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结果表明 :( 1 )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 ,死亡主要集中于倒 4、倒 5节位芽 ;再生芽长度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死亡芽中 95%的长度≤ 3.5cm。 ( 2 )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的机理是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是供穗部籽粒灌浆结实 ,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 ;环境因素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 ,必须在一定量的光合物质供给的基础上才能显现。 ( 3)促芽肥施用时期距头季稻齐穗期天数与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但其效果与母茎营养状况有关 ,当母茎营养状况过好或极差时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再生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适时增施促芽肥,能提高母茎中氮素含量水平,使中稻收割时叶青籽黄、茎秆鲜、腋芽活力旺,可激发再生芽的萌发。促芽肥早施比晚施效果好,但要结合看田看苗进行,对长势差的提早施,长势过旺的应迟施、少施。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公顷施用尿素225千克。收割后的壮苗肥必不可  相似文献   

5.
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再生力与头季稻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后18d体内营养元素含量与再生力的相关性较弱;头季稻收割时体内N和P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K,Mg及Fe,Mn,Cu,B等元素含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12d左右施1次促芽肥和头季稻收割后5d左右施1次保芽肥是必要的,P肥1次性作底肥施用,K肥可采用头季稻所需头季施,再生稻所需再生季施的方法;在头季稻生育后期应尽量避免施用Mg及Fe,Mn,Cu,B,Zn等微量元素肥料,以免影响水稻再生力.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602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塑造施促芽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分别与头季稻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预测出了在头季稻齐穗期剑叶不同的SPAD值、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用量;当头季稻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高于47.39,单位颖花绿叶鲜重占有量高于27.53mg.粒-1,单位颖花绿叶干重占有量高于1.05 mg.粒-1时,均可分别作为不施促芽肥的苗情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适时增施促芽肥,能提高母茎中氮素含量水平,使中稻收割时叶青籽黄、茎秆鲜、腑芽活力旺,可激发再生芽的萌发。促芽肥早施比晚施效果好,但要结合看田看苗进行,对长势差的提早施,长势过旺的应迟施、少施。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公顷施用尿素225千克。收割后的壮苗肥必不可小,一般在割后3天内,每公顷施尿素75千克左右。壮苗肥施用不能太迟,否则将延缓再生苗的发生,减少有效穗。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喷施赤霉素对再生稻芽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赤霉素在头季稻齐穗后、头季稻收割后各个不同时期喷施和在再生稻始穗期不同时段喷施,研究其促芽促苗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赤霉素都有一定的促芽促苗效果和增产效果。以头季稻齐穗后30 d喷施、头季稻割后5 d喷施和再生苗抽穗10%~50%时喷施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6年以19个籼型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间头季稻着粒数与再生力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机理在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头季稻着粒数少,单位颖花绿叶面积占有量大,可减少茎鞘中先期贮藏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入量,使头季稻收割时母茎鞘有较多剩余光合产物,为再生芽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2.
内源激素ABA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分析了汕优63头季稻抽穗至收获期植株各节位和再生芽内源激素ABA含量,头季稻后期POD(Peroxidase)活力以及施N对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抽穗至抽穗20天,株体内ABA含量逐渐升高,POD活力和茎杆干重逐渐下降,穗部迅速增重;抽穗20天后,头季稻及芽中ABA含量骤降,POD活力和茎杆干重略有回升,穗部增重减缓,再生芽开始萌发,死芽主要发生有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后期施N改变了稻体内源激素ABA含量及POD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促进了再生芽生长并提高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挂牌标记,观察了再生稻株的抽穗过程及其与各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抽穗期长达近1个月,抽穗的前期和后期抽穗较慢,而以中期(9月4-13日)抽穗最多。从母茎第二节上萌发的再生稻株抽穗较早而集中,第四节位的抽穗迟而持续期长。早期抽的穗子较大,穗着粒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穗粒重较高,而后期特别是9月13日以后抽的穗子较小,穗部性状较差。在各穗部性状中,稳实粒数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大,而千粒重则最小;在从母茎三个节位上萌发的再生稻株中,第二节位的各穗部性状受抽穗期的影响最小,而第四节位的则最大。  相似文献   

14.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影响再生力的主作关键植株性状,为杂交水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杂交中稻植株性状与再生力关系及主作和再生总体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结果】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4个性状是代表品种再生力的关键因子,增加有效穗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穗粒数、叶颖花比、叶粒数比、叶粒重比、LAI衰减指数和SPAD值衰减指数分别与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仅有头季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对活芽率、发苗力、再生稻有效穗和产量的偏相关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同一个组合同时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均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可能性小,两季总产同时满足理论产量达11.5 t?hm-2和产量潜力达14 t?hm-2的高产组合的主作群体主要特征最佳取值范围:穗粒数为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SPAD值衰减指数0.4029~0.5409、有效穗232.12万~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结论】再生稻进一步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有效穗,头季稻齐穗到成熟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可作为鉴定再生力的新指标,中等偏大穗品种是中稻-再生稻总体高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同期抽穗的再生稻与主季稻源库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库特性方面:再生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少于主季稻;再生稻的每穗粒数仅相当于主季稻的1/3-1/2。源特性方面:主季稻的LAI为再生稻的6-7倍;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流特性方面:再生稻成熟期单株总干重为主季稻的25%-35%;无论是主季稻还是再生稻,超级杂交稻组合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均高于对照汕优63;主季稻及再生稻的茎鞘物质输出率与成熟期单株总干重呈正相关。源库关系方面:再生稻的粒叶比是主季稻的2-3倍;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且增源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稻再生芽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地上部植株性状和施氮对再生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齐穗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越大、成熟期满足头季籽粒灌浆后茎鞘中剩余光合物质量越多,其再生芽活芽率与出苗率越高。高再生芽活芽率和出苗率的头季稻植株重要性状表现为株高偏矮、成穗率较高。在保持较高活芽率的基础上,提高后期根系活力是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500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两优50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64S为母本,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500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头季比汕优63生育期短4d,产量相当;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63长7d,增产1倍左右;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