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竹笋夜蛾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竹子笋期害虫,种类多,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更为准确地识别主要竹笋夜蛾的种类,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对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笋连秀夜蛾Apamea repetita conjuncta及竹笋秀夜蛾Apamea apameoides 4种竹笋夜蛾卵、幼虫趾钩、臀棘及成虫翅脉和生殖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在卵形态、幼虫体色和雌雄生殖器形态上与其他3种竹笋夜蛾形态差异明显,其余3种夜蛾幼虫体表背线和亚背线形态有差异,趾钩、臀棘、翅脉和雌、雄外生殖器形态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明确了我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差异,为竹笋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淡竹笋夜蛾的防治技术汤铎(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区农技站226371)淡竹笋夜蛾幼虫在每年春季大量蛀食新出土的竹笋,使我市西部地区大面积的淡竹开源损失严重。经采用“淡竹笋夜蛾防治技术”,已收到良好效果。一、淡竹笋夜蛾生活史与防治技术淡竹笋夜蛾每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3.
桐梓县国土总面积319 180 hm~2,其中林地面积185 160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63%,是方竹笋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有"中国方竹笋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桐梓县提出打造66 666.67 hm~2方竹笋基地,实施大栽大育方竹笋发展战略,解决大量生产所需苗木的检疫问题,方竹笋的运输检疫和农民脱贫增收等问题,文章就林业苗木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贡水白柚观察园果实病虫害观察及落果统计分析表明,造成柚果脱落的病虫害主要有实雷瘿蚊、褐腐疫霉病、桃蛀螟、裂果病和大实蝇。实雷瘿蚊的危害居首,总落果率63.4%,落果时间从6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达5个月之久,有4个落果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其中前两个高峰期落果最严重。其次为褐腐疫霉病,总落果率27.45%,落果时间从6月~11月达5个月,有1个落果高峰,在9月中旬~9月下旬。桃蛀螟第三,总落果率2.6%,无落果高峰,6月中旬~7月中旬落果较多,后期较少。裂果病和大实蝇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5.
竹笋作为罐装和干制食品出口到国外,由于加工材料竹笋中的虫眼而大大影响和降低了出口价值。为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我们组织学生在安徽皖南山区歙县小川乡程家竭村,对皖南的竹笋害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为害情况   该村有竹林 23.3 hm2,主要种植毛竹,其次是水竹和金竹。在调查中发现,为害竹笋的害虫主要有一字竹象和竹笋禾夜蛾。其造成竹笋为害率,轻的林块为 5%,重的达 50%以上,一般为 10%~ 15%。被为害的竹笋大多不能成竹,只好挖出食用或成为罐装和干制食品的原料。   一字竹象 Otidognathus d…  相似文献   

6.
小头钩白蚁是广西隆安县板栗林和崇左市甘蔗地的优势白蚁种类,近几年常对板栗和甘蔗造成严重危害,给果农和蔗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小头钩白蚁的饵料进行筛选,以期为进一步研制能有效防治小头钩白蚁的毒饵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9种饵料中,小头钩白蚁对竹笋壳III、蔗渣粉和枇杷木的相对反应率最高,分别达到100%、78.9%和42.4%,白蚁对竹笋壳III、甘蔗渣、竹笋壳II和竹笋壳I的取食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通过不同饵料的配比试验发现,单竹竹笋壳作为单剂对小头钩白蚁的引诱力更强,饵料的混配并不能增加白蚁对饵较的取食,表明竹笋壳III可以作为小头钩白蚁的饵料用于毒饵的研制。在饵料中添加10%~15%的糖对白蚁的取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调查基础上,研究了竹笋基夜蛾[Kumasia kumaso(Sugi)]幼虫在早竹林和红哺鸡竹林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竹林中种群消长曲线均呈倒V形变化.种群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在红哺鸡竹林中种群密度高峰较在早竹林中推迟约6d.通过频次分析法和9种聚集度指标对竹笋基夜蛾幼虫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幼虫在两种寄主竹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均符合Neyman分布和P-E核心分布2种分布模型.各聚集度指标也均表明竹笋基夜蛾在早竹和红哺鸡竹林中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三唑磷在竹笋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竹笋中三唑磷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建立了三唑磷的消解动态方程。竹笋样品经乙腈匀浆、净化后,在DB-1701色谱柱中分离并采用GC-FPD分析,当添加水平为0.01~0.1 mg/kg时,竹笋中三唑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0% ~101.5%,相对标准偏差在1.6% ~18.2%之间,以3倍基线噪音作为最小检出限,得到最小检出量为5×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 0.01 mg/kg。田间残留消解试验表明: 竹笋对三唑磷的吸收在施药后1 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药后30 d接近最低检测浓度0.01 mg/kg,半衰期为3.7 d,消解到0.01 mg/kg的时间为药后30.2 d,其消解方程ct=2.738 5e-0.186 t。建议三唑磷在竹笋上的安全间隔期应大于21 d。  相似文献   

