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茎尖生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勤  陈静萍  胡蝶 《作物研究》2002,16(4):186-187
以川山紫甘薯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种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甘薯以春季扦插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而以秋季扦插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块根型甘薯的种植,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量。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华康  袁照年 《杂粮作物》2002,22(3):141-143
利用已报道的8种不同的甘薯茎尖培养基,对6个甘薯栽培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功率差异较大,6-BA1.0mg/L+NAA0.24mg/L+MS为相对广谱的培养基。6个品种培养的平均成苗率达65.4%。金山1255、金山57、湘75-55较易培养,其平均成苗率达68.2%。而新种花、夏引一号平均成苗率较低,说明甘薯茎尖培养基具有基因型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茎尖菜用甘薯品种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虹  张超凡  黄艳岚 《作物研究》2009,23(3):220-224
阐述了茎尖菜用甘薯的特点、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市场开发前景,重点介绍了适合湖南栽培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及其栽培利用技术和加工利用方法,同时对加强湖南茎尖菜用甘薯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薯茎尖菜用品种莆薯5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属旋花科植物 ,茎叶很少或不受十字花科害虫为害 ,因而不用或少用农药 ,是较理想的无公害蔬菜。茎尖及嫩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纤维、蛋白质、糖分及一些生理碱性物质 ,有助于减轻营养不良或食物酸碱不平衡引起的疾病。 90年代日本人把甘薯茎尖誉为“保健食品”或“长寿食品” ,而香港人则尊其为“蔬菜皇后”。以往甘薯主栽品种的茎尖食味苦涩 ,作蔬菜适口性差而难以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甘薯品种资源 ,开辟一条新的绿色食品途径 ,我们从大量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了茎尖翠绿、食味清甜、无苦涩味、口感清爽的莆薯 5 3茎尖菜用品种。1 品…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令文 《杂粮作物》2010,30(6):414-415
以辽薯20等品种为试材,对辽宁省4个主栽甘薯品种的茎尖脱毒和脱毒苗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采用高温(33~35℃)预培养植株2~5 mm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可提高成苗率和脱毒效果。切取0.2~0.3 mm长的茎尖分生组织,在附加6-BA1.0mg/L+NAA0.24 mg/L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茎尖培养成苗率平均为78.5%,成苗期45~60 d,加入IAA(0.02~0.05 mg/L)的MS培养基对甘薯无毒苗的快速繁殖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不同薯蔓栽插对甘薯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对87-541不同薯蔓栽插后甘薯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薯块产量结果分析,发现带茎尖的长蔓有突出的增产效应,其次是不带茎尖的长蔓和带茎尖的短蔓.结果表明.剪取长约20cm的带茎尖的长蔓进行栽插,有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7.
在药用白甘薯西蒙1号(Simon-1)茎尖脱毒组织技术获得成功后,我们对脱毒再生苗后代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的田间观察,并应用甘薯病毒指示植物巴西牵牛的感染接种和嫁接的鉴定方法,对茎尖脱毒后代再生植株进行脱毒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连续脱毒三代植株无病毒反应存在.  相似文献   

8.
甘薯产品根据用途可划分为3种类型:茎尖产品、淀粉类产品以及鲜食类产品,而甘薯加工具有取材方便、就地加工、用途广泛、效益明显等多种优点,因此主要介绍了甘薯淀粉、粉条生产技术以及甘薯粉皮晾制技术,为推动甘薯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旱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近年来,甘薯在辽宁省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发展较快.为了满足生产上急需的优质甘薯品种脱毒种苗,对甘薯茎尖脱毒苗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筛选出MS 6-BA 1.0 mg/L NAA 0.24 mg/L为最适茎尖初培养培养基,其成苗率达85.0%;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3.2%;同时,筛选出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 IAA 0.02~0.03 mg/L,并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6-BA和NAA对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德璇  孙周平 《杂粮作物》2010,30(4):286-28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6-BA和NAA配比对4种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苗率在甘薯的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同一个品种成苗率随着6-BA和NAA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MS+6-BA1.0 mg/L+NAA 0.24 mg/L适于各个品种,平均成苗率达67.5%,辽薯20较易培养,最高成苗率达90%,辽薯26平均成苗率较低为24.6%。说明不同的甘薯品种应选择不同的茎尖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