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通过国内外1800余个春、夏大豆品种研究,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育种亲本。在此基础上,采用夏豆×春豆单交,(夏豆×春豆)×(春豆×春豆)复交等手段,创造新的变异类型;改进杂交技术,提高杂交成活率;选择与加代同步,鉴定与繁殖同步,区试与示范栽培同步,提高了育种效率。已育成了适宜南方春大豆多熟制种植的春大豆高产品种宁镇1号和一批优良品系,分别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区域试验。本文对春大豆育种方法及途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桂春豆1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泉豆937为母本,以桂早一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9.3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2.5%;2020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93.6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3.9%。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虫等特点,适合清种亦适合间套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浙春5号 (原代号6895 )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衢州市农科所合作,以灰33作母本、78C35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浙春5号1999~2000年两年参加衢州市春大豆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1731kg hm2 和2100kg hm2,比对照品种浙春3号增产5.58%和6.48%。2000年参加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4.5kg 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8.83%。该品种1997年衢县云溪乡锦桥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4.
胡喜平 《作物杂志》2003,19(6):44-45
利用夏大豆种质晋7203 -3通过梯级杂交,育成春大豆合丰44。该品种集双亲之优点抗病、优质、高产,即抗大豆病毒病SMV1号菌株,中抗灰斑病,比对照品种增产15.5%。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东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经过 30多年的大豆育种 ,培育了湘春号系列品种 ,其中 ,湘春豆 10号推广面积达 2 7万 hm2 ,对提高我省大豆单产和总产 ,推动从农家种到改良品种的更新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我省春大豆育种实践 ,结合大豆育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浅述了我省春大豆育种策略 ,以便指导今后的育种工作。1 育成品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湖南省春大豆育种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根据不同生产时期的需要 ,采用杂交育种等方法 ,培育了 16个不同的品种 ,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以替换夏大豆为目标 ,选育出的湘春豆 5、6号 ,平均每 667m2 12 0~ 13…  相似文献   

6.
快生型大豆根瘤具有生长快,菌剂生产方便,以及抗逆力强等特点,我国部分地区已推广应用。但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接种春大豆增产效果如何?很少报道,为了使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于我省春大豆的生产,1991年我们引进了一株快生型菌株DH432,与慢生型菌株113—2分别进行了大田接种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种:慢生型菌株113—2和快生型菌DH432株(均为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提供) 1.2 供试大豆品种:春大豆品种浙春2号(为本院作物所提供)  相似文献   

7.
杂交大豆生殖生长期冠层生理及产量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审定的杂交豆1号、杂交豆2号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同熟期常规品种吉育72和吉林30为材料,探讨生殖生长期杂交大豆高产冠层生理,分析产量构成特性,明确杂交大豆增产部分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010-2011年,杂交大豆比常规品种分别增产13.9%和16.7%。杂交大豆R6期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R2(始花期)~R7(成熟初期)期光合速率和R2~R4 (盛荚期)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种,2010年杂交豆1号和杂交豆2号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8.09和8.30,远高于常规大豆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且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没有陡然下降。杂交大豆品种R2~R7期生物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品种,生物产量平均积累速度和最大积累速度分别比常规品种高0.06 g d–1和0.20 g d–1,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时间和积累速率开始减缓时间分别比常规品种提前3.09 d和5.85 d,干物质积累早发优势显著。杂交大豆百粒重、主茎荚、粒重与常规大豆差异不显著,但分枝荚、粒重极显著增加。而杂交大豆R7期籽粒占生物产量比例和粒茎比与常规品种差异不显著。表明强大的冠层优势,快速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生物产量,是杂交大豆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柳豆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柳豆 2号是柳州地区农科所以贵港市农科所育成的配合力强的“杂交混选”作母本 ,以江苏春大豆晚熟农家种“如皋荚荚三”为父本 ,1 986年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改良系谱法经 8代选择培育而成。 1 990年参加广西预试 ,原代号为柳 1 9-2 1。 1 991~ 1 993年参加第四周期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 1 995年参加广西生产试验 ,5个点汇总 ,平均单产达 2 5 86kg/hm2 ,比本地六月增产 33.9% ,比对照柳豆 1号增产 1 7.5 % ,接近于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 1 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柳豆 2号。2 特征特性柳豆 …  相似文献   

