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氰草津防除小麦田播娘蒿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以不同剂量的40%氰草津或氰草津与50%异丙隆、75%苯磺隆混用防治麦田杂草播娘蒿,结果表明,40%氰草津悬浮剂(ai)840~960 g/hm2苗前封闭1、200~2 160 g/hm2冬前喷雾对播娘蒿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对其他杂草防治效果达98%以上。春季拔节期,40%氰草津悬浮剂(ai)720 g/hm2与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ai)1 500 g/hm2或与75%苯磺隆水分散剂(ai)11.25 g/hm2混用,药后30 d(4月17日)对播娘蒿的防效高于90%,显著高于75%苯磺隆水分散剂13.5 g/hm2对播娘蒿的防效。各处理无药害,表明氰草津对小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在冬小麦返青后喷施 10 %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90 g/hm2 、135 g/hm2 、180 g/hm2 、2 2 5 g/hm2 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对冬小麦田杂草播娘蒿、离子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以用药量为 180 g/hm2 的处理综合效果最佳 ,其药后 2 0 d对播娘蒿、离子草的株防效分别为 74 .5 %、77.2 % ,药后 4 0 d对播娘蒿、离子草的株防效分别为 98.3%、98.8% ,鲜重防效分别为 99.3%、99.7% ,折合产量 5 6 6 2 .5 0 kg/hm2 ,保产效果为 7.4 5 %。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三种草本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播娘蒿、荠菜和小麦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持续递增趋势,3种植物相对电导率大小排序为小麦、荠菜、播娘蒿。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指标与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播娘蒿、荠菜体内游离脯氨酸累积量与相对电导率间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和抗性,且播娘蒿和荠菜的抗旱性强于小麦。  相似文献   

4.
应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播娘蒿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娘蒿浸提液能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小麦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效果越明显,且化感效应的强度在不同品系的小麦中存在差异.当播娘蒿浸提液浓度在25 g/L时的综合效应统计表明,播娘蒿浸提液对不同品系小麦的化感作用大小为新麦18>郑州9023>豫麦49 >豫麦34>百农矮抗58>新麦208>周麦18.  相似文献   

5.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播娘蒿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盐分之间的关系,为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种子为材料,采用温度10~30℃和50~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种子,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播娘蒿种子在10~2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在最适萌发温度下,播娘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和活力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1.50%、84.00%、12.00、2.88 cm、2.00 mg、34.55。播娘蒿种子在NaCl浓度50~150 mmol/L均能萌发,在200 mmol/L时不能萌发。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播娘蒿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仅为3.50%。【结论】播娘蒿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0℃,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播娘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境内播娘蒿对苯磺隆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法,以苯磺隆为供试药剂,以采自于河北省泊头市大鲁道村、石家庄市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和藁城市堤上村5地点田间的播娘蒿种子为供试材料,初步测定了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相对抗药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省境内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抗药性,苯磺隆对二十里铺、小安舍、小马村、堤上村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3、37.29、8.51、22.76,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鲜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4、195.06、101.74、129.67;同时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5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10、32.93、8.06、22.97,苯磺隆对4地点的播娘蒿干重ED90相对抗性比倍数分别为1.07、176.97、90.94、114.02。试验表明,二十里铺的播娘蒿对苯磺隆尚未形成明显的抗性,小安舍、堤上村和小马村的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药性已经达到高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播娘蒿为受体,小麦和棉花为供体,采用人工培养箱种子发芽试验,研究小麦和棉花不同部位(根、茎和叶)的不同浓度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上下胚轴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皿中随着小麦和棉花各部位水浸液浓度的上升,各处理的播娘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其中棉花茎和根水浸液处理对播娘蒿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小麦茎和根,两种作物叶片的抑制效应没有差异(P >0.05).小麦和棉花根、茎、叶水浸液处理下,播娘蒿幼苗上下胚轴生长量和生物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作物各器官对播娘蒿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抑制效应强弱顺序均为茎>根>叶.综合效应比较而言,小麦各器官中茎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应大于50,值为67.541,而棉花根和茎水浸液对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应均大于50,值分别为60.579,82.891.小麦茎和棉花根、茎中均存在着播娘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物,其中棉花的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小麦,对播娘蒿种子发芽抑制剂的研发具有一定价值,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小麦和棉花的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羊"猝死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病例是羊单一多量的采食播娘蒿中毒所致。查阅资料播娘蒿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芥子油甙,可引起强心甙中毒,经紧急注射羊三联四防菌苗无效,采取禁止在生长有播娘蒿的网围栏内放牧,死亡停止。病羊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诊断为播娘蒿中毒症。  相似文献   

