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对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红鳍东方鲀T.rubripes(♂)F1代(简称杂交东方鲀)及其亲本(均为人工养殖的3龄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粗灰分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与菊黄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红鳍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富含K、P、Na、Mg、Ca和Se等元素,其中K含量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P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Na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Se含量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86.38)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本研究表明,杂交东方鲀的肌肉营养成分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3种温度(15、20、25℃)对体质量分别为(23.9±2.0)、(30.1±1.5)、(43.8±1.6)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呼吸和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25℃时,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 RO )和排氨率( RN )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RO和RN与温度( 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鱼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少, RO和RN与体质量( W)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红鳍东方鲀幼鱼的O/N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红鳍东方鲀幼鱼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温度变化对其代谢的影响较小,且红鳍东方鲀幼鱼摄取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探究红鳍东方鲀IgM的结构与功能对其病害防治与免疫系统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获取了红鳍东方鲀IgM的重(H)链恒定(C)区序列,序列大小为1326bp,编码442个氨基酸,将获得的IgM序列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上,利用大肠杆菌BL21进行体外重组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红鳍东方鲀IgM(TrIgM)大小约为62kDa,重组表达的IgM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体外复性获得可溶性TrIgM蛋白, 将制备的TrIgM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TrIgM鼠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鼠抗血清可以与重组TrIgM蛋白和红鳍东方鲀天然血清中的IgM的重链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中制备的抗血清可作为检测红鳍东方鲀IgM的特异性抗体,为红鳍东方鲀相关免疫检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r ubripes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体质量为(290.34±5.13)g的健康红鳍东方鲀脑、脾脏、肠、鳃、肌肉和肝脏6个不同组织中socs3基因表达量,以及感染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后肝脏、脾脏和肠组织socs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cs3基因在健康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肌肉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P<0.05),在鳃、脑、脾脏、肠组织中表达不显著(P>0.05);感染哈氏弧菌的红鳍东方鲀,在感染后的24、48 h时,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 h(P<0.05),分别约为初始时的10倍和8倍,其他组织变化不明显(P>0.05);利用NCBI的ORF Finder程序鉴定所得红鳍东方鲀SOCS3(NP_001072096.1)序列的潜在开放阅读框(ORF),通过模块化结构研究工具来鉴定保守结构域和信号肽,表明socs3的cDNA序列全长1533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2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06 bp,3′端非编码区为713 bp,共编码201个氨基酸;利用MEGA 6.0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硬骨鱼类单独聚为一支,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及鸟类分开,硬骨鱼类中的SOC3b单独聚为一支,红鳍东方鲀与其同科的黑青斑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的SOC3聚在一起,并与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属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免疫应答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r ubripes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体质量为(290.34±5.13)g的健康红鳍东方鲀脑、脾脏、肠、鳃、肌肉和肝脏6个不同组织中socs3基因表达量,以及感染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后肝脏、脾脏和肠组织socs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cs3基因在健康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肌肉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P0.05),在鳃、脑、脾脏、肠组织中表达不显著(P0.05);感染哈氏弧菌的红鳍东方鲀,在感染后的24、48 h时,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 h(P0.05),分别约为初始时的10倍和8倍,其他组织变化不明显(P0.05);利用NCBI的ORF Finder程序鉴定所得红鳍东方鲀SOCS3(NP_001072096.1)序列的潜在开放阅读框(ORF),通过模块化结构研究工具来鉴定保守结构域和信号肽,表明socs3的cDNA序列全长1533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2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06 bp,3′端非编码区为713 bp,共编码201个氨基酸;利用MEGA 6.0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硬骨鱼类单独聚为一支,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及鸟类分开,硬骨鱼类中的SOC3b单独聚为一支,红鳍东方鲀与其同科的黑青斑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的SOC3聚在一起,并与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属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免疫应答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红鳍东方鲀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其病害频发,其中以盾纤毛虫病尤为典型。本文就12种中草药制剂(命名为HD1—12)对红鳍东方鲀盾纤毛虫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中药制剂对盾纤毛虫杀灭的体内和体外试验,筛选出了杀虫效价最高的抗红鳍东方鲀盾纤毛虫中草药HD4。以1∶500的药物剂量,每天添加HD4中草药浸泡,连续施用3 d,红鳍东方鲀盾纤毛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估计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5个全同胞家系,测定了210日龄(504尾)和360日龄(500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等生长性状的表型值,构建固定模型,用全同胞法估计了210日龄和360日龄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54、0.38、0.52,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46、0.37、0.44,这3个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和高等遗传力;体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与体全长,以及体长与体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99、0.99、0.98,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97、0.97、0.96,这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呈高度正相关;测定了102日龄(296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3个生长性状,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体质量(W)与体长(L)和体全高(H)的数学模型为W=e-8.513L2.046H0.742(R2=0.903)。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性别决定因子(gonadal soma derived factor,GSDF),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克隆了红鳍东方鲀gsdf基因(Trgsdf)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登陆号:KR914667)。结果表明:Trgsdf c DNA序列全长为1734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144 bp,开放阅读框648 bp,3'端非编码区942 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长度为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相同长度的跨膜区,1个N-糖基化位点NST,1个TGF-β家族成员特有的保守结构域;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鲀GSDF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为26%~5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鱼类GSDF单独聚为一支,与TGF-β超家族内的其他成员分开,红鳍东方鲀与青鳉Oryzias latipes GSDF的亲缘关系最近,先聚为一支,后与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聚在一起,与矛尾鱼Latimeria menadoensis的GSDF亲缘关系最远;应用RT-PCR技术检测Trgsdf mRNA在雌性和雄性红鳍东方鲀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Trgsdf mRNA在卵巢和精巢中高表达,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微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成鱼卵巢和精巢中Trgsdf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Trgsdf mRNA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P0.05),约为卵巢表达量的6倍。研究表明,gsdf基因可能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尤其是精巢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化学诱导的方法来促进君子兰在水中生根.并通过水培营养液试验探索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水势与不同水分处理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各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确立了水稻叶水势与不同水分处理之间的变化规律与相关关系,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叶水势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度、光照、水分与叶水势的定量关系及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水势变化规律.通过这些量化关系可以与实测叶水势相结合,实现较快地得到水稻叶水势的值,从而判定其是否出现了水分亏缺,以利于及时准确地对水稻进行灌溉.与此同时,得出了两个品种水稻(中9B,金早47)在主要生育期用于判断水分亏缺状况的临界叶水势值,为水稻的节水灌溉提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Exposure of the tongue to artichoke can make water taste sweet. Two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of artichoke are the salts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cynarin. The sweetening of substances by temporarily modifying the tongue, rather than by adding a substance sweet in itself,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currently used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相似文献   

