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推进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对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为提升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分析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与分布情况、主要利用方式与典型模式,指出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产业链条不完善、供需端不平衡、市场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缺乏适宜农机设备、秸秆离田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支撑不强、秸秆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突出主攻方向、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研发力度、强化技术支撑、抓好舆论宣传、加强示范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荆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常年秸秆产量约550万t。据调查研究,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滞后、产业化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田间焚烧量占48%。建议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采取政策性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大产业。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甘南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开展教育宣传,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利用层次,建立收储体系、推进产业进程,加强研发推广、促进农民增收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农作物秸秆产业却一直处于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状态,在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环境下,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首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几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提供帮助。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的资源和商品价值,不仅可以缓  相似文献   

5.
国外秸秆利用经验借鉴与中国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国外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和措施基础上,结合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路径选择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总结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成效,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制订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加快全省种养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强化技术转化推广服务工作、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等进一步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巩留县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梳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供体系,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青黄贮技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奖补政策,加强技术创新,培育龙头企业等,为加快巩留县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提升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河南省南阳市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以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远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优化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管理3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农业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宜昌市夷陵区找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切入点,因地制宜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推行肥料化利用(全量还田)、饲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拓宽秸秆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主要矛盾提出政策扶持、产业支持、资金投入、宣传引导等相应对策,稳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各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其带给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好处。本文围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将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还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其它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剩余秸秆,在农业上实行种养结合的模式这三种措施,总结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法的重点研究方案,旨在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开发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作物秸秆养牛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开展综合利用的程度不充分,秸秆综合利用的空间很大。在广西发展农作物秸秆养牛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因此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产观念,加强科技投入、探索高新模式,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做好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发展,以促进广西农作物秸秆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成可复制、可持续推广的利用模式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分析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制定的政策、资金、技术、考核等保障措施,归纳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和收储运体系的发展模式,并从工作创新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政策创设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示范带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成都市青白江区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通过梳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演变,总结2019~2022年青白江区农作物秸秆产生、收集、“五化”综合利用情况,指出青白江区存在秸秆集中收集离田利用量低、忽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种植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高、政策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健全秸秆收储转运体系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的产业发展较慢,而且农民增长经济条件的方法单一,为扩宽农民的就业门路,应该积极采取对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资源,采取并实施一切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策略。为此,应该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以秸秆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何通  胡际莲 《乡村科技》2024,(1):123-126
重庆市万州区拥有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当地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万州区秸秆资源利用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惩处问责与正向激励并举、创新秸秆开发产品等助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作物秸秆的不当处理不仅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会造成秸秆禁烧成效出现“反转”,阻碍乡村振兴有效实现。通过分析宣城市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现状、主要利用方式结构,揭示了当前存在的秸秆收储转运成本较高、秸秆收储转运体系不健全和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扶持企业发展,健全秸秆收储转运体系、打通产业链条等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宣城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实、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供相关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安顺市秸秆资源与饲料化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了秸秆饲料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发展方向,探索拓展现代生态畜牧业饲草饲料渠道,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进程;着重解决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中的技术问题与难题;积极搞好宣传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打造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秸秆加工产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属农业生产废弃物,但若使用得当,又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浙江省遂昌县地处山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分散、面广量大,存在收贮困难等问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遂昌县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机收粉碎还田、腐熟还田和堆沤发酵还田等利用技术模式,初步形成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利用格局,从而进一步加快遂昌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步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任仲杰  顾孟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5-2106
农作物秸秆产业一直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在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技术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指导下,一定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