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3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幼虫肠道样品中分离得到11株好氧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 S rDNA,并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Hind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对聚类图谱的分析结果发现11株好氧细菌在70%的遗传相似度水平上聚成4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表明3龄松毛虫中肠道内好氧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kikuchii Matsumura)2龄幼虫肠道好氧细菌并测定其毒力。[方法]将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中肠样品倍比稀释后涂布平板分离菌株,共分离得到5株好氧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模板扩增,并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和Hind 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结果]聚类图谱分析发现,5株好氧细菌在95%的相似水平上聚成2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表明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内好氧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室内毒力试验表明,肠道细菌杀虫死亡高峰期在4~10d,菌株4杀虫效果最佳,12d时校正死亡率达到53.57%。[结论]为防治思茅松毛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毛虫6龄幼虫肠道细菌的ARDRA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佑赫  熊智  王金华  张武先  王海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684-1686,1690
从自然种群的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6龄幼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了6株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用2种双酶组合Hae Ⅲ和Hin d 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产物进行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RDRA),得到了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每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的代表菌株进行16 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6株肠道细菌中,6N01、6N02、6N03、6N04和6N05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6N06属于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 sp.).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生物学常用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花鲈体表分离出了5株菌株,分别编号为Ⅰ、Ⅱ、Ⅲ、Ⅳ、Ⅴ。进行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RNA 基因序列测定,并将测序结果输入到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中,利用BLAST 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5株细菌中,初步鉴定Ⅰ为野菊微小杆菌,Ⅱ为乙酰微小杆菌,Ⅲ~Ⅳ为巨型球菌,Ⅴ为细菌MM5。用5 株细菌分别感染健康草鱼,发现5株细菌均具有致病性,其中巨型球菌对草鱼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杨梅根瘤Frankia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离自杨梅根瘤的10株Frankia菌分离株进行表型特性研究,并用特异引物扩增其16S rDNA,对扩增产物用2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和HaeⅢ进行酶切后,分析酶切图谱.结果表明:这10株Frankia菌分离株不仅表型存在差异,而且其酶切图谱差异较大,说明其基因型也有差异.即使从同一株荸荠种杨梅根瘤中,不同时间分离获得的Frankia菌分离株,表型和基因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属于不同的基因种群.无论是从菌株表型分析,还是PCR产物的RFLP分析,都表明从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的Frankia菌分离株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6S rDNA-RFLP法快速鉴定蒙古国传统乳制品中的乳酸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7株标准菌株为参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分离自蒙古国5个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55株乳酸菌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表明,通过限制性内切酶AluⅠ、HaeⅢ、BsmaⅠ、TspRⅠ和HinfⅠ的指纹图谱分析,将49株乳杆菌和2株片球菌准确鉴定到种,其他4株肠球菌鉴定到属。采用16S rDNA-RFLP方法鉴定乳酸菌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和优化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的AFLP反应体系。[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为材料,对其AFLP分析过程中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酶切时间、内切酶用量、DNA模板用量、连接产物和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进行了研究。[结果]确立了适于华北落叶松AFLP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反应体积均为20.0μl的前提下,酶切时间为7 h(37℃3.5 h;65℃3.5 h),EcoRⅠ和MseⅠ内切酶用量均为1 U,DNA模板用量为3.0μl(50 ng/μl),连接产物稀释10倍取5.0μl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70倍取4.0μl用于选择性扩增。[结论]采用该体系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可辨、多态性好、重复性强,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遗传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特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源微生物,本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大丰盐沼湿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并通过菌丝块法检测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进而利用柱层析分析其活性成分;结果共分离得到235株细菌,其中好氧细菌92株,厌氧细菌143株;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65株至少对1种测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好氧菌39株,厌氧菌26株。从好氧和厌氧菌株中分别选取3株和1株具有不同抗菌类型的菌株进行大批发酵,用不同的方法对发酵液吸附,分离和纯化,获得抗真菌活性组分。可见,海岸盐沼湿地土壤中蕴涵着大量的细菌种群,约有28%的细菌菌株能够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其中Y6、Y156和Y96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建立了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对10株从粪便和动物组织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进行了分型研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分别在遗传距离为0.89、0.973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其中有2株菌株具有相似的扩增图谱,可以聚为同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其余8株细菌类聚为两大类.质粒图谱分析在不同的进化距离处将所有细菌分类,形成具有复杂分枝的树状图.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均含有hly、eae、uid、flich7基因.药敏试验幸明:其中2株细菌具有不同于其他8株细菌的耐药谱,与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和质粒图谱分析相一致.比较随机扩增多态性和质粒指纹图谱2种分型方法发现:它们虽具有相似的结果,但质粒图谱法分析更能反映出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贵州土壤需氧放线菌的分布特点、系统发育和物种多样性,采集贵州贵阳、遵义、安顺、铜仁、毕节、黔南、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9个区域的农耕地、湿地、森林3个类型土壤标本进行需氧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扩增其16S rDNA 基因序列后在 GenBank 中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并以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贵州9个区域108份土壤中分离出173株需氧放线菌,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65株、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5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2株,在遵义农耕地土壤中分离出链霉菌属潜在新种1株(GYM8-3)。贵州土壤需氧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在种间水平上存在分类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马源Ⅰ型副粘病毒的生物特性,为今后有效防控副粘病毒在不同宿主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F鸡胚对广西百色疑似病马组织悬浮液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后,经血清学试验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再用RT-PCR对分离株F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病毒能使鸡红细胞发生凝集,且这种凝集可被鸡新城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HA和HI效价分别为27和210.分离株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2 h,雏鸡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为1.48,属中发型毒株.分离株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毒株NDV04-21、TW-96p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9%和95.1%;基于F基因的遗传分型进化树显示,分离株与NDV04-21、TW-96p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基因Ⅶ型;分离株F蛋白112~117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与标准强毒株F48E9、HER33的一致,在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3'-R-R-Q-R-R-F-5'.[结论]广西马群已有禽Ⅰ型副粘病毒存在,再次证实广西地区禽Ⅰ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相似文献   

13.
