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腾达 《中国种业》2013,(10):52-53
银蝶糯106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适宜鲜食和深加工综合利用的优良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21号)。在2010年广西区鲜食玉米杂交种区试中表现: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5.3kg/667m2,比对照桂糯518增产13.1%,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54.6kg/667m2,比对照增产14.3%,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5kg/667m2,比对照增产13.8%。银蝶糯106玉米粒口感柔韧、糯性十足,甜味十足,皮薄无渣,感观和蒸煮品质现场鉴评综合评分汇总平均值为86.5分(达二级标准) 。该品种表现出苗整齐,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种植。  相似文献   

2.
绿色超人以母本8611bt、父本1141bt经过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11001。该品种属于中熟超甜鲜食玉米类型,两年区试平均鲜穗产量1.42万kg/hm~2,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2.2%。2010年浙江省甜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52万kg/hm~2,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9.6%。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对鲜食玉米的产量、抗病性、食用口味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育丰产性、抗病性、食用口感、综合农艺性  相似文献   

3.
赣科甜7号是江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自交系T14-6-6为母本、T7-1-2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口感好、风味佳,综合抗性强;2017-2018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平均鲜穗产量为12604.5 kg,比对照赣科甜6号增产9.1 %;品质得分84.6分,与对照 赣科甜6号(85分)相当,于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种子》2019,(3)
筑糯11号系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用自育自交系遵三糯31作母本和筑糯A 1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品质好、产量高、苞叶好的糯玉米新杂交种,于201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母本遵三糯31是用贵州省遵义市的地方白糯玉米品种与普通玉米自交系自330杂交经回交再自交6代而育成,父本筑糯A 1由京科糯2000、京糯208、渝糯8号、遵糯1号、凤糯2146等5个糯玉米杂交种混合授粉繁殖3代后经系谱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贵州省鲜食玉米组区试,感观和蒸煮品质综合评分分别为78.4分(对照为80分)和81.5分(对照为80.2分);2年12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鲜果穗921.5 kg/667 m~2,比ck增产11.5%;播种至采收嫩玉米鲜果穗平均生育期101 d左右,比对照晚1 d;株高240.1 cm,穗位高101 cm;穗长21.2 cm,穗粗4.9 cm,平均穗行数13.1行,行粒数35.5粒;籽粒白色,排列整齐,鲜百粒重36.9 g;支链淀粉为98.64%,粗蛋白9.75%,赖氨酸5.99 mg/g,色氨酸18 mg/g;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穗腐病,高感小斑病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5.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淄鲜玉1号是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育成的特早熟硬粒型玉米自交系作母本,超甜早熟玉米自交系作父本育成的特早熟鲜食专用玉米单交种。淄鲜玉1号产量高,成熟早,上市快,糖度高,香味浓,鲜食口感好,营养丰富,在城市郊区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品种于2000年4月14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7年参加省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鲜果穗25200kg/hm2,比承鲜3号增产32.7%,比津鲜1号增产17.19%。1998年区域试验,淄鲜玉1号5点平均单产鲜果穗20328kg/hm2,比津鲜1号增产8.9%。 ……  相似文献   

7.
仲甜 8 号是以自交系 M35 为母本、自交系 M102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等特点,平均鲜穗产量为 975.0kg/667m2,较对照增产 2.2% ;抗大斑病、小斑病,无高感病虫害,抗倒伏性较强;籽粒饱满,商品性佳,品质评价汇总评分 86.5 分,可溶性糖含量为 28.30%。该品种于 2021 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0,(6)
桂甜613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TL 1011为母本、自选系GTL 99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区域试验结果: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807.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3.8%;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58.4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4.2%;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98.2 kg·(667 m~2)~(-1),比相邻对照增产4.0%。该品种具有结实好、粒大饱满、色泽好、柔嫩性好、皮薄、脆甜、综合抗性好、早熟等优点。适宜广西及东南鲜食玉米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河糯136是广西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自交系HN36作母本、自选自交系HN25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2017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847.0kg/hm2,比相邻对照桂糯519增产11.5%,增产点次100%。抗小斑病、纹枯病、锈病,中抗茎腐病。2017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春秋两季品质评价等级汇总评分为85.1分,按照国家区域试验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评为二级。于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吉科糯 21 是以糯玉米自选系 JN345 为母本、自选系 JN201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种一代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特点,2024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玉 20244002。该品种生育期91d;籽粒白紫色、糯质型,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百粒重 36.5g,粗淀粉含量 51.03%,直链淀粉含量 0.79%,皮渣率 5.83%。2022-2023 年 2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14121.5kg,比对照品种春糯 1 号增产 6.4%;2023 年 6 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300.0kg,比对照品种春糯 1 号增产 7.3%。吉科糯 21 中抗大斑病、镰孢茎腐病,感灰斑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穗腐病,适宜在吉林省玉米中熟至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苏玉 (糯 )4号原名98W4,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早熟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产量表现   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者江苏省特用玉米区试,鲜果穗平均单产分别为12756.0kg hm2 和11875.5kg hm2,比对照种增产4.5%和11.2%。2001年参加江苏省特种玉米生产试验,鲜果穗平均单产14199.0kg hm2,比对照增产12.08%。鲜子粒平均单产9180.45kg hm2,比对照增产27.46%,……  相似文献   

13.
<正>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鲜薯产量55665.75kg,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6。  相似文献   

14.
扬辐麦 14(原名扬辐麦 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6254.55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5.75% ;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6748.5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78% ;2019-2020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573.00kg,比对照扬麦 20 增产 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2023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5.
1 品种来源郑白糯6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室利用郑白糯06为母本,郑白糯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 2 产量表现在2003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 807.7kg,比对照种增产16.7%。在2004年东南区鲜食玉米区试中,平均鲜穗亩产752.9kg,比对照种增产9.6%。两年平均鲜穗亩产780.3kg,比对照种增产13.2%。  相似文献   

16.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2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每667㎡产鲜苞均超过1000kg,平均达1131.3kg,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236kg.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18.
淮豆10号(原名淮03-16)是江苏省淮阴农科所于2003年育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在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530.85 kg/667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7.74%;在2007年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715.79 kg/667 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2.10%。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SMV抗性经接种鉴定,对大豆流行株系SC 3抗病,对大豆流行株系SC 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干籽粒椭圆形,种皮绿色,子叶黄色,种脐褐色,百粒干重26~28 g。鲜豆百粒重53 g,出仁率50%。口感香甜柔糯。适宜在江苏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作为夏播菜用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9.
鲜食型花生新品种蜀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年连续2年参加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854.0kg,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kg,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4248.3 kg,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2012-2014年对广薯87、商薯19号等9个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9个品种3个年份及其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兼用型品种广薯87鲜薯产量3198.40kg/667m2,比对照增产28.11%;商薯19号鲜薯产量3157.18kg/667m2,比对照增产26.46%;这2个品种鲜薯产量高,食味好,商品性突出,可以作为淀粉加工和鲜食品种栽植;龙薯9号平均鲜薯产量3253.67kg/667m2,比对照徐薯22号增产30.33%,可以作为鲜食型和一年双季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