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我省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小粒种咖啡生产中普遍采用每亩种植222株以下的密度,单位面积干豆产量较低。八十年代初,潞江农场在1958年建立的2.4亩适当密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亩植400株左右的密度,获得了高产。近年来,国外一些咖啡植区进行小面积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亦获得了高产。在云南低海拔咖啡植区环境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究竟以何种种植密度为宜?我们于1981—1985年布置了小粒种咖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长期以来,小粒种咖啡单产很低,产量在100~200斤/亩间徘徊,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和选育种工作跟不上。为此,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小粒种咖啡早熟、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的1.53亩小粒种咖啡定植第二年就能投产,并取得亩产600.3斤干豆的高产,以后连续两年亩产都在710斤以上。这充分表明小粒种咖啡的丰产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现将几年来对早产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家农业部"走出去"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垦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代表团应邀对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缅甸农业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咖啡研究及种植生产技术出现快速发展的状况。缅甸种植小粒种咖啡采取高荫蔽度的间作模式,虽然单株产量不高,但是咖啡品质好,已成为精品咖啡,进入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缅甸有较好的咖啡生长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今后开展中缅咖啡项目合作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位于怒江河谷西岸的潞江农场,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适宜咖啡等热带作物的发展。近年来该场咖啡生产发展较快,到1982年初累计种植小粒种咖啡2570亩,年产干豆可达1600担左右。 早在六十年代初曾种植丰产试验地2.4亩,平均亩产干豆1601.3,为我国首创最高单产记录,到七十年代末,这块丰产试验地仍然保持国内小粒种的高产记录。获得高产的主要经验是:密植并认真贯彻深翻改土,重施肥,合理灌溉等高水平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评述云南小粒种咖啡不同形式的荫蔽栽培和高海拔区域小粒种咖啡种植对是否要荫蔽栽培的选择;分析了荫蔽栽培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荫蔽栽培技术规范的重要性,旨在充分发挥荫蔽栽培的技术优势,促进云南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潞江农场栽培的小粒种咖啡产量高,品质好。早在六十年代,2.4亩丰产试验地亩产咖啡豆1601.3斤,为我国首创咖啡高产记录。 2.4亩咖啡园获得丰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园地进行了深翻改土、重施肥、提高种植密度;另一条是专人管理搞好修剪。从潞江农场多年实践经验看,适当提高咖啡种植密度效果是好的。适当密植,没有降低单株产量,而单位面积产量却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云南小粒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及丰产栽培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咖啡种质库选出的13个小粒咖啡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建立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区和丰产栽培试验区,以验证各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优良特性,和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筛选出CIFC7963、28号可在云南适宜植区大规模种植;T8667、T5175、CatimorP88、CatimorP128等4个品种可以扩大种植。景洪试验点年均气温高(22.4℃),超过小粒种咖啡对最适年均温(19~21℃)的要求,不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  相似文献   

8.
小粒种咖啡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热带作物。随着国际上供不应求,其价格不断上扬。处境困难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发展种植小粒种咖啡,把发展小粒种咖啡作为农垦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职工自营经济收入,对于一些植胶企业发展经济,走出困...  相似文献   