9.
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寄主限于柑橘类.近几年经课题组的观察,初步掌握了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与为害特点,并提出了一套以加强果园管理,增强光照,减低湿度,冬季翻土,集中处理虫果,在各代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前进行土面用药和树冠喷药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直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vnus F.)是华南地区经济竹林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严重威胁竹子生产。应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试验表明,现场对竹笋虫蛀口采用喷雾、滴注、挂物和涂布等不同施用线虫的方法进行防治,除在操作上表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外,对其寄生杀虫率和保笋效果均有较大的差异。在淀粉糊中加入供试的侵染期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 85011)做成线虫糊剂,涂布竹笋虫蛀口,操作简便,防效显著。在上述线虫糊剂中加进少量化学农药(50%乐果2,000~3,000倍)可以提高杀虫和保笋效果。目前仍未见到有关使用线虫糊剂防治害虫的报导,本文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长足大竹象是影响南宁麻竹高产的主要影响害虫。本文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年生活史、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虫共有4种虫态,雌虫寿命为(39.55±7.07)d,产卵量为(12.82±3.63)粒/雌;最适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5℃;在南宁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出土,8月为出土盛期,雨后天晴活动最盛,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成虫喜欢在竹笋上部25cm~30cm处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中旬竹笋受害最为严重;通过2年的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0-2009年新疆雷电灾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2009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新疆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与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97次雷灾事件,其中30次雷灾造成了31人死亡,15人受伤。新疆雷灾发生在3~9月,夏季占78%以上,6月最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雷灾主要发生在11:00~24:00时,17:00~18:00时为峰值。雷灾致人员伤亡的雷击地点,发生在户外的最多。  相似文献   

13.
林细平 《江西植保》2004,27(4):189-190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经济竹种,具有繁殖快,出笋早,发笋持续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等特点,又是一种投资风险小,见效快,可再生的资源。为了更好地引种雷竹,提高集约经营程度,本文根据福安市引种栽培试验情况,结合笋农长期栽培经验,浅谈其食用价值及丰产栽培技术,以期对各地引种雷竹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开阳县太子参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策略,以确保太子参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马铃薯增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4种。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紫叶桃是大连市主要观赏树种之一,病虫害防治是紫叶桃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紫叶桃主要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温室黄瓜具有生长期长、病虫害发生重以及连续采摘的特点,而人们又需要的是无公害黄瓜,因此,对温室黄瓜病虫害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行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蔬菜等作物生长在大棚内,其环境与露地有很大差别,导致了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露地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一套有大棚特色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病虫害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在田间的发生症状和为害特点,以便正确识别和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玉米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茉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保兴 《广西植保》2000,13(1):21-22
据史料记载 ,横县种植茉莉花已有 40 0多年的历史 ,但大规模种植是 1978年以后。目前 ,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 40 0 0 hm2 ,年产鲜花 5万 t,具有花蕾大、产量高、香味浓、花期长的特点 ,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商到该县加工和购销花茶 ,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搞好茉莉病虫害防治 ,与提高茉莉花的质量和产量有直接关系。横县茉莉的主要病虫害有茉莉蕾螟、跗线螨和茉莉白绢病 3种。根据观察及多年的生产防治实践 ,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供参考。1 茉莉蕾螟  花农称为茉莉花钻心虫 ,是横县茉莉花最主要的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