9.
华春1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11号(EMBRAPA58)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锰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卫韵  刘鹏  徐根娣  龚春风 《种子》2005,24(12):80-81
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锰对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锰处理将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强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效率.当锰过量时,不利于大豆的光合效率.2个大豆品种对锰的反应上存在着差异,浙春3号对锰的敏感性大于浙春2号.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试种一批不同熟期的大豆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宜本团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大豆品种。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大豆品种(系)共9个,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严大豆(本团供种)、黑农56、黑农53、黑农63、中黄35、浅灰荚、新大豆8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提供种子。  相似文献   

13.
国内部分新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占参试品种总数10%;铁豆37、东大4号、铁96001-7、密选2号、东大7号等36个品种对SC-3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晋遗46号、徐9302-186、晋遗39号、石豆412 4个大豆品种对SC-7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除此之外,鲁9594-3、浙4074、中作J4015,汾豆72等品种虽然对2个株系表现为系统感染,但病情指数相对较低,表明这些品种对于大豆花叶病毒的扩展有一定抗性。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性品种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新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豫豆 2 6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 1 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2 0 0 0年农业部 1 2 2号公告认定为优质大豆品种。产量表现 豫豆 2 6于 1 995~ 1 997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 ,53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50 8kg/hm2 ,比对照豫豆 8号增产 9.0 4% ,达显著水平。 1 997~ 1 998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 ,2 4个点次 ,平均单产 2 63 7kg/hm2 ,最高单产可达 41 49kg/hm2 ,较对照豫豆 8号增产 8.6%。特征特性 豫豆 2 6有限结荚习性 ,株型收敛 ,根系发达。椭圆叶 ,中等大小。白花 ,…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 ,我们总结出北疆春大豆滴灌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1 选用良种应选用主茎发达 ,秆硬抗倒 ,结荚性、丰产性强的优质、高产、抗 (耐 )病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如石大豆 1号、新大豆 1号、绥农 1 4、黑农 33。2 土地选择滴灌栽培对土壤的要求较低 ,因滴灌  相似文献   

16.
间作对大豆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及适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1个大豆品种与同一玉米品种间作,研究间作对大豆叶绿素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作大豆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净作平均降低7.20%,品种间差异显著。(2)间作使多数品种株高增加,平均增加13.28%,少数品种株高下降;分枝数平均减少36.99%;株荚数、百粒重和株粒重减少。(3)以单株产量为标准,善选1号、凉豆和南豆12号3个品种最适合与玉米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17.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系) SSR位点纯合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30对SSR引物,检测2005—200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1 068份大豆品种(系)的位点纯合度。每年区试品种(系)的平均纯合度为94.9%~97.6%,纯合度高于85%和90%的品种(系)所占比例分别为95%和91.4%,纯合度低于85%的品种(系)有42份(占3.93%),主要为北方春大豆和黄淮夏大豆。位点纯合度低于85%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表明,只有11份品种(系)比对照增产5%以上,20份比对照减产0.04%~13.08%;与纯合度为100%的材料比较发现,位点纯合度较低的材料在区试中产量也较低。建议国家区试品种(系)纯合度标准不低于90%,以保证审定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大豆新品种的持续推广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播期对早、中、晚熟大豆品种苗期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b值处理间差异显著,以6月22日播种的叶绿素a/b值最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随播期的推迟有所增加,均以6月22日播种最大.由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可知,6月22日播种分别比早播(5月25日)和晚播(7月6日)提高了1.2倍和0.18倍.干物质积累量、茎粗与株高的比值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品种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而茎粗与株高的比值晚熟品种贡选1号比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分别高出29.1%和11.8%.  相似文献   

19.
韦清源  陈渊  汤复跃  陈文杰  郭小红  梁江 《种子》2020,(2):122-124,127,F0002
以桂M 32为母本,桂夏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成功选育了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广西区域试验代号桂166,国家区域试验代号桂夏7号)。2012—2014年参加广西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53.55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减产0.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9.40 kg·hm^-2,比对照种桂夏1号增产2.9%。2016—2017年参加国家大豆品种试验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99.5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12.0 kg·hm^-2,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12.2%。生育期夏播101 d,株高80.3 cm,主茎节数15.5节,有效分枝3.5个,底荚高度18.5 cm,单株有效荚数53.5个,单株粒数109.5粒,单株粒重17.5 g,百粒重17.4 g。籽粒粗蛋白含量39.99%。粗脂肪含量20.63%。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5005号),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80033),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中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春大豆新品种桂春5号的选育过程,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桂春5号系用“桂475”为母本,广西的地方大豆品种“宜山六月黄”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多种大豆病害、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5.46%,脂肪含量为18.01%,适宜播种期为2月20日至3月12日。在适宜播种期内,春播生育期97~113d,夏播85d左右,适合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种植。200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