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地被物分布及其水文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在湿季内每月每公顷约产生69~89 kg凋落物.峨眉冷杉林的顺向演替能增加苔藓与枯落物的贮量并促进它的发育,峨眉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中凋落物的成分所占总量的比例有差异,苔藓层及枯落物L亚层、F亚层和H亚层含量与比例也不同.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内地表地被物的一次性最大持水量可达3.93 mm,即使有效持水量也可以达到3.23 mm.随峨眉冷杉林演替的发展,林内地被物调节水量的作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地被物分布及其水文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在湿季内每月每公顷约产生69~89 kg凋落物.峨眉冷杉林的顺向演替能增加苔藓与枯落物的贮量并促进它的发育,峨眉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中凋落物的成分所占总量的比例有差异,苔藓层及枯落物L亚层、F亚层和H亚层含量与比例也不同.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内地表地被物的一次性最大持水量可达3.93 mm,即使有效持水量也可以达到3.23 mm.随峨眉冷杉林演替的发展,林内地被物调节水量的作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5种不同恢复阶段(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植物群落凋落物总量、凋落物组成(叶、枝、花果等)特征、凋落物月动态及碳氮归还量进行了一年的定位观测。结果显示,正向演替的各群落年凋落量分别为726.0、3811.6、5161.0、4378.8和4604.8kg.hm-2;随着群落演替发展,各群落凋落物总量呈现出先升高后缓降。其中凋落叶量占凋落总量的64.2%~74.9%,凋落枝量占总凋落物的11.4%~18.1%,花果等凋落量占9.8%~19.5%,花果等凋落量与群落演替阶段显著正相关。群落演替初期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而群落演替中后期凋落量月动态呈双峰型;各演替群落的叶凋落物与总凋落物的月动态基本一致。C、N含量总体上表现为花果等凋落物>叶凋落物>枝凋落物。5种演替群落总凋落物C、N的年归还总量与其年凋落总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滨海沙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动态,为滨海防护林体系的保护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动态分析法,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区域选取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林(FS)、红鳞蒲桃天然林(SH)、马占相思人工林(AM)为研究对象,使用收集网和分解袋法,测定各林分的凋落物量、残留量及凋落物碳(C)、氮(N)、磷(P)初始含量,分析各林分凋落物总量和叶、枝、花果及杂物组分占比、凋落物总量的月动态变化情况及分解速率,通过Olson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凋落物周转期和分解率与凋落物初始养分的相关性。【结果】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为8645.74~23 404.07 kg/hm2,排序为FS>SH>AM;凋落叶量占林分凋落物总量的比重最大,为84.24%~94.98%,AM的凋落叶量与FS和SH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凋落物总量及各组分凋落量均表现为2种天然林高于人工林。3种林分年凋落物量的月动态变化均呈现3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8月和10月或11月,总体在5月达到全年凋落量最高峰但具体波动幅度存在差异。在时间序列上,FS和...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顺昌15年生秃杉人工林中设置凋落物框,连续8年每月收集凋落物并测定凋落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后第16~23年的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年产量介于3.529~5.526 t/hm~2之间,年均凋落物量4.166(±0.222)t/hm~2。年凋落物量(y)总体上随着林龄(x)的增加而递增。凋落物中的秃杉叶加带叶小枝(直径≤0.6 cm)、秃杉大枝(直径0.6 cm)、林下植物的叶、杂物(虫粪、林下植物花果以及难以识别的其他植物成分)、林下其他木本植物的枝、树皮和花果分别占凋落物总生物量的94.642%、2.756%、1.517%、0.747%、0.211%、0.124%和0.004%。秃杉落花落果仅在造林后第17年2月收集到,当年生物量仅为0.001 t/hm~2。秃杉人工林月凋落量在5~8月出现峰值,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各季节凋落量则以夏季凋落量最大,冬季凋落量最小。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4.8~7.4 mm,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2 mm.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中龄林>灌木;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3~4倍,需要在今后森林经营和开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凋落物动态特征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方法】以梵净山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凋落物中N、P、K和Mg含量及其年归还量。【结果】冷杉林的年凋落量为5 625.8 kg/hm~2;冷杉林的凋落物主要以落叶、落果、落枝和其他碎屑为组成部分,其中以落叶含量最多,占总凋落量的48.37%,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现出10—11月、4—5月达到两个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Mg;N、P、K、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8.83、4.28、14.59和0.09 kg/hm~2;梵净山冷杉凋落物4种组分的养分年归还量中,落叶的养分归还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成分,占总归还量的52.65%。【结论】冷杉凋落量和养分归还量中,梵净山冷杉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凋落数量、组分及季节动态特征。采用凋落叶直接收集法,于2013年开始对建瓯(主林层平均年龄200年)和武夷山(主林层平均年龄50年)两地的米槠天然林进行为期1年的月凋落物收集并测定其质量和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9 530.49、5 590.18kg·hm-2,建瓯年凋落量显著高于武夷山年均凋落量(P0.05);建瓯、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均呈现单峰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4月;年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凋落枝、叶、果、杂物等4个组成部分以凋落叶占比最大,占年凋落量的50.5%~67.2%,枝(13.1%~20.8%)和杂物(14.5%~17.8%)次之,果(1.9%~14.2%)最低;各组分凋落物季节变化均是春季和夏季高,秋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36-39
为了解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动态特征,采用野外凋落物收集器法,对平朔矿区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组成以及年凋落物的月动态、不同组分的月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油松混交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3 787.28 kg/hm2;各组分年凋落量差异极为悬殊,其中,落叶占77.47%,是该森林群落凋落物的主要组成成分,枝占11.15%,花占2.66%,果占6.81%,皮占1.52%,芽占0.20%,杂物占0.19%;总凋落量月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0月,达1 622.36 kg/hm2;各组分凋落量月动态有一定差别,其中,叶凋落物量与总凋落量变化规律一致,最大值出现在10月。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油松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及其月动态,并探讨2个群落类型内主要优势物种的叶和花果的凋落节律,以山西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混交林(4 hm2)和油松纯林(1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在样地内各设置24,11个凋落物收集器,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集的凋落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样地分别收集到凋落物12.79,6.427 kg,平均凋落量分别为12 446.476,12 032.05 kg/(hm2·a)。按组分年凋落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油松纯林为叶(67.51%)花(12.15%)枝(9.58%)杂物(9.05%)果实(1.71%);松栎混交林为叶(58.21%)杂物(16.28%)果实(11.94%)枝(9.23%)花(4.34%)。灵空山油松天然次生林2个群落类型落叶量月动态变化一致,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年凋落物量的凋落高峰期均出现在10月中旬,最小值出现在7月中旬;花果最大月凋落量分别出现在10月中旬和9月中旬。2种群落一年中叶凋落量分别为8 122.502,7 245.256 kg/hm2,其中,油松叶凋落量分别占叶凋落量的87.7%和37.7%,群落内其他落叶阔叶物种叶凋落量分别占叶凋落量的1.3%和44.3%。由此可见,常绿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的叶凋落节律呈明显不同步状态。油松天然次生林内主要优势物种的重要值与落叶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00。研究表明,油松不同群落凋落量差异不大,月动态均呈单峰型,油松叶凋落量可能存在大小年现象,2种群落主要优势物种的重要值与落叶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