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龙 《农业工程》2014,4(2):89-90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构建了“校中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合作模式、实训平台、教学改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4方面阐述了这种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国家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职业教育模式,而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关键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双师升级为全能型师傅型,建立“双导师”工作室,以及建立“校中厂”等模式,发现建立“校中厂”符合国情,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辽宁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为例,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敬  乔晓光  马峰柏 《农业工程》2014,4(3):129-130
大学生就业难是这些年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的同时,高校应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在校外合作建立机电专业“厂中校”实训基地,以及引进企业开办“校中厂”实训基地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荆东星 《南方农机》2023,(18):195-1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师资源、先进技术等嵌入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一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给予经费支持,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湘琼 《湖南农机》2016,(12):100-101
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印刷技术系和机电工程系根据专业对应职业能力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并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印刷技术专业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和"四共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机电系"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家校配合,共同教育。班主任是家校沟通和联系的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良好互动是实现家校共同育人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受生源质量影响,部分学生素质不高,需要班主任倾注更多的精力,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实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标。本文分析了职校家长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家校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洁 《农电管理》2005,(10):44-45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由过去“三项制度改革”、“两改一同价”,进入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的新阶段,一个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原有运行模式与利益格局被打破,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体都面临着诸多的变化与矛盾。电力企业必须在短期内实现转变,适应新的形势,并且在转变过程中妥善处理诸多问题与矛盾,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上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这些都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努力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电力文化,这种电力文化的本质,要求完整包括:准确地界定电力企业的使命、构建企业内部的和谐统一和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殷镜波  刘星  吕庆龙 《南方农机》2023,(13):195-198
【目的】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与产业对接薄弱、校企合作不紧密、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方法】课题组按照“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实施“岗位引领、三层递进、多轮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无人机四大典型行业应用领域岗位群,制定了无人机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以“会飞—善用—能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了新型教学体系,搭建了行企校协同、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组建了结构化“三师”队伍,实施“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行企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机制。【结果】该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精准对接无人机应用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行企校协同共建高职新兴专业可示范推广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0.
陶丽 《南方农机》2019,(12):229-22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的有效推进必会涉及乡村教育问题。“撤点并校”是对当前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目前,“撤点并校”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关键时期,对“撤点并校”价值的再认识,是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有效举措,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杨穗 《四川农机》2003,(1):34-34
随着国家对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中专校意识到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实施合理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一、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内部会计控制以经济业务为主线,对单位内部涉及经济事项的各种活动,实行以人为主的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实施对业务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管理控制。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入、成本与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保证会计工作和管理工…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在“农机新产品开发推广”项目中作出成绩的天津市农业机械学会和天津富康农业开发公司授予全国“千厂千会协作行动”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底,江苏省率先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给“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项目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常州交通技师学院与江苏宝尊集团、常州中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联合开办了汽车营销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班级,校企双方秉承“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机制,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员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技能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调研与研究,得出了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可以为创新育人提供新模式,可以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实现生-校-企三元有机结合,创造新的价值,此外深化校地协同需要采用协同育人模式,共同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共享支撑平台等,营造良好的校地协同关系,为今后校地协同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随着城网与农网改造步伐的加快 ,新上了一大批综合自动化变电所 ,往往要求在短时间内解决厂站数据向调度端发送 ,调度端向厂站端下发校时和遥控 (或遥调 )命令 ,这一调试过程涉及到厂站端设备、通道、调度端设备三个环节 ,往往要花许多时间或许多次反反复复试验才能解决问题 ,或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我根据多年来的经验 ,总结了一套解决厂站、通道、调度端配合调试的方法 ,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所在 ,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2 原因分析(1 ) 厂站和调度端的数据都是以报文的形式经通讯通道进行传输的 ,这一过程要经过 厂站 通道 …  相似文献   

16.
核子水分——密度仪是快速无损检测新设备,当前现场标定的误差校正方法有时偏差非常大,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针对现场标定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标定试验成果,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提出了几种适合校正砂土材料的分段偏差校正法、二次曲线法、二次曲面法以及线性校正法等误差校正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最优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茶叶厂车间的现场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库存,减少浪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精益生产方式和生产实践,探讨了茶叶厂生产车间的现场管理经验,以弥补食品厂车间现场管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厂家与用户     
山东冠县水泵厂改制//运输型拖拉机俏销江浙//昆明手扶拖拉机厂拓展外销市场有新“招”//农用车驾驶员违章现象严重//当前农村需要的三种经纪人  相似文献   

19.
略谈无人站及“四Q”配置河北电力设备厂于德翔,崔学智无人值班变电站是当今35kV变电站发展的主方向。在我国无人站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二次室内型.即在四合一集控台为主控设备基础上加装了“四遥”功能,即可现场值班,又可无人值守。第二模式为一二次设备均为室外...  相似文献   

20.
江娜 《南方农机》2022,(1):84-86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我国转入了乡村振兴时代,大力发扬农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笔者从消费的视角研究农村产业发展的前景,从"校农结合""互联网+"两大消费模式探究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分析消费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