划科植杂交稻100万亩以上,主要组合为汕优63。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结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现状四川是水稻制种、供种大省。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近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40万亩,2012年高达43万亩,占全国的25%~30%,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销往省外4000万公斤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无论制种面积,外销或出口量均  相似文献   

9.
“国稻6号”是中国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但是,制种一直是影响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目前,从中国农科院传来好消息,在近日四川召开的优质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内2优6号)高产制种验收会上,中国农科院水稻所该组合在内江市诸古寺村千亩制种片中,百亩制种示范区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02公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2,(43):22
<正>近日,湖南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业大学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对袁隆平院士主持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两优389"品种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超级稻种子"两优389"组合今年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53公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表示,今年的制种单产平均亩产增加了50公斤。它的意义在于,让制种户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让超级杂交稻的种源更多,推广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杂交稻的发展受到杂交制种生产的限制,而种子生产受到劳动力紧张和劳动力成本高的制约。为促进杂交稻的推广种植,特进行了母本机条播、父本小苗机插及机械拉花授粉的水稻杂交制种机械化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杂交制种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其中,以母本机条播(每667m2用种量2.5kg)、父本小苗插秧、机械拉花的表现为最优。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我市设置了八个杂交稻百亩连片制种点,组合为汕优3号、汕优6号,总面积为818.6亩,总产量为22.5万斤,平均亩产275.4斤.其中亩产300斤以上的面积有383.3亩,400斤以上的有18.2亩,并有三个百亩连片制种点亩产超过300斤.现就杂交稻制种亩产超300斤的技术途径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D奇宝优527系尤溪县良种生化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共同选育的晚汕三系杂交稻组合(品种来源于D奇宝A×蜀恢527),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我省大面积推广。该组合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等特点,深受群众的好评。近几年我县大面积生产该组合.平均产量达200公斤/亩.最高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通过近几年的中稻制种及亲本观察.总结出中稻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召开的优质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内2优6号)高产制种验收会上,“国稻6号”在内江市诸古寺村千亩制种片中,百亩制种示范区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02公斤。这是专家在对该组合百亩制种核心区(105亩)分类型选择的3块代表性田块进行实割,并按13%的标准含水量折算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在杂交稻两优0367制种组合生产过程中,通过制种母本秧苗的工厂化育秧,基本实现了母本秧苗的机械化栽插,成熟的杂交稻种子和成熟的制种父本机械化收割。配套生产技术的成功推广,基本摆脱了杂交稻制种母本完全依靠人工移栽,制种父本必须先行人工收割干净后,再进行杂交稻种子收割的困境,极大缓解了劳动力紧张、工本费爆涨的压力,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一、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现状 四川是水稻制种、供种大省.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近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5 ~40万亩,2012年高达43万亩,占全国的25%~30%,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优势区域.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销往省外4 000万公斤左右,省际间调剂量占全国的30%左右;年外贸出口量占全国的51%以上.无论制种面积,外销或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国外大型种业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灵活的基地建设机制的影响,四川的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宜宾市农科院旗下的"宜字头"公司是一个集育繁推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高科技企业,依托宜宾市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优势,专门从事"宜字头"品牌新品种种子生产和推广,经销网络涵盖我国长江流域16个省区,年销售种子200多万公斤,目前已在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常年拥有条件优越的制种基地近1.5万亩,其中在绵阳市江油、三台,宜宾市南溪、长宁等县所属村社建有稳定的"宜香优"水稻制种基地面积近万亩.  相似文献   

17.
加强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是四川种业的优势产业之一。20多年来,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川种”品牌美誉全国,被称之为具有“四大优势”:①生产优势。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四川常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为30~35万亩,且制种单产高,是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种生产的优势区域;②质量优势。每年所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历次在全国种子质量抽检中,均名列前茅,并且质量优,种子商品率高;③外销优势。每年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还外销省外4000万kg左右,其省间杂交稻种调剂量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辣椒一代杂交种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一般可比主栽品种增产20~50%,甚至一倍以上。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南京黑壳早椒×上海茄门甜椒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但是种子产量低,大棚内制种一般为30公斤/亩,最低的仅15公斤/亩。徐州市奎山乡科技站,1984年制种产量达60公斤/亩,且杂交率在95%以上;1985年制种产量达67.25公斤/亩,居全省之首。目前对蔬菜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82 ̄1994年对37个杂交水稻组合和杂交制种亲本品种的观察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植株外观形态特征双零叶、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是判断杂交水稻最后3片叶的依据。在最后3片叶生长期间,4个伸长节间的杂交组合和杂交制种母本品种,出现双零叶、2片葫芦叶和3个伸长叶枕距;5个伸长节间的杂交组合和制种父本品种,出现3片葫芦叶和4个伸长叶枕距;6个伸长节间的杂交组合和制种父本品种,伴随最后4片叶生长出现4片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组合“交源优6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源优69"是上海旗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为进一步提高该杂交稻组合的制种产量,通过2014—2017年的制种试验研究,从父母本播差期、播种量、移栽方式和密度、田间水浆管理、肥料运筹、花期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摸索出了一套该杂交稻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