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棉花对棉虫抗生性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品种的棉花对棉虫的抗生程度不同,这是因为由于品种不同,棉株内抗生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棉花的抗生物质包括次生物质和营养物质两类,次生物质有棉酚、单宁、槲皮素、芸香甙、杀实夜蛾素等,营养物质中有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脂肪酸等。 棉酚是棉花内抗生性很强的次生物质,存在于棉花的油腺中,棉酚含量与油腺密度成正比。普通棉花蕾中棉酚含量约为0.5%,但抗虫品种花蕾中棉酚含量可达1.2%以上,可使50%或更多的  相似文献   

2.
外源Bt杀虫蛋白和棉花主要抗虫萜烯类物质互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转Bt基因棉花及其对照亲本不同器官中抗虫萜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 ,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对棉花原有的棉酚、总杀实夜蛾素及总抗虫萜烯类合成量不存在不利的影响。以棉酚作为萜烯类物质代表物 ,在饲料中进行了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Bt杀虫蛋白的复合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棉酚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棉酚和Bt杀虫蛋白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表明饲料中棉酚和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作用是相加的  相似文献   

3.
抗虫无酚棉花新种质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种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但长期以来全球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主要是有酚棉品种,其种仁因含有高浓度棉酚,无法直接作为人类食用油和食品的原料.为创制种仁无酚且抗虫的棉花新种质,该研究以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和有酚棉品种苏棉22号、泗抗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测定种仁中游离棉酚含量,采用室内幼嫩叶片接虫法鉴定棉铃虫抗性,并测定了相关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显示:在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中有4个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种仁棉酚含量低于0.0003%,是迄今公开报道的种仁棉酚含量最低的棉花新种质;高抗棉铃虫,其抗性水平高于有酚抗虫棉品种泗抗1号;平均皮棉产量为1473.98kg/hm2,比有酚棉品种平均增产9.03%;纤维品质达到普通优质Ⅱ型标准,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有酚棉品种相比,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上获得明显的遗传改良.表明采用棉花聚合育种技术和性状鉴定获得的这两个抗虫无酚棉新种质,农艺性状优良,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为棉花成功转变成粮、棉、油兼用型的农作物提供了资源贮备.  相似文献   

4.
棉花棉酚含量与抗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自身抗虫性是建立综合防治的基础,对于延缓害虫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极其重要.棉田调查显示,不同棉属对棉铃虫抗性程度存在差异,其长绒棉抗性较好.通过不同棉属棉酚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危害关系研究,表明棉酚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含棉酚高的长绒棉对棉铃虫抑制作用明显.通过棉酚对棉铃虫剂量效应研究,表明棉酚对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都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棉酚对幼龄棉铃虫EC50为0.205;,且随棉酚剂量增加,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增大;幼虫历期延长;蛹重逐渐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不育卵增多,繁殖力下降;使其种群数量很快降低.可见含棉酚高的长绒棉是一种很好抗虫种质资源 ,其棉酚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抑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转Bt基因棉花的抗虫性及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1997~1998年以本地常规种植的非抗虫棉品种“苏棉9号”为对照,对国内4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及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棉铃虫中等发生年份,Bt棉上二、三代棉铃虫可以免治,四代可在幼虫期按防治指标防治1~2次;取食Bt棉营养器官的棉铃虫幼虫基本不能化蛹完成生活史;Bt棉对鳞翅目幼虫具有兼抗作用,对刺吸口器类昆虫则无抗虫作用;在不治虫条件下,Bt棉可比常规棉增产11.31%~13.37%,虫卵量减少51.02%~63.27%;两类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无差异;所有品种治虫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治虫处理;Bt棉的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抗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抗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色素腺体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棉铃虫的抗药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对棉铃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取食无色素腺体棉的棉铃虫体内的两种解毒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取食于相应的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的棉铃虫。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的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与饲料中的棉酚含量成负相关,而与棉铃虫的抗药性成正相关.棉铃虫体内的2种解毒酶活力随所取食饲料中的棉酚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棉铃虫体内的两种解毒酶活力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和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阿魏酸和单宁含量以抗虫品种科农1006最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晋麦47最高,总黄酮含量以感虫品种西农88最高;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GST1、CarE2和CYP6A1表达水平差异亦明显,GST和CarE活性分别以取食抗虫品种科农1006和陕麦139的最高,CYP450活性以取食感虫品种小偃6号的最高;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在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中均高于取食感虫品种,CYP6A1表达水平在取食抗、感性品种的幼虫中表现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与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单穗虫口和估计损失4个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4个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和CarE活性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YP450活性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3种解毒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分别与其GST和Ca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CYP6A1表达水平与CYP450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阿魏酸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主要次生物质,能够诱导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它们共同作用参与麦红吸浆虫对小麦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适应。  相似文献   

