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蓖麻杂交育种效率,研究杂交组合收获指数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观察和测量了133个蓖麻杂交组合的13个农艺性状,即收获指数、单株产量、生物量、百粒重、有效穗数、一级分枝数、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穗长、主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133个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蓖麻杂交组合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6~0.644,平均值为0.398;133个杂交组合中收获指数在0.5以上的组合仅占16.54%。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单株产量、株高、主穗长、有效穗数4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主穗花序较长、植株相对较高、一级分枝数较多的个体,可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密度及播种期对造纸用麦茬红麻干茎产量、皮/骨比值及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品质与效益对各项农艺措施反应的函数关系,探讨了农艺措施与红麻产量及品质的数量关系,提出适合淮河流域造纸用麦茬红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木祥  张俊业 《中国麻作》1994,16(4):16-20,24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密度及播种期对造纸用麦茬红麻干茎产量、皮/骨比值及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产量,品质与效益对各基艺措施反应的函关系,探讨了农艺措施与红麻产量及品质的数量关系,提出适合淮河流域造纸用麦茬红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佳模拟配合法”,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低分蘖、大穗型水稻新品系K20产量与N、P施用量及插秧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该品系在盘锦地区获得大于8625.0kg/hm2产量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发现小麦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半矮化基因的引入,改变了这种相关关系、既提了产量,也降低了株高。为了探明在没有半矮化基因的时候,或者引用了半矮化优势的情况下小麦株高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高秆半矮化类型的选择策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高秆半矮化品系与低秆半矮化品系产量潜力的比较,评价在春小麦上提出的这种选择模式。将随机衍生自4个组合的半矮化品系,按株高分为高秆组和低秆组。1986—1988年,在明尼苏达州的5种环境下对一些品系进行试验。所有组合的两组之间,所造性状(株高)均有差异。组合1、2和3,无论在同一环境内还是在不同环境间,高秆品系组与低秆品系组的产量均不存在差异。组合4的高秆品系组在两种较高的产量环境和所有环境中,产量均比矮秆品系的高。组合1和4的高秆品系抽穗较晚。性状间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在4个杂交组合中,有3个组合相关程度较低。这表明,在春小麦种质中,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来支持高秆矮化选择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八.五”以来,我省杂交水稻育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批高产、抗病、质优的组合应用于生产、改变了我省杂交水稻以省外组合当家的格局;同时育成产量潜力较为突出的大穗型组合。本文以Ⅱ优6078、优6号和Ⅱ优746为试材、在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探讨了供试组合与对照产量差异,分析研究了大穗型组合增产的原因、库源关系及其物质基础,以期从生理角度为杂交稻再闹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早熟性的相关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博同良 《玉米科学》1996,4(1):026-028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数(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9,(5):41-41
测定记录了春茶生产期间18个小气候因子及每天的茶叶产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春茶产量与小气候因子的同归模型,并对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找出决定春茶产量的小气候因子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春茶产量与大多数小气候因子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以此对春茶产量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9.
田佩占  闫日红 《大豆科学》1996,15(2):110-113
以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大豆杂种一代籽粒产量、营养体干重及其对双亲一有现的杂种优势、籽粒产量优势和营养优势的比值与后代选择效果的关系。结果指出:F1代营养体干重及其优势均高或无益 氏的组合后代均表现不良,优良组合一般具有中等营养体重和营养体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用14个亲本所配制的91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分析组合的产量优势,及其与亲本的配合力和亲本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普遍存在,49.5%组合的超亲优势达到了显著水平,配合力、亲本系数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杂种组合选配时应考虑配合力和亲缘关系。6个最高产杂种组合的分析表明,杂交种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配合力较高,则产量优势明显。这6个组合的亲本中均含有中国亲本。  相似文献   

11.
张荣达  左文涵  黄勇 《玉米科学》1995,3(2):032-036
本文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带距、玉米密度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二因素与玉米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模拟优化提出了适合黔西北山区应用的地膜玉米高产的小麦带距和玉米密度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刘平  吴宣发 《作物研究》1997,11(1):9-11
通过对粳型杂交稻80优9号制种产量构成4因素及其相关程度的分析,揭示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明确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母本穗粒结构和父母本最佳播差期,提出了80优9号高产制种的主攻方向和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3.
湘春豆18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湘春豆18号密度(x1)、苗前期追施复合肥(x2)、苗后期追施尿素(x3)三个主要栽培因子与大豆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主因子、以及主因子互作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中上肥力水平的红壤旱土单产2700~3450kg/hm2的优化农艺模式,为指导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较大的4项农艺因素作为决策变量,产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湘杂油5号”的密度(x1)和氮肥(x2)、磷肥(x3)、钾肥(x4)的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各因子的增长速率,以及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产量指标为25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为:每公顷密度在14.36万~15.31万株,施氮量241.25~250.9kg,P2O5用量134.82~142.86kg,K2O用量135.65~143.78kg。  相似文献   

15.
滴灌施肥条件下长绒棉水肥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滴灌施肥条件下 ,采用二次普通旋转组合设计 ,在新疆阿瓦提县棕漠土长绒棉主产区设置了滴灌施肥试验 ,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长绒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双因素效应分析 ,定量地评价了灌水量、肥料用量与棉花产量的关系 ,提出了目标产量的最优水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NCⅡ设计对4个热带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和10个温带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将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产量鉴定,以分析这些自交系的配合力,并研究热带亚热带QPM自交系与温带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方差分析表明,地点和组合×地点方差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组合、QPM自交系(P1)和普通玉米自交系(P2)的产量GCA方差以及P1×P2的产量S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自交系在昆明、保山、曲靖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GCA、SCA表现差异较大,表明产量GCA、SCA与环境存在互作。产量SCA效应值与产量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特殊配合力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较小。根据产量SCA相对值,结合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P1和P2之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自交系LX9801、掖107与CML166遗传关系较近;K12、97P-69、97P-64与CML171和CML161遗传关系较近;陕五2134、H84-89-1、K22、云147、90211与CML194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亚麻原茎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试验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栽培因素与原茎产量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得原茎产量参数,建立了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初步探讨出各栽培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栽培措施对直播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直播栽培方式下,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与冬前植株各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产量高于3 000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以及冬前各形态、生理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5个籼型不育系与5个偏粳型恢复系,25个双列杂交组合。测定了经济产量的配合力,研究了10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料,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的广义、狭义、现实遗传力及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及其间接选择的相对效率,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籼粳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趋势不完全一致;(2)杂交F1代的大部分性状的狭义、现实遗传力较高,稳定性较好,但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又比较复杂,因而在育种中要注意性状的单一和整体的关系;(3)千粒重、株高、稻粒比重、着粒密度对杂交F1代产量的构成和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2—1993年在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黄棕壤上,分别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与裂区试验设计两种方法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量的钙硼组合与花生产量的关系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获得了亩施石灰110-120公斤,硼砂0.7公斤钙硼组合的适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