9.
<正> 一、栽培简况 潞江坝和德宏州是我省小粒种咖啡的主产区。早在1914年,德宏州瑞丽县弄贤寨就开始引种小粒种咖啡,盈江县、遮放坝亦相继引进零星种植,6—14龄咖啡树曾获得株产16—20斤干豆的高产量。解放后,芒市等地也开始发展,尤以1956年后种植面积较大。潞江坝的潞江农场1956年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国咖啡生产发展较快,根据1990年国内咖啡的产销情况和初加工的现状,本文着重就发酵、干燥和分级等问题讨论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种植咖啡20多万亩,1990年咖啡米的产量约19000吨。尽管有的咖啡主产区已经拥有了较好的成套加工设备,但在加工过程中仍出现不少质量问题而严重影响销售,尤其是新种植区质量问题更为突出。 我国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加工方法主要采用湿法加工,生产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加工质量也比较重视。但部分产区由于加工设备和技术力量不足,造成咖啡初加工质量差。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海南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单位面积产量低,效益差,除与栽培管理因素有关外,主要是由于品种混乱和种质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从现有的小粒种咖啡中,选出几个较好的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粒种咖啡原属热带雨林下层植物,其生长和产量与光、热、水及土壤等,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小粒咖啡种植于阴坡或半阴坡及采取适当的人工荫蔽(荫蔽度控制在30—35%),不仅提高了咖啡的抗逆性,减少日灼、寒害及病虫害等,而且还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干热地区与小粒咖啡原产地气候相似 ,因气候干热 ,干湿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种植的小粒咖啡不仅投产早、病虫轻、产量高 ,而且具有味道醇和、香气浓郁的独特风味 ,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干热区种植小粒咖啡也因降雨不足、干燥度大 ,常出现落花多、枯枝多、干果多等问题。根据小粒咖啡生长发育习性及干热区气候特点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 :1 选用优良品种 ,培育健壮苗木1.1 选用适宜品种选用优良品种应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寒等特性。除原来主要种植的品种波邦、铁毕卡等品种外 ,现引进推广的卡蒂莫系列、SL系列等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小粒种咖啡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的咖啡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占全球产量的0.4%左右,其单产是世界最高,云南出产的咖啡产品逐渐享誉海内外,截至2012年,云南种植面积达6.67万hm2。但目前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中尚存在着盲目种植、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科学栽培和管理技术、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藉此提出合理选址,科学种植,拓宽投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加强科学栽培与管理,有效防治病虫害,加强政策扶持等高产栽培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保山精品咖啡产区小粒种咖啡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于2019年8月—2021年8月对该产区的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小粒种咖啡的病虫害有14种,其中,病害有6种,以咖啡叶锈病危害最严重;虫害有8种,蚧壳虫种类最多,危害最严重,分别为咖啡绿蚧、咖啡盔蚧、弗州龟蜡蚧、堆蜡粉蚧、咖啡根粉蚧。在保山精品咖啡产区咖啡叶锈病、蚧壳虫类害虫是小粒种咖啡的主要防治对象,为此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小粒咖啡种植面积现已超过1.33万hm2,其中思茅地区超过1万hm2,是目前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两个地州的咖啡病虫害种相似,笔者于1997~1999年随同新加坡雀巢研究发展中心的病害专家Dr.Tey Chin-Chong和虫害专家Ms.Chin Chiew-Lan巡访两地的咖啡园,发现有5种新病害和1种新虫害(国内尚未报道),虽然这些病虫害发生面不广,但在个别咖啡园、个别年份仍很严重,为了让更多的小粒咖啡种植者能有所了解,特报道如下:1 病害1.1 美洲叶斑病(American Leaf Spot)病原菌为Mycena citricolor(be…  相似文献   

17.
普洱市思茅区是云南小粒咖啡主要产区之一,经20多年的发展,咖啡产业已成为该区财政增长、企业增收、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特色产业.面对新的发展咖啡产业的大好形势,2010年思茅区委、政府组织对区内咖啡企业、种植基地和相关单位进行调研,提出了加快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粒种咖啡鲁依鲁(Ruiru)11在肯尼亚植区的特性和适应KARANJA,A,M。调查表明:自1986年推广小粒种咖啡杂交品种Ruiru11以来,己在36%的种植园种植,大多数以宽植距种植。年平均产量比传统品种高70%(有灌溉)和100%(无灌溉)。...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云南的咖啡种植业发展较快,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种植区域逐渐向坝区边缘和山区、半山区扩展。无论是坝区或山区,咖啡的钻蛀性害虫危害都比较严重,是我省发展咖啡生产的主要障碍。1988年和1989年冬,我们先后对我省咖啡主要种植区:德宏、保山、临沧、景洪、思茅(大开河)、江城(康平乡)、河口、文山等地的新老咖啡园进行了钻蛀性害虫发生动态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粒种咖啡Ruiru11枝插条的生根倾向和荫蔽要求WAMATU,J.N.在肯尼亚咖啡研究所的几个商业苗圃,正进行着小粒种咖啡Ruiru11的嫩枝插条生根试验.以增加杂种种植材料。建立的两个苗圃试验,一个测定带6个节的徒长枝插条的生根能力,另一个试验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