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优质小麦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利用7个优质小麦品种(品系),分析了优质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以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等营养品质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逗号地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eleny沉淀值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优质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协调好粒产量与加工质量,充分利用蛋白质优质基组合。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对6个农艺性状和19个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小麦地方品种在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信息。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它品质性状方面,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性状方面,也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高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低千粒重类。且AS1675、AS1656、AS1594、AS1643和AS1590等5个材料同属于上述两类优质类型,它们可用于小麦的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小麦品质的遗传(接上期)2.相关性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品质性状间,品质和产量间都有相关关系。培育优质小麦品种的一个严重障碍是,产量和蛋白质间的负相关。但 Johnson(1972)用大量高蛋白系与低蛋白系杂交的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4.
我国冬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2002~2004年度我国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品质测定结果,对185份小麦样品主要品质性状的表现和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二年所选育的新品种(系)容重基本达标,蛋白质含量并不低于国外小麦,但蛋白质质量和面筋质量较差,品质性状不太协调,多数属于中筋或中弱筋类型。蛋白质与湿面筋、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强筋组和总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相关不显著,表明强筋小麦改良更应注重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抗延阻力、拉伸面积大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抗延阻力、拉伸面积闭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沉淀值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穗分枝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穗分枝小麦的超数小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穗粒数。穗分枝小麦主要有来源于六倍体的分枝型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分枝型园锥小麦及六倍体衍生系。分枝型园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属质量-数量性状。呈隐性遗传。分枝型普通小麦的穗分枝性状则表现为部分显性。国内外已经利用穗分枝性状选育出了一些分枝型的普通小麦品种(系)。目前一些有苗头的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正在培育之中。育种实践中,选育矮秆,抗病,大粒,优质且穗  相似文献   

6.
不同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利用国外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来自6个国家的728个小麦品种(系)1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利小麦的穗粒数多,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偏长;中国小麦的粒重高,植株偏低;俄罗斯小麦的单株穗数多;墨西哥小麦的面粉吸水率高;荷兰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好.中国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俄罗斯小麦的植株性状、墨西哥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及澳大利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变异类型丰富.荷兰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中国小麦的植株性状和俄罗斯小麦的4个品质性状变异程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智利和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小麦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较多,而俄罗斯种质资源变异类型较少;上述6个国家在育种过程中相互利用了彼此的种质资源,但各自的种质资源均具有独特的遗传特点.由此说明,从不同国家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既可以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也有助于拓宽中国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系)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以优质小麦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对陕西关中近年来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性状、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及烘烤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依据小麦品种品质鉴评原理和方法,将13个品种(品系)分为3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结果表明,小偃6号、陕160、小偃6号T变种、大粒878为优质1级小麦品种(品系),89(1)3—4为优质2级小麦品种(品系),未发现品质性状明显优于小偃6号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质改良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麦区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该麦区的沿江、沿海地区适宜发展弱筋小麦,其他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弱筋、中筋小麦品种的品质遗传改良是该麦区重要育种方向之一.目前该麦区虽然育成并推广了一批弱筋、中筋小麦品种,基本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小麦品种的需求,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新育成的弱筋小麦品质并不优于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中筋小麦面筋含量和强度还需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该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3个设想:(1)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缺失,降低面筋强度,培育优质弱筋小麦;(2)利用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改善蛋白质组分,提高面筋强度,培育优质中筋小麦;(3)利用Wx蛋白亚基缺失,培育弱筋和中筋兼用型小麦,使该麦区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偏高而不能作为弱筋小麦使用时,利用其优良的淀粉品质加工品质较优的面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麦骨干亲本育成许多品种的遗传基础及主要性状在后代品种中的遗传传递,分析了矮孟牛的3个原始亲本、7个种质姊妹系及128个衍生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其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亲本、矮孟牛种质姊妹系及衍生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07%、12.93%和12.38%,变幅分别为11.58%~12.48%、11.71%~13.98%和10.42%~14.38%;沉淀值的平均值分别为32.12、32.76和23.29 mL,变幅分别为25.41~29.39 mL、19.71~31.86 mL、14.42~45.26mL.说明在衍生品种(系)中,蛋白含量和沉淀值的遗传基础均被拓宽了.