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和芦荟原汁对丽格海棠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方法]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6-BA和NAA和芦荟原汁对丽格海棠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NAA对丽格海棠丛生芽的诱导有明显影响,NAA浓度为0.5 mg/L的诱导效果最好(83.3%),随着NAA浓度的下降,诱导率也随之下降;6-BA不同浓度对丛生芽诱导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以浓度为0.5 mg/L的诱导效果较好(66.7%);在一定的植物激素浓度下,添加适宜浓度的芦荟原汁对丛生芽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MS+6-BA 0.5 mg/L+NAA 0.1 mg/L+3%芦荟原汁和MS+6-BA 0.5 mg/L+NAA 0.5 mg/L+1%芦荟原汁的诱导丛生芽的效果较好,诱导率均为100%。[结论]6-BA和NAA和芦荟原汁以适宜的浓度搭配可缩短丽格海棠的出芽时间,提高丛生芽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筛选丽格海棠不定芽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丽格海棠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丽格海棠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结果]MS+6-BA 1.0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片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2 mg/L+腺嘌呤8 mg/L是诱导叶柄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0.5 mg/L+NAA 0.4 mg/L+2,4-D 0.1 mg/L是诱导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MS+6-BA 1.0 mg/L+IBA 0.2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继代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1/2MS+IBA 0.1 mg/L+NAA 0.1 mg/L是诱导丽格海棠生根培养的最佳激素配比,叶片更适宜应用于组织培养。[结论]为丽格海棠织培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丽格海棠再生分化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通过对丽格海棠离体再生影响因素的优化试验表明:以叶片为外植体,MS+6-BA2.0mg· L-1+NAA0.2 mg·L-1最利于海棠的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分化的培养基为MS+ 1/2MS(Trace element)+6-BA 1.5 mg·L-1+ NAA0.1 mg·L-1+ Sucrose 30 g·L-1;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 +IAA0.1 mg· L-1.  相似文献   

4.
丽格海棠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77-2378
为了探索丽格海棠杂合体母株优良性状的保存方法,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丽格海棠种苗的生产,以丽格海棠的叶片做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经实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①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GA30.2 mg/L;②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③生根培养基1/2MS+NAA 0.5 mg/L,上述培养基均添加2.5%蔗糖,0.8%琼脂,pH值为5.8。  相似文献   

5.
细叶百合鳞片诱导与遗传转化组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扩大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n)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细叶百合鳞片为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BA,NAA,IAA,IBA)诱导丛生芽及再生植株,对体系中外植体消毒时间及各阶段培养基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氯化汞溶液最佳灭菌时间为8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1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1 mg/L+ N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AA0.1 mg/L+ IBA 0.1 mg/L.  相似文献   

6.
丽格海棠叶片优化培养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叶切块可直接分化不定芽,以MS+6-BA2.0 mg/L+TDZ0.1 mg/L+NAA0.5 mg/L是较适合的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100%,平均芽数8.1;不定芽增殖以MS+6-BA 1.0 mg/L+KT0.5 mg/L+NAA0.2 mg/L效果较好,平均增殖倍数为12.2左右,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1 mg/L+IBA0.3 mg/L效果较好,平均生根数为4.4条左右,生根率为100%;瓶苗移栽于森林土∶草碳=(1∶1)的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张瑞越  拾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80-18081
[目的]研究丽格海棠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条件,为其快速繁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丽格海棠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确定其再生体系。[结果]以1 cm2左右带叶脉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和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NAA 0.50 mg/L+4%芦荟原汁,诱导率分别为94.44%和66.67%;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0 mg/L,生根率为100%。[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丽格海棠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进  滕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15-4116
以皂质芦荟的叶尖、幼苗、腋芽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结果发现:叶尖切口处25 d左右可产生愈伤组织,再经15 d诱导可萌发再生芽;幼苗、腋芽基部30 d左右则直接分化再生芽.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①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2.5 mg/L+NAA 0.2 mg/L;②芽分化培养基,MS+6-BA 3.00 mg/L+NAA 0.15 mg/L;③芽增殖培养基,MS+6-BA 3.5 mg/L+NAA0.5mg/L;④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5 mg/L.上述培养基均添加浓度2.5%蔗糖,浓度0.8%琼脂,pH值为6.0.  相似文献   

