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以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紫花苜蓿单贮组(Z),全株玉米单贮组(Y),20%紫花苜蓿+80%全株玉米(ZY28),40%紫花苜蓿+60%全株玉米(ZY46),50%紫花苜蓿+50%全株玉米(ZY55),将各组青贮发酵60 d后开窖并测定青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青贮饲料评分较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中,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发酵品质逐步改善,当达到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值,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获得优质混合青贮饲料。随着玉米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其pH值和感官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从营养均衡和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以40%紫花苜蓿与60%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的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苜蓿单贮组、玉米单贮组,及苜蓿与全株米玉比例分别为25∶75、33∶67、40∶60、50∶50、60∶40、67∶33、75∶25的混合青贮组7个,共9个处理组。结果表明:与苜蓿单贮相比,混合青贮能有效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营养品质降低。所有混合青贮处理中,苜蓿与全株米玉比例为60∶40、67∶33、75∶25组的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好,这三个组中混合比例为60∶40的混合青贮饲料相对饲用最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为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紫花苜蓿单贮、30%全株玉米+70%紫花苜蓿混贮、50%全株玉米+50%紫花苜蓿混贮、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混贮5个处理,研究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效果和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混贮处理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介于全株玉米单贮、紫花苜蓿单贮之间,且与2组单贮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30%全株玉米+70%紫花苜蓿混贮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各混贮p H值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显著(P0.05),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的p H值最接近全株玉米单贮;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无丁酸产生;混贮各处理的氨态氮占总氮的比例低于紫花苜蓿单贮,高于全株玉米单贮,其中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的处理氨态氮含量最低,为8.21%。通过V-Score青贮发酵品质评价体系评分,各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均优于紫花苜蓿单贮,以70%全株玉米+30%紫花苜蓿发酵品质最佳,是攀西地区开展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升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提高苜蓿和全株玉米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最优混贮比例,试验以初花期第三茬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为原料,制成不同混合比例(苜蓿和全株玉米比分别为0∶100、40∶60、51∶49、61∶39、80∶20、100∶0)的青贮饲料,水分含量为50%~70%,在室内装袋发酵90 d,测定混合青贮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及时间对混合青贮的品质有显著影响,苜蓿与全株玉米混贮80∶20组合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高于全株玉米单贮(P0.05),低于苜蓿单贮(P0.05);51∶49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全株玉米单贮相比差异不大;苜蓿与全株玉米40∶60、61∶39组合p H值与苜蓿单贮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和全株玉米混贮40∶60组合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红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70%红三叶+30%全株玉米、红三叶单贮的青贮试验,研究红三叶的青贮效果以及红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红三叶不能单独调制青贮饲料,3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中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青贮品质为良好。混贮的粗蛋白含量为8.56%~12.40%,比全株玉米单贮粗蛋白含量提高11.17%~61.04%,混贮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红三叶添加比例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贮的酸性洗涤纤维为21.85%~23.62%,中性洗涤纤维为37.25%~39.71%,都分别低于两个单贮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的是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和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综合比较发酵和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以30%红三叶+70%全株玉米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50%红三叶+50%全株玉米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攀西地区推广的红三叶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香蕉(Musa paradisiaca)茎叶与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本研究选择新鲜香蕉茎叶和柱花草进行香蕉茎叶单独青贮(以下简称单贮)、柱花草单贮、75%香蕉茎叶+25%柱花草混合青贮(以下简称混贮)及50%香蕉茎叶+50%柱花草混贮,青贮5周后,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品质检测,探讨香蕉茎叶与柱花草的适宜混合比例。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香蕉茎叶单贮感官评定最优,柱花草单贮感官评分等级最低,二者混贮评分居中,并且随着香蕉茎叶比例的降低青贮饲料感官品质下降。实验室指标分析表明,香蕉茎叶单贮时pH值最低,随着柱花草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pH升高(P0.01),而乳酸菌菌落数增加(P0.05);柱花草单贮,乙酸含量最低,乳酸和丁酸含量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丁酸含量很低,对青贮品质影响不大;75%香蕉茎叶与25%柱花草混贮提高了青贮饲料乳酸菌菌落数和乳酸、乙酸的含量。随着柱花草比例的增加,混贮饲料初水分含量降低,粗纤维和粗蛋白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P0.05)。综合青贮饲料品质感官评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香蕉茎叶与柱花草混贮可降低香蕉茎叶初水分含量,提高柱花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平,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当75%香蕉茎叶与25%柱花草混贮时,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西藏地区玉米与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降解效果,为西藏地区冬春季非粮饲料资源开发提供有效措施。以西藏地区种植的玉米和豌豆为原料,设置4个不同的混合青贮组:全株玉米:全株豌豆=4:1混合青贮组(Y80%W2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3:2混合青贮组(Y60%W4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2:3混合青贮组(Y40%W60%)、全株玉米:全株豌豆=1:4混合青贮组(Y20%W80%)。在青贮30 d后打开青贮窖取样,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干物质、pH、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牦牛瘤胃液对4组混合青贮饲料进行体外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和pH,计算不同混合青贮饲料组的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随着混合青贮中豌豆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粗蛋白和pH显著升高,而乳酸、中性洗涤纤维、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体外降解效果研究得到,Y60%W40%青贮组和Y40%W60%青贮组中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高于Y80...  相似文献   

9.