在HMW-GS方面,衍生品种(系)比原始亲本和姊妹系增加了2*、17+18、5+10和2+10亚基,说明各育种单位在利用其高产、高抗等优质性状的同时也对品质性状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项目从1992~1997 年,以陕西关中地区近30 年来选育、推广的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按照小麦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的要求,对品种的品质性状、新品种的品质改良效果、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关中地区选育和推广的小麦品种,容重较高,籽粒硬度适中或偏高,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沉淀值较低;多数品种的面团稳定性差,软化度较大。原因主要是D组染色体上缺少具有5+ 10 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某些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近年来育成的荔垦2 号、陕优225、小偃6 号、早优504、高优503、长武134、陕160、陕农7801 等品种可以代表陕西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些抗病、高产、早熟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水平有降低趋势。这一问题应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遗传育种、栽培问题以外,粮食流通体制、检验标准、分收分贮、加工技术及食品制作等都会影响优质小麦在生产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明确不同环境对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优质育种、优质栽培和品质区划提供依据,利用河北省优质小麦区试的6个优质品系,种植于藁城、石家庄、衡水和邢台,分析生长于不同地点的不同小麦品系的品质性状变异,不同试点对品质性状的作用和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变异性。不同试点对小麦主要加工品质性状(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正向作用呈现规律性,表现为邢台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和筛选优质高产品种,针对2014—2015年大面积推广和引进的15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参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差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时间,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湿面筋与蛋白质,差异较小的是面团吸水力、出粉率与容重。2)淮北麦区优于淮南麦区,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淮麦33和徐麦32达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宁麦13号达到优质弱筋的标准。此外,本文还对江苏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选取近年来国审以及省审的16份优质小麦品种,通过大田种植并根据其综合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合江苏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结果表明,16份小麦品种虽然抽穗期相差较大,但成熟期相近。产量以扬麦系列的品种相对较高,镇麦系列的品种产量相对较低。其中实际产量超过550 kg/667 m2的有7个品种,分别为扬麦15、扬麦24、扬麦13、瑞华麦518、扬麦23、明麦133和扬麦28。依据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对16个参试品种进行分类,属于强筋的共有5个品种,分别是宁麦资126、农丰88、镇麦10号、镇麦12号和镇麦168;属于中强筋的共有4个品种,分别是扬麦13、瑞华麦518、国红3号和镇麦15;其余7个品种均为中筋小麦品种,分别是隆麦28、扬麦15、扬麦23、扬麦24、扬麦28、光明麦1311、明麦133。以上结果说明江苏淮河以南地区优质麦生产应以强筋和中强筋品种为主。综合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适合江苏淮南地区生产的优质小麦品种为扬麦13和瑞华麦518。  相似文献   

14.
面条品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小麦品种的面条加工特性,测定了29个北方小麦品种的面粉品质和鲜湿面条的制作品质,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面粉品质指标与鲜面条加工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面条的蒸煮损失率、拉伸强度、拉断力、延伸率与面条综合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944、0.796和0.398,相关性很强,可以用作面条品质的辅助评价指标,即辅助综合得分来评价面条品质;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弱化度与面条的综合得分和蒸煮损失率均呈极显著相关,面粉中的总淀粉含量与面条的综合得分呈显著相关,并且面粉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直链淀粉比等12项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面条的上述5个品质评价指标的回归方程,进一步说明用这5个指标来综合评价面条品质是可取的.根据面条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推出各品质指标在面条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再将利用回归方程算出的5个面条品质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后,即可计算出某个小麦品种所生产面条的综合评价分数.本研究即通过这一方法从29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优选出了6个优质面条用小麦品种,它们分别是洛展1号、泰山23、温麦4号、太空6号、淮麦16、温麦8号.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给小麦品质育种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1个春小麦品种及58个冬小麦品种做为样品,对其进行了品种品质分类及相应的品质类型分析,并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同一类型小麦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春小麦品种品质性状总体平均值高于冬小麦,优质冬小麦品种比例大于春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占分析样品的65.2%,优质中筋和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分别占6.7%和2.2%。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进行14个粳稻新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品种的生育期变辐为145~168 d,金稻919、津原985和津原U99表现早熟,垦稻808、豫农粳12、豫稻16熟期偏晚;14个品种产量介于513.0~740.7 kg/667m^2,津粳优2186产量最高,达到740.7 kg/667m^2;金稻939、金稻919米质达到优质1级,金粳818、津原U99、豫稻16达到优质2级,圣1712、圣稻3466除直链淀粉含量指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优质2级以上。试验初步掌握14个育成品种(系)的特征特性和适应性,为济宁麦茬稻区种植优质高产粳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穗重型小麦的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穗重型小麦新品种选育一直是超高产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为了更好地选育和利用穗重型小麦,明确其大库容与源流的关系,对不同穗型小麦源、库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穗重型小麦群体矫正光合势(APP)、群体生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地低于多穗型品种(对照);每穗粒数、群体平均单穗粒重、总库容量等显著高于多穗品种;籽粒充实指数、灌浆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粒叶比过大或过小。说明群体源不足,源、库关系不协调,是影响穗重型小麦实现高产潜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北省主推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面包加工品质,评选优质面包小麦品种,对河北省9个强筋小麦品种的31个籽粒品质和8个面包加工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容重、籽粒硬度、出粉率、面粉色泽L*值、面粉色泽b*值、面粉白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吸水率外,其余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河北省强筋小麦品种多数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藁优9415、冀师02-1、藁优2018和金麦1号4个小麦品种制作的面包达到国家优质面包标准。面包评分与面团拉伸曲线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延伸度和拉伸阻力显著正相关,与面包质构的粘聚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面包质构的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坚实度均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