9.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以丽格海棠种子播种材料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结果表明,丛生芽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8mg/L+NAA0.1mg/L,增殖培养采用最适培养基与无激素MS培养基交替使用可达到很好的效果。生根培养以1/2MS+IBA0.4~0.8(mg/L),生根率达100%,2周就能得到完整的植株。移栽基质以珍珠岩+泥炭(1:1)最佳,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对大青杨无菌苗叶片植株再生体系的影响,优化大青杨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对大青杨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最大为激素NAA,其次是培养基类型,最后是激素6-BA;不定芽增殖的影响最大是NAA,其次是培养基类型,最后是6-BA;对丛生苗生根的影响最大是激素类型,然后是培养基类型;培养基类型和激素的质量浓度对大青杨再生体系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最适宜大青杨分化的培养基为:WPM+0.5 mg/L 6-BA+0.05 mg/L NAA,诱导率达100%;最适宜大青杨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0.05 mg/L 6-BA+0.01 mg/L NAA,芽健壮;最适宜大青杨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1 mg/L IBA,经过14 d生根,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玫瑰天竺葵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玫瑰天竺葵的幼叶、叶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为幼叶。经优化,叶柄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NAA 0.2 mg/L;茎尖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0.5 mg/L KT0.5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BA 2.0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5 mg/L。  相似文献   

12.
唐菖蒲球茎芽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带芽的唐菖蒲子球茎切块接种在附加2,4-D3.0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愈伤组织转至MS+6-BA0.5mg/L+NAA0.1mg/L诱导芽的分化。丛生芽继代增殖在MS+6-BA0.5mg/L+NAA0.1mg/L上,增殖系数最高。生根培养以1/2MS+NAA0.1m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黑树莓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春季黑树莓的嫩枝条,以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NAA、GA3筛选培养基,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诱导茎尖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萌发率高达90%;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2 mg/L NAA+6.0 mg/L GA3,繁殖系数达6.0~7.0;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6-BA+0.1 mg/L NAA,生根率为96%。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魔芋球茎为外植体,以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MS为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增殖、分化以及植株再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浓度在3.0 mg/L时,对魔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6-BA与NAA配合使用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6-BA浓度在0.5~1.0 mg/L、NAA浓度在0.1~0.5 mg/L时,成苗率均较高,其中6-BA浓度在1.0 mg/L、NAA浓度在0.1 mg/L时,愈伤分化率最高,达到84.4%,成苗率达到253%;NAA浓度在0.2~0.5 mg/L时,生根率最高,达到247%。综合以上不同浓度及激素配比的作用效果,认为适合杂交魔芋麻杆球茎植株再生的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 3.0 mg/L;最适愈伤分化及芽分化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NAA 0.2~0.5 mg/L。  相似文献   

15.
以单瓣、重瓣两个晚香玉品种叶片为材料,选用4种升汞消毒时间、6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6种分化培养基和9种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和激素组合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的消毒时间为0.1%HgCl2浸泡2min;(2)诱导单瓣叶片愈伤形成的较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1.0mg/L:诱导重瓣叶片愈伤形成的较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5mg/L.(2)2单瓣叶片分化最佳配方为:MS+6-BA1.0mg/L+NAA0.5mg/L;重瓣叶片分化的较适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3)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KT0.2mg/L+NAA0.5mg/L+6-BA0.2mg/L。  相似文献   

16.
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方百合“索邦”(L ilium tenu if olium orien ta l‘Sorbonne’)的鳞片、再生形成的小鳞片和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潮霉素抗性筛选及生根研究。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均可在培养基M S+0.5 m g/L NAA+0.4 m g/L 6-BA+90 g/L Sucrose+4.0 m g/L VB1中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 S+0.5 m g/L 6-BA,筛选的潮霉素质量浓度为20 m g/L,生根培养基为1/2M S+0.2或0.4 m g/L IBA+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无患子茎段离体快繁最佳培养基,建立无患子优良种苗快速繁育体系。【方法】以野外选优获得的无患子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影响外植体灭菌的HgCl2浓度、HgCl2与酒精的作用时间,不定芽诱导萌发中的6-BA、NAA及蔗糖用量,继代增殖中6-BA与KT用量和芽苗生根中的MS培养基无机盐水平、6-BA和2,4-D用量进行优化。【结果】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处理7 min是无患子茎段灭菌的最佳方法,其外植体成活率高达83.33%;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是无患子茎段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诱导率高达96.67%;MS+0.7 mg/L 6-BA+0.1 mg/L KT是无患子茎段腋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30 d可增殖4.13倍;1/3 MS+0.5 mg/L 6-BA+0.7 mg/L 2,4-D是诱导芽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平均生根率为41.50%。【结论】建立的无患子离体培养体系为:外植体茎段用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灭菌7 min,在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腋芽萌发,在MS+0.7 mg/L 6-BA+0.1 mg/L KT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在1/3MS+0.5 mg/L 6-BA+0.7 mg/L 2,4-D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8.
羽衣甘蓝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羽衣甘蓝的幼叶、茎尖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试验,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其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效果影响很大,其中茎尖出芽率最高,下胚轴次之,幼叶最差;以MS+6-BA2.5 mg/L+NAA0.l mg/L,诱导成苗率最高,芽苗健壮;芽在继代培养中,以MS+6-BA2.0 mg/L+IAA0.1 mg/L增殖率最高;在生根阶段,以1/2MS+IBA0.5 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