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安全性,2008-2009年,我们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对玉米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好的防治效果。2008年的最好防效达到84.85%,2009年的防效达到了83.91%,适宜的包衣剂量以9~13.5g(a.i.)/100kg种子为宜。  相似文献   

3.
应用600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19.6%。吡虫啉400、500、600、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丝黑穗病防效均可达84%以上。吡虫啉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先玉335’玉米上的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1.6%以上。吡虫啉500、6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金庆’玉米上的蚜虫防治效果较为突出,防效可达81.1%以上。  相似文献   

4.
选用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玉米包衣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肇州县、讷河市和克山县的各处理中,处理3(400mL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100kg种子)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6.6%、95.8%和91.7%。在各试验点中,处理3对提高玉米出苗率,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效果明显,且处理3在各试验点对玉米的增产率最高,分别为20.5%、9.30%和8.70%。  相似文献   

5.
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包衣种子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能兼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安全而高效的种子处理药剂,采用室内生测法比较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冠腐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了温室接菌盆栽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和氟菌唑对花生冠腐病菌的毒力差异较大,EC_(50)分别为0.05、6.56、0.52和1.43 mg/L;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49、0.31、0.44和0.37 mg/L。氟菌唑2 g(a.i.)/kg种子包衣后,花生出苗率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叶鲜重均降低,出苗时间延迟1~2 d;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及苯醚甲环唑、氟啶胺、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所有剂量处理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均无影响。苯醚甲环唑0.5、1、2 g(a.i.)/kg种子,氟啶胺0.4、0.8、1.6 g(a.i.)/kg种子,咯菌腈0.1、0.2、0.4 g(a.i.)/kg种子和氟菌唑0.5、1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温室接菌盆栽防效均在80.19%以上。苯醚甲环唑1、2 g(a.i.)/kg种子和咯菌腈0.4 g(a.i.)/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高,均在75.30%以上,且对荚果的增产率为5.60%~11.10%。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包衣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可有效防治花生冠腐病和根腐病,具有开发为兼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环唑·氟虫腈FS对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浓度48.00 g/100 kg种子,施药后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在85%以上,明显高于3%苯醚甲环唑FS 12.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有效浓度42.00~48.00 g/100 kg种子,施药播种后30 d对蛴螬的防效在78%以上,明显高于8%氟虫腈FS 24.00 g/100 kg种子处理的防效。该药剂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蛴螬的较为理想药剂,对玉米出苗安全。  相似文献   

7.
选择多种药剂,采取浸种或种子包衣的处理方式开展了水稻恶苗病防控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2%乙蒜·戊唑醇悬浮剂浸种处理的总体防效最高,达98.76%,其次为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戊·杀螟可湿性粉剂处理,总体防效均达90%以上。上述4个处理防效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2019—2021连续3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展药剂拌种防治玉米茎基腐病试验。综合3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供试的5种拌种剂中,以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精甲霜处理太育1号玉米种,防病效果为88.26%~90.26%,较清水对照增产14.76%,为各处理最高;腐霉·福美双、甲霜·福美双处理防效为79.22%~85.34%;各拌种处理对玉米安全,苗期长势及出苗率未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3种不同种衣剂不同剂量组合设计9个处理进行大田药效对比试验,明确其不同抗病虫效果、使用安全性及其对玉米营养生长的影响,为玉米生产中种衣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表明,种衣剂处理(7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g+28%灭菌唑200mL+35g/L咯菌·精甲霜100mL)/100kg种子能提高玉米出苗率7.7%;对苗期烂根病的防效为57.1%;对地下害虫的防效为33.3%;对瘤黑粉病防治效果为52.6%;对玉米株高,茎粗,根系数,叶片数,根鲜重和植株鲜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增产幅度19.1%,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花生根腐病为害日趋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常规药剂防效不佳。为了明确替代药剂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效果,于2018年采用种子包衣法进行了精甲·咯菌腈与常规药剂咯菌腈、精甲霜灵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以500 g/100kg处理种子的防效最高,齐苗后10 d防效为74.81%,60 d防效为83.43%。该处理的花生产量和增产率也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4483.96 kg/hm~2和13.58%,明显高于同药剂其他用量处理和常规药剂处理;纯收入较对照增加3 138.93元/hm~2。  相似文献   