14.
马蹄(荸荠)组培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质马蹄组培苗当年5月移植原种圃繁殖,7月定植大田,培育壮苗,组培苗种苗繁殖率达10~15倍,大田植株表现生长势强,抗病高产品质好,每hm^2产量33~37.5t,最高产量50.67t,比常规育苗增产15%左右,大果率44%~55.6%,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膨润土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氢氧化钠和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分别得到碱改性膨润土(B-NaOH)、壳化膨润土(B-CS)和壳化碱改性膨润土(B-NaOH-CS)。以钠基膨润土(B)为对照,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3种改性膨润土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 B-NaOH-CS中出现了强N—H吸收峰以及增强的C—H对称弯曲峰,同时B-NaOH-CS表面片状结构卷曲分散,层间孔隙增多,比表面积是其他膨润土的1.2倍以上。当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B-NaOH-CS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03 mg·g-1,分别是B-CS、B-NaOH的1.26、1.84倍。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过程,Langmuir等温模型优于Freundlich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H>0、△G<0、△S>0,表明膨润土吸附Cr(Ⅵ)为吸热、自发、无序反应。B-NaOH在pH=7.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B-CS、B-NaOH-CS在pH = 3.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结论 B-NaOH-CS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膨润土对去除Cr(Ⅵ)污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低盐度地区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海低盐度地区(盐度2—8)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进行174d。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在整个养殖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重5.58g,最快可达13.25g,平均日增重率为2.54%;养殖130d后,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582×L^2.09(R^2=0.9968),体长生长方程为L=-0.0169t^3+0.1911t^2+2.3675t+0.7124(R^2=0.9947);肥满度初期较高,最高为6.19,养殖中期有所下降,后期恢复到4.22;饵料系数平均为1.44。  相似文献   

17.
凤眼莲植物修复几种农药的效应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凤眼莲修复水溶液中乙硫磷、三氯杀螨醇和三氟氯氰菊酯的效果及主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11 g凤眼莲可将250 mL的1 mg/L的乙硫磷、三氯杀螨醇和三氟氯氰菊酯消解速度分别提高283.33%、106.64%和362.23%%.其修复机理主要是凤眼莲吸收农药后在体内积累或进一步降解,贡献率分别达69.28%、37.77%和63.06%%,而其中乙硫磷和三氯杀螨醇消解量的约60%由积累作用造成,积累对三氟氯氰菊酯的消解也起了约30%的作用.微生物的降解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占乙硫磷、三氯杀螨醇和三氟氯氰菊酯消解率的19.72%、13.93%和15.30%.  相似文献   

18.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产品中的多氯联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产品中多氯联苯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萃取涂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PDMS-DVB型萃取头,在80℃下搅拌萃取40 min 、260℃下解析5 min,方法的精密度在12.9%~ 17.5%之间,回收率在82.3%~ 112.4%.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总结大叶空心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3个新引进黑杨无性系间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美杂交黑杨是一种速生但高耗水的树种,筛选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黑杨品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3个不同黑杨无性系DN-2、R-270、NE-19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光合速率(P<,n>)、气孔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