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洁  敖长金  王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590-3597
试验旨在分析季节及养殖模式(奶罐奶和散卖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生鲜乳质量分级标准对呼和浩特奶罐奶进行质量分级,为内蒙古生鲜乳营养品质提升及质量安全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于2017~2018年每个季度分别采集呼和浩特不同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30批次,两年共计240批次。根据NY/T 2659-2014、NY/T 800-2004、GB 4789.2-2016方法测定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总体表现为第4季度较高;乳蛋白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4季度,分别为3.46%和3.47%,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菌落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第3季度,分别为2.50×104和6.00×104 CFU/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7年生鲜乳体细胞数在第1季度最高(39.90×104个/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8年生鲜乳体细胞数未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差异(P>0.05)。2017~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乳脂率显著低于规模化牧场的奶罐奶(P<0.05),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奶罐奶(P<0.05)。2017年奶罐奶乳脂率、乳蛋白率与2018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细胞数显著高于2018年(P<0.05),菌落总数显著低于2018年(P<0.05)。综上所述,季节对2017和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菌落总数影响较大,对体细胞影响不明显。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低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奶罐奶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达到特优级标准,规模化养殖方式及优质乳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伊犁马和哈萨克马泌乳母马在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差异,为开发利用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乳用特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和胎次相近、产驹时间接近、健康的伊犁母马和哈萨克母马各12匹,在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记录2个品种母马在泌乳30、60、90 d的产奶量;采集乳样,测定2个品种母马不同泌乳时间的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结果]泌乳30 d时,哈萨克马的产奶量高于伊犁马(P>0.05),乳脂率极显著(P<0.01)高于伊犁马,乳中体细胞数显著(P<0.05)高于伊犁马,其他乳成分指标高于伊犁马(P>0.05)。泌乳6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糖率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乳中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含量低于哈萨克马(P>0.05)。泌乳90 d时,伊犁马的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哈萨克马,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哈萨克马,乳脂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著(P<0.01)低于哈萨克马,乳蛋白率高于哈萨克马(P>0.05)。[结论]泌乳初期(30 d),哈萨克马的产奶量和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伊犁马;泌乳中期(60、90 d),伊犁马的泌乳性能整体优于哈萨克马。在观察期内,哈萨克马的乳体细胞数大于伊犁马。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析了15000头(次)奶牛所产原料奶样本,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305天产奶量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升高,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逐渐降低。当体细胞数为50万~100万个/mL时,原料奶中总固体及非脂乳固体含量达到最高;当体细胞数超过100万个/mL时,总固体含量开始下降。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冰点逐渐增加,但各组差异不显著。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数逐渐增加。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逐渐下降。夏季、秋季的体细胞数比春季、冬季的高,夏季、秋季与春季、冬季体细胞数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东佛里生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选择第2胎、第50泌乳日的东佛里生奶绵羊和关中奶山羊各10只,对其奶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绵羊奶中的乳脂、乳蛋白、非脂固体、总干物质、乳糖、酪蛋白、酸度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P0.05),低乳糖、半乳糖、乳酸、密度和冰点差异不显著(P0.05)。绵羊奶中的癸酸甲酯、C12:0十二酸甲酯、9-C14:1肉豆蔻酸脑酯、C14:0肉豆蔻酸甲酯、C15:0十五酸甲酯、C16:1十六烯酸、C17:0十七烷酸、C18:2γ亚麻酸、9,12(Z,Z)C18:2、8,11,14-C20:3、cis-11,14,17 C20:3、4,7,10,13,16,19-C22:6的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P0.05);C16:0十六烷酸、C18:0硬脂酸甲酯的含量显著低于山羊奶(P0.05)。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山羊奶。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产奶量及季节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分析了15000头(次)奶牛所产原料奶样本,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胎次、305天产奶量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升高,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逐渐降低。当体细胞数为50万~100万个/mL时,原料奶中总固体及非脂乳固体含量达到最高;当体细胞数超过100万个/mL时,总固体含量开始下降。