11.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400~600 mL/100 kg种子包衣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苯醚甲环唑5006、00 mL/100 kg种子和(苯醚甲环唑500 mL+咯菌腈200 mL)/100 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和持效期均优于三唑酮。  相似文献   

12.
3种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对芸豆根腐病安全有效的药剂,开展了3种种衣剂对芸豆的室内安全性和根腐病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8%多·福·克悬浮种衣剂在试验设定的包衣药种比下处理种子,对芸豆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芸豆出苗后10d,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噻虫·咯·霜灵各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药种比为2g/kg的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病效果最好,达到92.92%。芸豆出苗后30d,药种比为2g/kg的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的防病效果最好,为59.83%,且考种期测产结果表明,增产幅度达29.43%。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防治效果持效期较短,芸豆出苗30d后防效均降到50%以下且产量增幅较低。综上所述,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宋敏  陈晓枫  张勇  马冲 《植物保护》2023,49(1):346-350
为筛选出对多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本研究选用7种种衣剂开展了一年两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个处理对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影响,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两地的3种病害防效可达78.58%以上,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防效达72.71%以上。与空白对照相比,11%精甲·咯·嘧菌FSC处理增产率最高,两地分别增产13.42%和10.25%,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C处理,两地分别增产11.83%和10.09%。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咯·嘧菌FSC和25%噻虫·咯·霜灵FSC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对营养竞争拮抗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接法将芽孢杆菌JPC-2与小麦纹枯病菌接种于大豆麦麸(SWB)培养基上,JPC-2可在SWB培养基上迅速扩展并完全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田间试验表明,芽孢杆菌JPC-2液体菌剂(107cfu/mL,1∶100)处理种子对小麦纹枯病的冬前期防效高于扬花期防效,防治效果为61.9%,高于3%苯醚甲环唑包衣处理(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6.8%,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并使小麦增产73.5%,高于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芽孢杆菌JPC-2固体菌剂(106cfu/mL,225kg/hm2)沟施于土壤,再播种液体菌剂包衣(107cfu/mL,药种比1∶30)的小麦种子,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冬前期防效为68.9%,扬花期防效为59.7%,小麦增产38.9%,与0.2%戊唑醇种衣剂(1∶50)增产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分散剂、乳化剂及增稠剂,利用湿法砂磨法,将OH11发酵液研制成30%悬浮种衣剂,将研制的玉米种衣剂不同药种比包衣后测定对玉米根长、苗长、鲜重指标影响,并通过菌土混合法,测定了药剂对玉米茎基腐防效。结果显示,30% OH11发酵液悬浮种衣剂最佳配方为OH11发酵液30%、木钠0.8%、PEG4000 3%、XG0.2%、红染4%、成膜剂3%,水余量。该种衣剂药种比1:200、1:500包衣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不大,1:200时对玉米茎基腐(腐霉菌)防效达93.55%,1:500防效达80.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9.16%)。结果显示30% OH11发酵液悬浮种衣剂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玉米茎基腐(腐霉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了探究38%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8%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对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防效在90%以上,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微乳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的病情防效,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的种衣剂,调查了5个药剂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结果 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综合应用效果最好,对小麦发芽势和幼苗生长无影响,越冬前和拔节期防病效果可达84.91%和81.10%,其他3种小麦专用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虫啉对小...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药剂和抗病品种,测定12种杀菌剂对小麦茎基腐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并鉴定144份小麦品种(系)对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2种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孢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的抑制率最高,EC50为0.002 mg/L,其次是6.6%嘧菌酯·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25 g/L咯菌腈和430 g/L戊唑醇,EC50分别为0.016、0.069和0.099 mg/L。12种杀菌剂拌种处理对小麦出苗、株高、根长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出苗率影响最大,其中15%氰烯菌酯·5%己唑醇处理的出苗率最低,为30.41%。15%氰烯菌酯·5%己唑醇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0.43%;其次是430 g/L戊唑醇和25 g/L咯菌腈·37.5 g/L精甲霜灵,防治效果分别为56.34%和53.34%。在供试144份小麦品种(系)中,仅3份对小麦茎基腐病表现为中感,其余141份均表现为高感,无免疫和抗病品种。综上,目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时建议选用15%氰烯菌酯·5%己唑醇等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但应严格控制药剂用量,以防影响小麦出苗。  相似文献   

20.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