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河西平川灌区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甘肃河西平川灌区进行了制种玉米套种不同豌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豌豆品种对制种玉米的经济性状、产量以及带田混合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其中豌豆品种针叶豌豆MZ-1与制种玉米套种后对产量水平的负面影响最小,豌豆产量达2700.0kg/hm^2,制种玉米产量达9840.0kg/hm^2,带田混合产量达12540.0kg/hm^2,适宜与制种玉米进行套种。  相似文献   

3.
在榆中、民乐、山丹3地对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模式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产值,其中水分利用效率较单种马铃薯高8.35~11.86kg/(hm^2·mm),较单种针叶豌豆高16.81~21.3kg/(hm^2·mm);产量较单种马铃薯增产44.3%~55.0%,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132.4%~216.8%;产值较单种马铃薯增加10269.0~11870.0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加7857.0~11484.3元/hm^2。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科技》2011,(12):I0001-I0001,I0002
陇箭1号箭筈豌豆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新疆箭筈豌豆优良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抗旱、耐寒性强,营养体健壮、生长茂盛,且根系发达。全生育期105~110 d,系中熟品种。鲜草产量3.87万kg/hm^2(n=20),春播产种量0.33万kg/hm^2(n=25).  相似文献   

5.
针叶豌豆新品种MZ-1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从美国引育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旱、抗倒伏、抗根腐病,在全省豌豆种植区均可种植。特别适宜在我省高寒阴湿区及中部半干旱区种植,是根病重发区的理想种植品种。MZ-1豌豆叶片较少,且为变态叶,叶卷须特别发达,植株在田间的蒸腾作用较一般豌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12年的努力,针叶"豌豆MZ-1"在我国西北省份甘肃引育成功,这一品种可使豌豆单产提高1倍左右,且适应性广。日前,"针叶豌豆MZ-1引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9,(4):43-43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12年的努力,针叶豌豆MZ-1在我国西北省份甘肃引育成功,这一品种可使豌豆单产提高一倍左右,且适应性广。日前,“针叶豌豆MZ-1引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了甘肃省省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豌豆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豌豆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豌豆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得出干旱区豌豆的最佳施肥量是氮(N)44.55kg/hm^2、磷(P2O3)70.05kg/hm^2、钾(K2O)16.35kg/hm^2,此时产量的预报值为2163.9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1.572:0.367。  相似文献   

9.
豌豆新品系871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豌豆新品系8710-2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77-441作母本,青-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47.38 cm,千粒重220.90 g,生育期91 d,籽粒含粗蛋白284.2 g/kg、赖氨酸20.3 g/kg、粗脂肪13.4 g/kg,抗旱性强,耐根腐病,平均折合产量1 080.00 kg/hm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45.45%,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定西市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大棚保护地茬水稻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氮量(纯N)为150 kg/hm^2的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增加26.60%;施氮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稻谷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施用氮肥能减少稻米垩白粒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以不施氮为对照,施氮量在150 kg/hm^2时,新增纯收益最大(为13.91%),而施氮量在75 kg/hm^2时,则可取得最高的边际成本报酬率及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抽雄期对穗上部进行不同层次的去茎叶处理,测量各处理获得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带2叶去雄与CK相比差异显著,籽粒可增产532.5 kg.hm-2,增产显著,同时大约可获得352 kg.hm-2干物质,相当于2.84 hm2的玉米田就可生产出1 hm2羊草地提供的干物质,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带2叶去雄青贮可达到增产、增收,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玉米滴灌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滴灌技术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对玉米滴灌技术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较露地滴灌种植增产12.9%,增收1917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kg/(mm·hm^2),提高25.6%;比常规灌溉种植增产21.5%-27.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0.45-50.98kg/(mm·hm^2)。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在向日葵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现蕾期(灌水150.0m^3/hm^2),产量比不补灌水增加866.70kg/hm^2,增长60.74%,降水利用率提高16.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05kg/(mm·hm^2),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7.25元/(mm·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氮肥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测土提出合理施肥量OPT(N 210,P2O590,K2O60kg/hm2)的前提下,在襄汾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OPT-N)相比,不同氮肥运筹均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净收益,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含氮量及玉米的吸氮量;OPT3处理可以获得10 102 kg/hm2的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23.4%,每千克纯氮可以生产9.1 kg的籽粒,净收益可达15 319元/hm2,较对照增收19.3%,同时肥料利用率可达47.0%,是最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OPT1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净收益,分别为9 897 kg/hm2和14971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产量较对照增产20.9%,净收益较对照增收16.6%,但氮肥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为38.6%,也是可以接受的氮肥运筹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磷肥施用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施用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磷素积累和分配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2O5为150 kg/hm^2、200 kg/hm^2时,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2.37%、13.64%,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完熟期玉米植株各器官磷素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相应增加,但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籽粒磷素积累量最大,占植株磷总量的61.7%-64.5%。磷肥农学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综合各因素,P2O5用量为150 kg/hm^2时可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不同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不同地膜和不同覆盖方式马铃薯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旱地栽培马铃薯覆膜以秋季黑色全膜沟播抗旱保苗效果最好,出苗率最高,为98%;秋覆黑色全膜与对照相比,出苗期0~60cm土壤水分含量高7.4%,降水利用率高9.8%,水分生产效率高18.0kg/(mm·hm^2),有利于马铃薯出苗,提高了抗旱能力。从不同覆膜方式看,抗旱节水增产的顺序是:秋季全膜〉早春全膜〉秋季半膜〉播期全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露地。以秋季黑色全膜产量最高,单产18811.5kg/hm^2.比对照增产55.19%;其次为秋季白全膜,单产17409.96kg/hm2,比对照增产43.63%;产量最低的为播期白半膜,单产13394.1kg/hm^2,比对照增产10.5%。从产值和纯收入来看,马铃薯覆盖黑色地膜的产值和收入明显高于白色膜,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秋季黑色全膜还和白色全膜别较露地增加纯收入15893.29元/hm^2和12249.17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建议在马铃薯覆膜栽培上,重点选用黑色地膜覆盖,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旱作保墒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秋季覆膜玉米产量最高为9735.0kg/hm^2,较常规半膜增产3796.5kg/hm^2,增幅为38.99%;以补充灌溉375m^3/hm^2时主副产品产量最高为2645.43kg/hm^2,增产11.1%,纯收益则补灌量225m^3/hm^2最高,为12769.5元;一膜两季栽培2年玉米平均单产达9374.9kg/hm^2,较对照增产2062.4kg/hm^2,增幅达28.2%;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大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20kg/(mm·hm^2),土地利用率提高43%,单产达10481.5kg/hm^2,经济纯收入提高40.39%。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有限的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为马铃薯应用膜下滴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膜下滴灌下不同补灌量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当年全生育期降水量为299.3mm的条件下补灌750~900m^3/hm^2,马铃薯产量可达21216.0kg/hm^2,水分利用效率可达53.55kg/(mm·hm^2),比覆膜常规灌溉处理提高9.8%,比覆膜不灌水处理提高23.5%。  相似文献   

19.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