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龙岩市新罗区种植花生历史悠久。据统计,现有花生播种面积2046hm^2,其中主要以秋花生为主,面积为1367hm^2,一般每667m^2产量为215kg左右,产值为1500~1800元。每667m^2最高产量可达400kg以上,产值达2900~3100元。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优明86是由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明恢86与不育系龙特浦A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组合.1996年引入龙岩市试种.在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广.1998年在龙岩市中、晚稻示范种植1333 hm2以上,一般每666.7 m2产量500~550 kg.为加快良种更新更换步伐,1998年我公司在新罗区白沙镇南卓村安排烟后制"特优明86"8.27 hm2,总产达27950.7 kg,平均每666.7 m2制种产量225.4 kg.  相似文献   

3.
"盐酥花生"系新罗区的拳头产品,以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香、酥、脆"而闻名海内外.花生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03年种植面积达2533.5 hm2,成为本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花生覆膜栽培是增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覆盖地膜在北方发展迅速,但在我省发展缓慢,我省花生栽培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地栽培。实践表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技术。操作简便、投资不大、成效显著。我市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的平均每667 m2(下同)产量达265.2 kg,比对照(198.4 kg)增产66.8 kg,增幅达33.7%。  相似文献   

5.
我地区2007年引进试种新花生品种一森列尔黑花生,经示范推广,现已达面积数千亩。最高产量亩可达450kg,平均亩产413kg。比普通花生亩增产30%,收购价比普通花生每千克增加0.9元,亩增加收益达300余元。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单产,通过合理施肥、扩大播种面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日前,福州市农业专家组对平潭县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闽花系列花生良种丰产示范片“160多hm^2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花生新品种“闽花6号”平均每667m^2产量达446.7kg,最高达454.5kg。该品种具有高产、适应性较广、抗黄曲霉、综合性状较突出等特征特性,适宜福州市平潭、福清、长乐、连江等沿海地区沙质土壤种植。目前,全市1.7万多hm^2花生,平均每667m^2产量仅150kg左右,“闽花6号”的示范推广,将扭转福州市花生产量低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花生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北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N、P、K和B肥)为辅的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全程化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在科学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旱地地膜花生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4 762.5 kg.比常规露地栽培平均产量每公顷增加1657.5kg,增幅达53.40/0,且含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湛油41号是广东省湛江市农科所近年来用杂交方法选育而成.我县1998年春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出仁率高、品质优的特性,一般667m2产250-300kg、高产达400kg.目前,该品种在我县已进行大面积试种示范,将逐步取代我县的当家品种合油77号.  相似文献   

9.
<正> 新郑县农科所遵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1984年与薛店乡岗周村签定了花生技术承包合同,推广种植“郑7432”花生良种3000亩,平均亩产417斤,比1982年平均亩产量增加三倍,该村花生总收入达74.75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2%。农民致富不忘“活财神”,1985年2月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馆陶县从2010年就示范种植了花生-红薯间作套种模式,增产增收的效果显著,2016年示范面积达到了1 000亩,花生平均亩产达300 kg以上,红薯平均亩产达1 500 kg以上,亩纯收入达到了3 100元,实现了粮油双丰收。1种植模式花生播种5行(行距33 cm)为一幅,幅宽约165 cm,每幅花生间留70 cm起垄,垄中间种红薯1行。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9个主栽花生品种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及营养评价。结果表明:花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高达53.61%和28.08%,两者呈显著负相关。钙、磷、锌、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6.07mg/kg、5799.06mg/kg、50.16mg/kg、6452.85mg/kg;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0.81%,其中以汕油71含量最高,为8.79%,白沙1016最低,为7.68%;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中所占的平均含量为83.43%,尤其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平均含量达36.28%,油酸/亚油酸比值平均为1.28,闽花6号最高,达1.42,该花生品种及其制品较耐贮藏。  相似文献   

