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R),对广东惠州野生余甘子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g余甘子籽萃取余甘子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03min,萃取压力19 MPa,萃取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余甘子籽油得率为26.13%±1.4%.通过GC-MS分析表明,余甘子籽油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GC含量达91.33%.通过分析油的理化参数及生产成本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余甘子籽油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箬竹叶中提取叶绿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研究了从箬竹叶中提取叶绿素的工艺.对影响SCDE叶绿素的各种因素,包括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及夹带剂选择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25 MPa、夹带剂用95 %(体积分数)乙醇(其用量为每克原料8 mL)、萃取次数4次.在上述较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下,得到总叶绿素得率0.45 %.本试验为研究从箬竹叶中萃取分离叶绿素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包合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 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 12 MPa;包合反应时间 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 55 ℃,萃取剂CO2流量 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 16.37 %,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6.42 %,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 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3.94 %,平均包合比1.55: 1.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12 MPa;包合反应时间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55℃,萃取剂CO2流量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16.37%,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6.42%,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13.94%,平均包合比1.55∶1。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优选条件为:萃取时间 4 h,夹带剂 95% 乙醇与迷迭香叶子的质量比为2∶5,萃取罐和分离器I的温度分别为50和 70 ℃,分离器II的温度为 40 ℃,萃取压力 20 MPa,分离压力为4~5 MPa.迷迭香精油的平均得率为 1.80%,迷迭香精油主要含有1,8 - 桉叶素、樟脑、α - 松油醇、龙脑、马鞭草烯酮、 4 - 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芳樟醇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平均得率为 11.93%,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3.61%、 7.33% 和 5.13%.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冬凌草中熊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SCDE)冬凌草中熊果酸的工艺方法。确定了1 kg冬凌草SCDE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 MPa、粒度40目、温度40℃、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3 h、夹带剂95%酒精用量为物料干质量的30%,产品得率4.17%。同时采用HPLC测定了该工艺所得萃取物中熊果酸的含量为6.24%。结果表明,与传统法相比,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测定时无杂质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对超临界CO_2萃取野生黄刺玫果籽油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原料粒度对黄刺玫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黄刺玫果籽油的较佳条件为:1 L萃取釜装料量200 g,萃取压力25 MPa,温度40℃,萃取时间为2 h,原料粒度40目。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的方法,研究了披针叶黄华萃取工艺,得到总生物碱.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披针叶黄华萃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SCDE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3.12%.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木醇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SCDE)桦树皮中桦木醇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桦木醇收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萃取物中桦木醇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 32 ℃、萃取压力 8 MPa、萃取时间 1 h、CO2流量为 20 kg/h 的条件下,SCDE的桦木醇得率为 16.96%,萃取物中桦木醇含量达到 74.88%.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SCDE法尽管得率略低,但选择性好且无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SCDE)鸦胆子油的动力学.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鸦胆子油的质量守恒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对萃取过程进行模拟.该模型直观地模拟出了萃取过程中萃取床内CO2流体中溶质质量分数在萃取时间和萃取床高度上的分布,并且模拟出了萃取釜出口处CO2流体中溶质质量分数随萃取时间的变化.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萃取过程,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能较好地反映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萃取收率和萃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土壤种子库和植冠种子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现阶段植物种子库研究面临的挑战,认为应当尽快开展国内树种植冠种子库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橡胶籽资源的主要成分,并重点阐述了橡胶籽油在代替石油产品制备燃料和化学品方面的应用,橡胶籽粕在饲料应用中的毒性和用量等,以及橡胶籽壳用作生物质炭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Storage of non-dormant seeds of Fraxinus angustifolia Vah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otto  Beti 《New Forests》1997,14(2):157-166
The effects of drying and storage on the quality of Fraxinus angustifolia non-dormant see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Mature seeds subjected to a 2-week warm stratification (20 °C) followed by a 2-week cold stratification (3 °C), were exposed to a gentle air stream at room temperature to dry them to 9.5% moisture content. After 4, 8 and 12 months of storage at –3 °C, in hermetically sealed containers, germin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darkness at 30/20 °C and 25/5 °C to evaluate possible changes in seed qual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drying non-dormant seeds. In fact, though causing a slight decrease in seed quality, such a process enables storage of ready to sow seeds for at least 12 months without any further loss. The temperature regime of 30/20 °C, prescrib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ISTA), was found to be suboptimal for the particular conditions tested in this trial, the 25/5 °C cycle being more stimulating for g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方法对马棘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温度、不同强度碱溶液和浓硫酸不同浸泡时间处理马棘种子.试验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马棘种子发芽效果有显著影响,60~80℃的温度处理可显著提高马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超过一定温度(90℃)则远远不如对照(20℃);碱溶液处理以pH9处理效果最好,但碱溶液处理效果并不显著;浓硫酸处理以浸泡20min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为各处理最高值.通过种子生活力和种子硬实率的测定,认为硬实是造成马棘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了哥王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GA3、PEG、NaCl、复合盐KNO3·KH2PO4预浸种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引发剂对了哥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引发剂浸种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哥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各指标提高效果均以GA3处理最好,PEG次之,再之为复合盐KNO3·KH2PO4, NaCl引发效果较差,并且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测定分析了10种国外产竹种子的形态特征,并对他们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形状多为卵形、长锥形、椭球形,颜色以黄褐色、褐色、褐黑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4~60 mm和0.9~5.5 mm;果实一般为圆锥形、锥形、卵形,颜色以灰褐色、灰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64 mm和1.2~7.5 mm;大藤竹种子播种品质指标最好,具有最高的纯净度(97.4%)、千粒质量(201.0 g)、发芽率(95.4%)、发芽势(51.5%)、含水量(9.3%)、生活力(98.8%)及较低的病虫害感染度(6.5%);有机质是有效提高各竹种出苗率的首选基质;宜采用先撒播种子,待胚苗有1~3片叶时再移入营养袋培育的育苗方式;育苗时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并在苗木离地50 cm处进行封顶处理,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实践证明:嫁接母树的结实株数、结实率、公顷产种量、种子千粒重等9项种实性状均优于实生母树,关键种实性状指标结实率、公顷产种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出仁率分别是实生母树的3.67倍、2.74倍、1.16倍、1.02倍和1.12倍.  相似文献   

18.
舞草硬实种子的高活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舞草种子硬实率高达90%左右,种子在吸水过程中显示出其硬实程度的差异.第1天吸胀的种子硬实程度最低,随着吸胀时间的延长,硬实程度逐渐增高,直至第5天取尚未吸胀的种子,将其作为本试验硬实程度最高的种子,并用80~90 ℃热水打破其休眠.测试显示硬实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及抗逆性均高于对照种子,而电导率则低于对照种子.试验结果证明在舞草种子批中硬实种子的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其活力强度随硬实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因此硬实种子才是舞草种子批中的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针叶树种子园结实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针叶树无性系结实量的遗传变异、自身的稳定性、早晚期相关及其与生长性状和雌雄花量的关系,概括了目前我国提高无性系结实量的方法,对提高我国针叶树结实量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低聚壳聚糖对栾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2%、0.4%、0.6%、0.8%和1.0%)的壳聚糖溶液分别对栾树种子浸种处理4 h、8 h1、6 h、20 h和24 h的种子萌发试验,以蒸馏水浸泡24 h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处理对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十分显著;浸种时间效果不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效果显著,对发芽速率效果不显著。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以0.8%低聚壳聚糖溶液浸种8 h的种子发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