9.
江苏盐城农区4个Bt棉品种的抗性与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外对比试验的方法 ,就江苏盐城农区 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生育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与对照品种苏棉 9号相比 ,4个Bt棉主栽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饲喂Bt棉组织 ,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 ,蛹期缩短 ,蛹重减轻 ;1~ 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 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证明 ,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品种差异极显著 ,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 ;Bt棉的种植比例与棉铃虫的虫卵量分布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 ,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 9号相近 ;蕾铃数量与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对照 ;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Bt棉品种间亦存有差异 ,供试的 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及丰产性状的优劣依次表现为鲁棉研 15号 >中棉所 2 9>南抗 3号 >科棉 1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 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阿魏酸和单宁含量以抗虫品种科农1006最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晋麦47最高,总黄酮含量以感虫品种西农88最高;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GST1、CarE2CYP6A1表达水平差异亦明显,GST和CarE活性分别以取食抗虫品种科农1006和陕麦139的最高,CYP450活性以取食感虫品种小偃6号的最高;GST1CarE2表达水平在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中均高于取食感虫品种,CYP6A1表达水平在取食抗、感性品种的幼虫中表现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与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单穗虫口和估计损失4个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4个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和CarE活性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YP450活性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3种解毒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GST1CarE2表达水平分别与其GST和Ca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CYP6A1表达水平与CYP450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阿魏酸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主要次生物质,能够诱导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它们共同作用参与麦红吸浆虫对小麦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适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抗虫性测定方法相结合,2013年对山西省南部种植的6个转Bt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的不同生育期叶片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及对棉铃虫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Bt杀虫蛋白的叶片表达量在苗期最高,然后从现蕾、开花、结铃直到吐絮逐渐下降。室内喂虫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对第2代棉铃虫达到高抗或中抗的水平,抗虫指数变幅为72.2%~95.5%;然而对第3,4代棉铃虫的抗性较低,仅为20.2%~65.2%。其中,DR3、晋棉38、晋棉50、中棉41抗性较好,而中棉43和DR5抗性较差。总之,在山西省棉区的抗虫棉品种的抗虫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剔除抗虫性低的品种,从而保证该地区抗虫棉花的持久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烟青虫H.assulta(Guenée)2种近缘种昆虫寄主差异和寄主转移的味觉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感受器记录和叶碟法测定了棉铃虫和烟青虫5龄幼虫下颚栓锥感器对烟碱、辣椒素、棉酚和番茄苷等植物次生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和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内存在对番茄苷和棉酚敏感的味觉神经元,而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和中栓锥感器内分别存在对辣椒素和烟碱敏感的味觉神经元。棉酚能够显著诱导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但是供试次生物质并不能显著影响烟青虫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二十年棉花育种工作进展很快,由一般有毒棉品种选育,发展到棉花无毒素品种选育,为棉花育种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一、无毒棉育种的重要意义:目前生产应用的棉花品种,棉株各部分都含有棉子酚,它是一种有毒物质,称为“棉毒素”。凡种子无棉子酚的棉花品种称之无毒棉。棉毒素是黄色晶体物质,分子式为C_(30)H_(30)O_8,以游离和络合两种状态存在。棉株的含量在0.2—2.3%之间,棉仁饼中含棉毒素超过0.04%时,能使人畜轻度中毒;含量达0.15—0.2%时,则产生严重中毒。