12.
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农牧渔业局和白云区农科所联合在白云区农科所作2块花生高产攻关田,其中1块674m2,经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8个单位的专家组成验收小组,于2006年7月25日进行验收,折算获得鲜荚847.2 kg/667 m2,晒干率55.68%,折干荚471.7 kg/667 m2.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镇继续承担市农业局旱地多熟丰收项目,建立中心示范片4个,分4个栽培模式实施,即菜-花生/甘薯,麦-稻-甘薯+秋大豆,麦-花生+大豆/甘薯,麦-花生/甘薯.经现场测产验收:(1)菜-花生/甘薯共示范66.67 hm2,平均666.7m2甘薯产量441 kg(折原粮),花生180kg,蔬菜3750 kg,全年每666.7 m2纯收入2128.2元,其中,中心示范片13.3 hm2,平均666.7 m2纯收入达3101元.  相似文献   

14.
黔花生一号系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以84-2117为母本,兴义扯花生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4119.00kg/hm^2,比对照增产37.10%,生产试验示范高产量达6925.50kg/hm^2,2000年8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现已在贵州累计推广种植面积人达3万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覆盖栽培对花生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效应,以普通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和草木灰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花生病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达3 874.07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7.53%,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629.63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10.11%,达极显著水平;草木灰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3 444.44 kg/hm2,比裸地栽培处理(CK)增产4.49%,未达显著水平.青枯病田间发病率,草木灰加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处理分别为7.33%和10.00%,比裸地栽培处理(CK)分别提高9.34、6.67个百分点;各处理花生锈病介于2.1~2.3级之间、叶斑病介于2.5~2.6级之间,对锈病或叶斑病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可见,采用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地膜单料覆盖栽培两种栽培方式,均可有效控制花生青枯病、提高花生产量,且以草木灰加地膜双料覆盖栽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6.
在柳州市农科所进行两年新植、两年宿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桂糖94/116、粤糖93/159不论产量、糖分、含糖量均高于对照种,一些主要性状也优于对照.特别是桂糖94/116平均667m2产量达7489kg,平均667m2含糖量达1078.1kg.比对照桂糖11号分别增产21.1%、24.7%.  相似文献   

17.
双季花生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内一年连续种植两季花生的栽培模式.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于1993年试验成功,1995~1997年湖北省科委连续三年立项支持、由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主持,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取得了圆满成功,累计推广3218亩,头季花生平均亩产321.5kg,二季花生平均亩产224.6kg,亩产值达1856.74元.该模式于1998年12月通过了湖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实践证明,双季花生连作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新的种植模式.填补了湖北省花生两季连作耕作制度的空白.双季花生连作栽培技术精炼,可操作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现将双季花生连作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莹 《河南农业》2012,(1):50-51
一、生产现状 (一)种植面积大,单产较稳定 自2005年以来,新野县花生种植面积一直在2万hm2以上,平均单产256kg,年产花生约7700万kg.花生主栽品种有:远杂9102、豫花15、花育19、花育20、花育25等.全县花生主要集中在王庄镇和沙堰镇,种植面积约0.6万hm2,王庄镇以春花生为主,主要种植大果花生,平均单产400kg左右;沙堰镇以夏花生为主,主要种植小果花生,平均单产270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20.
汕油系列花生品种的种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市农科所自创所以来,花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以及农技推广奖等奖项.“八五”、“九五”期间,我所先后育成以粤油58、汕油27、汕油71、汕油523为主体及汕油21、汕油413、汕油42等后续苗头品种组成的汕油系列花生品种.其中粤油58、汕油27、汕油71和汕油523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八五”、“九五”期间在广东省每年播种面积占花生总面积的70%左右,此外,在江西、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也有较大的推广面积.至今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00万hm2,为社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续苗头品种汕油21于2000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263.0 kg,比对照种粤油56增产40.75 kg,增产率达18.32%,达极显著水平,可望在未来成为汕油系列接班花生良种.预计在“十五”期间,汕油系列花生品种每年在广东省仍将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汕油系列花生品种的增产效益,就必须更好地了解汕油系列花生品种的种性特点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我们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试验及比较,现已摸索出一套汕油系列花生品种的种性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给推广应用单位以及广大农户,以便汕油系列花生品种能够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