以全株玉米和高粱为青贮原料,设置玉米、高粱单贮以及70%玉米+30%高粱、50%玉米+50%高粱、30%玉米+70%高粱的混贮试验,研究玉米与高粱单贮和混合青贮的效果,以及混贮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单贮发酵品质最好,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最差,三个混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也都好。从营养品质看,玉米单贮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高粱单贮的营养品质较差;对3个混贮处理组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进分综合比较发现,以50%玉米+50%高粱混贮的青贮效果最好,70%玉米+30%高粱的混合青贮效果较好,得出这两种混贮处理是适宜凉山地区推广的玉米与高粱混合青贮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比例青贮饲料对江汉杂交水牛的育肥效果,筛选出适合育肥牛用的青贮饲料配方,带动青贮饲料产业的发展,促进草食动物的良性循环,开展了青贮玉米饲料与青贮油菜饲料饲喂水牛的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组(75%青贮全株玉米+25%青贮油菜)日增重最高,D组(100%青贮油菜)日增重最低,A组与D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混合青贮饲料比单一青贮饲料日增重效果更好,且75%青贮全株玉米+25%青贮油菜对江汉杂交水牛的育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以及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最好,单贮秣食豆的发酵品质最差。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30%的发酵品质效果相似,比秣食豆添加比例为40%的混贮效果好;就化学成分而言,单贮全株玉米的青贮效果较差,单贮秣食豆的青贮效果最好,其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3组混贮中秣食豆的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好。5个青贮处理综合比较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霜降后不同比例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贮效果,试验分为4组进行了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的混贮,试验1组为30%马铃薯秧+70%全株玉米,试验2组为50%马铃薯秧+50%全株玉米,试验3组为70%马铃薯秧+30%全株玉米,试验4组为100%马铃薯秧,青贮后进行了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在青贮料感官评定中,除试验4组评定等级为一般外,其他3组评定等级均到达优等水平;在青贮料实验室评定中,随着马铃薯秧添加比例的增加,粗蛋白(CP)和龙葵素含量逐步增加,且试验1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低,其中ADF含量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和试验3组(P0.05),极显著低于试验4组(P0.01);氨态氮(NH_3-N)和丁酸含量均以试验1组最低,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3组。综合各项评定指标,说明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比例为3∶7时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最优。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为原料,以不同比例混贮,通过感官评定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研究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较为适宜的混合比例.将向日葵秸秆和全株玉米分别按照0∶10,4∶6,5∶5,6∶4,7∶3,8∶2,9∶1和10∶0的重量比混合调制青贮饲料.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虽是菊科牧草,但青贮后能得到良好青贮饲料,青贮以异型乳酸发酵(hererolactic fermentation)为主;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后,4∶6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极显著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P<0.01);各处理组青贮饲料pH值均低于4.0,各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乳酸占总酸的百分比(LA/TA)、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P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提高,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A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降低,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BA/TA)没有检测到,在混合处理组,除4∶6混合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青贮饲料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TN)均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由此得出,全株玉米与向日葵秸秆混贮能有效提高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白三叶和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设置全株玉米单贮、30%白三叶+70%全株玉米、50%白三叶+50%全株玉米、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以及白三叶单贮共5个试验组,研究白三叶和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及其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单贮发酵品质良好,白三叶单贮发酵品质尚可;混贮中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良好,其余为尚可;综合比较发酵品质、营养品质以及V-Score评分,得出以70%白三叶+30%全株玉米混贮发酵的品质最佳,是攀西地区开展白三叶与全株玉米混贮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油菜秸秆、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制作青贮,开展营养成分综合评定,探讨收获时间、干燥方式及混贮比例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熟期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贮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晚熟期组(P0.05);烘干对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无显著差异,6:4油菜秸秆-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品质优于油菜秸秆单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甜高粱的混贮效果,试验采用包膜青贮的方法设置2个试验组,试验A组为20%鲜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混贮,试验B组为20%鲜马铃薯秧与甜高粱混贮,每个处理10个重复。结果表明:试验A组、试验B组青贮饲料感官评价均为良好,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A组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试验B组(P0.05);试验A组p H值显著低于试验B组(P0.05),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B组(P0.05);试验A组、试验B组龙葵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马铃薯鲜秧(P0.05),乙酸含量相对较高,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含量均较低。说明马铃薯秧与全株玉米、甜高粱混合青贮均能青贮成功且能降低马铃薯秧中龙葵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将日本饲用高粱和饲用玉米以不同形式青贮,通过营养价值比对分析,确定最佳的青贮模式。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和黄贮两种方法发酵粗蛋白(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本饲用高粱青贮粗蛋白(CP)含量与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株玉米与日本高粱混合青贮粗蛋白(CP)含量最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不建议将日本饲用高粱和饲用玉米混合青贮,且不宜采用黄贮方法进行发酵。  相似文献   

20.
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及月龄相似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72头,分别添加20%、30%、40%的全株玉米与杂交构树混合青贮,比较不同比例全株玉米与杂交构树混合青贮后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株玉米在混合青贮中比例的提高,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逐渐降低,头均日盈利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