饲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区域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水平波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在南京、盐城、南通3地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试的抗虫棉品种为材料,采用室内棉叶接虫方法,检测不同生态区域间品种抗棉铃虫水平的波动程度.结果表明:17个品种在不同试点间的抗级吻合度为82.35%;有10个转基因棉花品种在不同试点的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CLM)、叶片受害指数(LII)、活虫发育指数(SLI)与活虫发育指数减退率(DR)等抗虫性检测指标出现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的波动反应,波动度介于16.67%~100.00%;其波动度的大小与该品种的抗虫水平值呈极显著相关,特抗或特感的品种,即平均抗虫性水平值高于3.6或低于1.5,其试点间抗虫性指标波动度为0,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品种,其生态区域间抗虫性水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据此建立了抗虫性指标波动度(Y)与品种平均抗虫性水平值(x)之间的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并探讨了不同生态区域转基因棉花的品种引进与抗性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引种过程中,有些棉农误认为抗虫棉为无虫棉或无病棉,以为这种棉花不生病、不生虫、不需要打药防治就可以随便种植。其实,这样认为大为错误。 所谓抗虫棉就是利用基因工程,将苏云金杆菌中能够产生有毒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棉植株内,选育成具有杀死绵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棉花品种。因此,抗虫棉仅对棉铃虫等鳞目害虫有抗性,有害幼虫在三龄前因取食棉株器官后中毒而死,但对其它害虫及病害没有特殊抗性。同时,抗棉铃虫是相对的,其对三龄后的大龄幼虫抗性较差,因此田间仍会不同程度残存着棉铃虫。所以,在栽培中仍需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皖棉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棉18(原名淮杂2号)是短季杂交低酚棉新品种.该品种棉酚含量极低仅为0.00037%(国际标准为0.04%,美国标准为0.02%),有较好的生态及形态抗虫作用.同时具有低酚、避虫、高产、优质、短季、高抗等其他杂交棉品种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是江淮地区夏播接茬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的味觉适应性行为,为棉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法和味觉感受器切除法进行不同取食条件下棉铃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行为试验。供试化合物为处理后终浓度为2mmol/L的棉酚和印楝素。【结果】正常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均十分敏感,取食对照叶碟量显著高于处理叶碟(P〈0.05);切除中栓锥感受器后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棉酚或含印楝素的叶蝶量与正常叶碟有显著差异(P〈0.05),而切除侧栓锥感受器后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棉酚或含印楝素的叶蝶量与正常叶碟差异不显著(P〉0.05);以含有低浓度取食抑制素的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不敏感,取食对照叶碟量与处理叶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棉酚和印楝素是棉铃虫幼虫的取食抑制素,侧栓锥感受器中含有对棉酚和印楝素敏感的味觉神经元,不同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印楝素具有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正>1棉铃虫1.1为害特点。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常年发生。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1条幼虫一生可咬食蕾铃2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地区Bt棉主栽品种的性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苏棉9号"比较,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饲喂Bt棉组织,能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延缓、蛹期缩短和蛹重减轻;1~3龄棉铃虫幼虫对Bt棉的敏感程度高于4龄以上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Bt棉田棉铃虫的虫量和蕾铃被害量与对照棉田差异极显著,其趋势与室内试验一致。在棉花品种的生育特性方面,4个Bt棉品种的株高和果枝数与"苏棉9号"相近;蕾铃数量及成铃率高于或接近于常规棉;各品种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按照供试的4个Bt棉品种在当地的抗虫性及丰产性状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鲁棉研15">"中棉所29">"南抗3号">"科棉1号"。  相似文献   

20.
施肥量和环境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从美国引进的转Bt基因棉“保铃棉32B”为参考,比较鉴定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转Bt基因棉品种“国抗棉1号”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温度和肥料等因素对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抗棉1号”抗虫性低于“保铃棉32B”,抗性等分别评价为“抗”和“高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和抑制生长作用增强,低肥时抗虫性降低严重;随温度升高,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增强,低温(16℃)下抗虫活性明显降低,但随处理时间的推进,高温(36℃)下迅速生长至高龄的棉铃虫幼虫,强迫取食转Bt基因棉,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