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冰点逐渐增加,但各组差异不显著。随着胎次的增加,体细胞数逐渐增加。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逐渐下降。夏季、秋季的体细胞数比春季、冬季的高,夏季、秋季与春季、冬季体细胞数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年度、胎次奶牛与其产奶量及乳成分、高峰日、高峰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规律,为河北奶牛平衡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收集河北省2017-2021年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别按胎次和年度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度和胎次对日单产、乳脂率、体细胞数、高峰奶、高峰日、305d奶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度除对乳蛋白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指标。胎次与高峰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高峰日呈负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和群体305d奶量呈正相关(P<0.01),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乳蛋白率呈负相关(P<0.01);胎次对乳脂率、尿素氮有影响,但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湖北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2016年湖北省3个牧场的DHI数据,运用SPSS17.0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牧场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均呈正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与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均呈负相关(P0.01);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054(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含量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134(P0.01)。在产奶量与乳成分间关系研究中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在多个变量相关性研究中,偏相关分析更能真实反映2个变量间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挑选了某DHI参测奶牛场胎次、泌乳性能相近的奶牛34头,采集早晚两次奶样,并按照早、晚6:4比例混合制成全天样,分别进行乳成分测定,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早上奶产量显著高于晚上(P<0.01),但晚上奶乳成分明显高于早上(P<0.01);全天样与早、晚班奶相应乳成分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r在0.833~0.971之间)(P<0.01),但是全天样与早班奶相应乳成分相关性强于晚班奶。全天样与早班奶相应乳成分的回归关系中,产奶量、乳蛋白率、乳糖率、尿素氮、体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强(R2在0.92~0.95之间),而乳脂率、总固体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2仅为0.78~0.79)。可以看出,单次挤奶代替全天样时,乳脂率的代表性不如乳蛋白率、乳糖率、尿素氮及体细胞的代表性强。在DHI测定时,单次乳样拟合全天样乳成分时,不同的牧场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及挤奶间隔不同,需要建立不同的曲线。  相似文献   

9.
新疆褐牛乳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比较舍饲与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乳成分的差异,分析乳成分变化的规律及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用昭苏县草原放牧新疆褐牛52头和乌鲁木齐种牛场舍饲新疆褐牛154头,跟踪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结果显示,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主要乳成分指标极显著高于舍饲条件下(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4(P<0.01)、-0.245(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P<0.01)。因此,新疆褐牛舍饲条件下产奶量高于放牧条件下产奶量;除电导率和体细胞数外,新疆褐牛其它乳成分指标在放牧条件下均高于舍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单次采样预测全天样的可行性,简化或优化DHI采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取广西南宁市A、B两个牧场,在不同月份的同一天采集上午、下午乳样,并按上、下午6:4比例混合成全天样,分别进行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两个牧场早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乳成分相关系数均值在0.69~0.78之间;B牧场晚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在乳蛋白率和乳糖率的相关系数在071~0.92之间,乳脂率和总固体物的相关系数在0.45~0.68之间;A牧场晚乳样与全天样各月份乳成分的相关系数在0.27~0.68之间;两牧场体细胞数的相关系数在0.19~0.71;同一牧场不同月份早晚乳样与全天样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的回归方程各不相同,回归方程系数差异显著,不同牧场间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在相同月份的回归方程均也不相同。因此得出,同一牧场不同月份早乳样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预测全天样优于晚乳样;同一牧场早晚乳样与全天样回归方程差异显著,单次采样预测全天样的可行性低;不同牧场间各乳成分及体细胞数在相同月份的相关系数及回归方程均差异显著,所受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产奶性能、氮排放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135±15) d的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的复合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分别为精料浓度的0,0.8%,1.0%,1.2%,随精料饲喂,测定产奶量、乳成分、氮排放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2组日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48%,10.05%,8.97%。2)复合酵母培养物能显著提高乳脂和乳蛋白率(P<0.05),显著降低牛奶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排放量上,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8.47%,12.01%,9.36%。