10.
试验表明,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2 g+播娘蒿越来越专用助剂35 g/667 m2处理25天后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高,分别达92.2%和97.8%。表明其速效性优于其它参试药剂,从测产结果分析,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2 g+播娘蒿越来越专用助剂35 g/667 m2增产幅度最高,达5.5%,其次为75%杜邦巨星可分散粒剂1 g/667 m2增产幅度为4.3%。参试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好,全生育期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咪唑乙烟酸、苯达松、唑嘧磺草胺、草除灵4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苜蓿田播娘蒿的防效、对苜蓿的安全性及增产效果,为华北地区苜蓿田杂草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咪唑乙烟酸AS及其混配处理对播娘蒿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5%咪唑乙烟酸AS 1 800、2 250 m L/hm~2处理及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分别与48%苯达松AS 1 500 m L/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混用处理对播娘蒿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6.05%、84.23%、77.65%、79.45%、85.81%;但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与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混用处理对苜蓿有明显的药害,苜蓿株高抑制率分别为33.33%、39.61%。30%草除灵EC 450 m L/hm~2和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对播娘蒿防效较差,鲜质量抑制率低于32.63%。5%咪唑乙烟酸AS安全性好、防效高,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性铜、铁、锰、锌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临河区6000个土样有效铜、铁、锰、锌的测定,探讨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铜、铁、锰、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蚜早春寄主转换规律,测试了早春油菜、播娘蒿、枸杞、桃树及烟草等5种不同越冬寄主植物上烟蚜在烟草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等,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烟蚜在烟草上的扩繁速率和平均产仔量。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蚜虫发育历期为桃树(14.820 d)枸杞(14.507 d)烟草(14.483 d)油菜(14.481 d)播娘蒿(14.220 d),平均产仔量为桃树(108头)播娘蒿(62头)枸杞(57头)烟草(34头)油菜(32头),内禀增长率为桃树(0.247)枸杞(0.227)播娘蒿(0.221)油菜(0.183)烟草(0.169),表明相同条件下,来源于桃树上的蚜虫在烟草上种群增长速度快,其适应力、繁殖力强。豫中烟区烟蚜主要在桃树、播娘蒿及枸杞上越冬,早春在有翅蚜大量形成前,对烟蚜主要越冬寄主桃树及烟田周边枸杞、播娘蒿等杂草实施统一防蚜,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双峰驼羔全血和被毛Se、Fe、Zn、Cu、Co、Mn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出Fe/Zn、Fe/Cu和Cu/Zn的比值。结果表明被毛中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全血,当地驼羔处于低Mn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重金属铜与锰对吉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铁、锌的拮抗作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鱼血细胞凋亡情况。360尾吉富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12组,每组30尾,分别以硫酸铜(0、2 000mg/kg)、硫酸锰(0、120 mg/kg)为攻毒组重金属源,以硫酸锌(20、320 mg/kg)、硫酸铁(150、350mg/kg)为拮抗组金属源,通过饲料投喂的方式进行血细胞凋亡的研究,养殖周期为20周。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染铜组、染锰组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补充铁和锌后,随着饲料添加铁、锌水平的增加,实验鱼血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但铁、锌干预组血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过量铜、锰可诱发实验罗非鱼血细胞凋亡;较高水平的铁、锌对铜、锰的毒性作用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冀东地区产奶期奶牛日粮中微量元素盈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冀东地区产奶期奶牛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的营养状况。[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冀东地区奶牛场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期基础混合日粮和配合混合日粮中铁、铜、锰、锌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盈缺分析。[结果]配合混合日粮中铁、铜、锰、锌4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415.54、25.65、59.59和63.93 mg/kg,其中铁含量为文献报道产奶牛营养需要值的4倍,其他3种元素达到文献报道产奶牛营养需要值;基础混合日粮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363.91、14.21、35.64和33.00 mg/kg,铁含量为文献报道奶牛营养需要值的3倍,铜含量达到文献报道产奶牛营养需要值。[结论]在冀东地区进行日粮配制时铁和铜2种元素含量已满足奶牛生长和产奶的需要;而锰和锌2种元素应适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农地排水中水溶性重金属浓度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农地排水中重金属浓度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杭州市选择了代表性水田、果园、蔬菜地和苗木地等4种利用方式的农地,采样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水溶性镉、钴、铬、铜、铁、镍、铅、锌和锰的含量,并与城区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可知,暴雨期间农地地表径流中不同种类的水溶性重金属浓度有较大的差别,平均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镉(0.19 µg/L)、钴(0.46 µg/L)、铬(1.04 µg/L)、镍(1.73 µg/L)、铅(4.98 µg/L)、铜(88.47 µg/L)、锌(184.52 µg/L)、锰(609.52 µg/L)和铁(1135.21 µg/L),径流中铜、锌、锰和铁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金属元素。除锰与铁外,农地径流中重金属浓度均较低,基本上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和II类水的要求。统计分析表明,地表径流中水溶性重金属浓度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铁与锰浓度在水田径流中最高,铜浓度在果园径流中最高,镉、钴、铬、镍、铅与锌浓度在城区径流中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主要与土壤酸碱度有关,与土壤pH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全量和水溶态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相关不明显。地表径流中重金属含量高低主要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pH影响,正常农田地表径流中的重金属浓度不会对地表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