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良 《食用菌》1993,15(1):33-34
木屑袋栽香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因杂菌污染造成减产或失收,使栽培者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为此,笔者三年来对香菇杂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进行药剂筛选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是防治杂菌污染,污染平菇的杂菌很多,其中尤以绿色木霉菌发生最普遍,另一种粘菌则会造成毁灭性为害。为了能有效地控制这两种杂菌的发生和对其进行防治,1989年到1990年,我们进行了平菇杂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大蒜提取液对食用菌青霉、根霉、木霉三种竞争性杂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菌浓度,并进行栽培袋出菇试验,确定大蒜提取液浓度在0.25%时抑制杂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5.
生料栽培平菇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慈桐 《食用菌》2002,24(5):33-34
生料栽培平菇,培养料不需高温灭菌,既节省能源、劳力,又阵低了成本。但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套用生料栽培平菇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1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1.1 培养料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1.2 阳光暴晒处理 培养料在使用前,要置阳光下暴晒2~3天杀菌。笔者曾进行原料不暴晒、暴晒2天、暴晒3天后栽培试验,结果发菌时期杂菌污染率分别为14%、5%和2%。证明原料经暴晒2~3天栽培,杂菌污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早秋栽培凤尾菇,因气温高,发菌阶段很不安全,容易导致杂菌污染。为了探讨早秋播种安全发菌,我们进行了堆料发酵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1985年8月13日投棉籽壳料2500公斤,1986年8月15日投料3000公斤,播种后均未见有杂菌污染。  相似文献   

7.
高云虹 《食用菌》2012,(4):50-51
对杂菌污染栽培袋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后制作黑木耳栽培种出耳试验,结果与常规料栽培种相比,产量、原基形成时间等均无差异。直接插棍灭菌法栽培种呈现的颜色比杂菌原有的颜色深,形状相同。正常栽培种效益最高,依次是直接插棍灭菌、倒袋重装灭菌。直接插棍灭菌的平均效益比倒袋重装灭菌的提高6.39%,比对照降低16.16%。倒袋重装灭菌的效益比对照降低21.2%。  相似文献   

8.
杂菌在食用菌栽培中极易发生,严重时导致失收。栽培者一般是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农药来防治。我们于1988年7月,用高效消毒灵在平菇栽培中进行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桑条粉栽培香菇也是蚕种场综合利用的一条途径,但是香菇属真菌,且培养香菇的培养基也为绿霉菌、曲霉菌等杂菌所喜爱,因此在香菇栽培过程中常会遭杂菌的侵染,这些真菌对蚕僵病发生有无影响?这为致力于提高蚕种场经济效益的人们所关注。为了探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形式多样,早春利用日光温室间的露地进行平菇阳畦栽培,是一种菌、菜、生态效益互补的栽培形式。 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阳畦与室内栽培过程中的发菌情况、杂菌感染情况、生物效益及栽培周期的观察对比,对阳畦栽培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利用棉籽壳栽培平菇,一般采用生料栽培,此法虽然简便,但在发菌期经常出现青霉、木霉和毛霉等污染。为了摸索一套简便而有效的控制杂菌污染技术,我们进行了棉籽壳发酵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在洛阳郊区等地试用,年发酵料达50万公斤,杂菌污染不超过10%,生物效率在80~100%。发酵方法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四种药剂抑制绿色木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木霉(Frichoderma viride)是食用菌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属竞争性兼寄生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该杂菌既能在栽培袋料中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影响菌丝生长发育,又能直接从寄主的菌丝体内吸取养分,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旦发生损失惨重,甚至绝收。故菇农称该杂菌为食用菌生产中的大敌。为探索几种药剂对该杂菌的抑制效果,笔者进行了本项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代料栽培黑木耳,是近年食用菌工作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原因,使批量生产受到限制。为此,我们从85年2月~86年4月进行了代料栽培试验,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平菇生料栽培中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主要是一些竞争性杂菌,如木霉、青霉、毛霉和根霉等最为常见。目前,有不少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报道,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杂菌污染,无论是采用  相似文献   

15.
韩庆国 《食用菌》2007,29(1):55-55
木霉、根霉是近几年来我市食用菌栽培中最易发生的杂菌。在生产过程中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造成绝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菇农栽培食用菌的积极性。为此笔者从常用菌剂中筛选出了几种杀菌剂进行了抑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杏鲍菇的需求量和栽培量也随之逐年增大,栽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亦越来越多,特别是杂菌的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将导致生物学效率大大降低,更甚者绝产。笔者经过试验、观察、记载、分析,总结出杏鲍菇发菌期主要杂菌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7.
棉籽壳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平菇培养料,但生料栽培容易污染杂菌,特别是在一处连栽的情况下,杂菌污染更为严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多菌灵拌料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试验在24℃的室内堆置的平菇菌砖上进行。按1:1.5的料水比配料,水中溶入多菌灵等。菌砖堆好后,上铺一层报纸,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定期观察,结果见表1。15天后拌300倍多菌灵的菌砖上菌丝生长旺盛,没发现杂菌污染;拌1%石灰的菌  相似文献   

18.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渣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强  黄漫青 《食用菌》2010,32(3):29-30
为了摸索菌渣再利用新途径,在栽培料中分别添加5种配比的杏鲍菇菌渣进行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菌渣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随之减慢,吨菇投料成本随之降低;采用不同菌渣配比的栽培料在杂菌污染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代料栽培木耳日益广泛。但是,在代料栽培的生长后期,木耳子实体和菌丝体往往遭到木霉、青霉等杂菌的侵袭,造成大批污染,使栽培归于失败。尤其是在农村简朴的砖木结构平房内进行栽培,损失更为严重。木霉等杂菌是影响木耳代料栽培成功的关键,迄今为止,全国对抗霉问题还未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