REV分离株囊膜糖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SNV株env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利用该引物,以中国地方分离株SD9901、HA9901前病毒基因组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成功地从国内分离的2株REV毒株中扩增出env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中测序。将所得序列与SNV株进行比较,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上,参考株SNV株的env基因与2株中国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7%和95.0%;在氨基酸水平上,其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2.7%。分析进化关系,HA9901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甘蔗茎白条病无症样品和细菌纯培养及DNA,并以改良半选择培养基(mXAM)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性地检出白条内单胞包括标准力株33915^ATCC和血清型Ⅰ、Ⅱ等19个菌株。但不能扩增其它5个分离自蔗茎的腐生黄单胞和13个其它属种植物细菌。能够检出少至10pg靶细菌的总DNA或20个活细菌。PCR检测灵敏度较ELISA和DIA高100-1000倍。田间  相似文献   

15.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脏、肾脏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YLD811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长约1.5kp的目的片段,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15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261178)。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所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d,S.sciuri)CTSP9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9.9%)。同时,用与该序列相关性较高的S.sciuri及常造成动物葡萄球菌病的S.aureus S、saufeuss.bsp.anaerobius、S.gallinarum、S.hyicus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YL081101与S.sciuri代表株聚为一簇。上述研究证实,分离菌株YL081101为松鼠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分离株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将山东分离株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酶切鉴定得到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毒株R85952的序列比较发现,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74%.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最低模板检出量为100 pg,且该方法只能特异地检测出DHV,不能检出鸭瘟病毒、小鹅瘟病毒、鹅副粘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等.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分离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DHV-Ⅰ分离株的快速鉴定,也可用于临床感染病例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7.
鳙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患病鳙鱼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株AH-YS,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鉴定以及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操作,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在使用的11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药物敏感,对甲氧苄氨嘧啶和氨苄西林耐药。对9种毒力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可以检测到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鞭毛、弹性蛋白酶和酯酶5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成虫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人工配制4种花绒寄甲成虫饲料(Ⅰ、Ⅱ、Ⅲ和Ⅳ),主要成分分别为蚕蛹粉、蟋蟀粉、替代寄主粉和蚂蚁粉,分别饲养花绒寄甲成虫。无菌取其肠道,进行肠道细菌16S rDNA全长PCR扩增和16S rDNA V3可变区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16S r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再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成虫肠道共得到11种细菌,分别属于德库菌属(Desemzia)、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粘柄菌属(Asticcacauli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动性杆菌属(Planomicrobium)、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经相似性分析后,饲喂饲料Ⅰ(蚕蛹粉)和饲料Ⅱ(蟋蟀粉)的成虫肠道细菌区系相似性为64%;饲喂饲料Ⅲ(替代寄主粉)和饲料Ⅳ(蚂蚁粉)的成虫肠道细菌区系的相似性为61%。饲料Ⅰ、Ⅱ喂养的成虫和饲料Ⅲ、Ⅳ喂养的成虫肠道菌群差异性较大,相似性为21%。可见,不同饲料对花绒寄甲成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中国广西分离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N株和G2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E(gE)抗原基因片段的1500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在KpnⅠ和HindⅢ位点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中,以Dig标记的gE PCR产物作为探针做斑点杂交及酶切分析选到含MDV gE基因的目的重组质粒pMNE、pMG2E。通过酶切位点分析显示,两毒株的gE基因内部酶切位点与MDV-GA国际标准强毒株的酶切位点基本一致。对重组pMNE、pMG2E质粒进行部分序列测定,并用DNA Star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插入序列与发表的GA株gE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gE基因为高度保守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红豆杉中分离筛选可以产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内生菌,本研究以红豆杉为试验材料,对其针叶和枝条通过划线分离法共筛选得到9株内生菌,对所得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发酵液及菌体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以紫杉醇标准品为对照进行薄层层析(TLC)检测。试验发现9株内生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紫杉醇及其类似物,其中内生真菌有3株,内生细菌有1株。通过细菌16S rDNA扩增测序和真菌Its扩增测序分析可知,3株内生真菌初步确定为1株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2株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1株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同菌株用不同发酵培养基时,样品Rf值不同,表明培养基成分会影响菌体进入次级代谢的时间,并进一步影响前体物质向紫杉醇的转化。试验结果为后续紫杉醇这一天然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