4)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复合酵母培养物能提高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血糖、胰岛素水平(P<0.05),降低尿素氮水平(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奶量、乳成分、氮排放及血液生化指标,复合酵母培养物的最佳添加量为精料浓度的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石玉13号玉米为材料,比较全株玉米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裹包青贮和窖贮全株玉米在干物质营养成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玉米裹包青贮干物质含量高于窖贮,裹包青贮奶牛14 d和28 d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窖贮玉米(P<0.05);饲喂裹包青贮和窖贮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窖贮奶牛28 d乳脂率极显著低于裹包青贮(P<0.01),乳蛋白率显著低于裹包青贮组(P<0.05);裹包青贮与窖贮全株玉米对奶牛的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窖贮相比,裹包青贮每头奶牛增加产奶量0.06 kg/d,每头奶牛增加效益0.23 元/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对泌乳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40 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g/d、200 g/d、300 g/d中药复方。预试期7 天后连续饲喂30 天,试验期结束时检测生产性能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及所产牛奶中的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奶牛瘤胃液pH显著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复方提高了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改善了瘤胃发酵情况。  相似文献   

14.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奶牛体型缺陷性状线性评估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以期提高规模化奶牛场遗传改良效果,提升牧场生产水平。[方法]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3 个规模化牧场2019年和2022年的奶牛体型线性评估结果,结合DHI测定结果,进行奶牛体型缺陷性状线性评估分析。[结果]根据2019年缺陷性线性遗传评估结果,通过遗传改良手段进行针对性改良后,2022年3 个牧场主要缺陷性状比例大幅度下降,平均日单产较2019年提升5.8 kg(P<0.01),平均体细胞数较2020年下降23.7 万个/mL(P<0.01),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奶牛体型缺陷性线性评估方法,对规模化奶牛场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提高牧场牛群生产性能,快速改善群体遗传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奶样不同处理方式对DHI结果的影响,将奶样分为直接测定、只摇匀、只预热、预热摇匀四组,进行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体细胞数测定,发现减少部分处理环节虽然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无影响,但对乳脂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极大。测定乳成分时,奶样必须预热摇匀;测定体细胞数时,奶样不要预热,但需摇匀。由此可见,目前奶样的测定方法(预热、摇匀之后既测乳成分又测体细胞数)会导致体细胞数偏低(低于实际数)。应在奶样未预热之前先摇匀测体细胞数,然后再预热、摇匀测乳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麦洼牦牛不同月份下生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于阿坝州红原县选取了92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收集乳样检测了体细胞数及脂肪、非乳脂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灰分和冰点7个理化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8和9月份牦牛乳脂肪和冰点无显著差异,而8月和9月份测定的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含量均与7月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由20万~50万个/m L上升至50万~100万个/m L时,非脂乳固体、密度、蛋白质、乳糖和灰分几个指标显著减少(P0.01),冰点显著上升(P0.05);测定的生乳各项理化指标含量均符合"GB19370-2010"生乳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8.
探索泌乳早期奶牛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对产后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于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选择产犊时间接近的头胎荷斯坦牛1 555头,于产犊后30d内采集乳样,测定日产奶量、乳成分和乳尿素氮(Milk Urea Nitrogen,MUN)含量,并收集试验牛只产后150d内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与产后测定日泌乳性能和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牛只产犊后1个月内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分别为(1.56±0.35)mg/dL和(9.83±2.53)mg/dL;乳中脂蛋白比和尿素氮含量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乳糖和总固体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脂蛋白比小于1的奶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奶牛,同时乳中体细胞数和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奶牛(P0.05);乳中尿素氮含量大于15.00mg/dL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乳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类型的奶牛(P0.05)。MUN与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脂蛋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蛋白比与乳脂率、MUN和总固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和乳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蛋白比水平对产后150d内真胃移位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脂蛋白比对是否发生蹄病和真胃移位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泌乳早期乳中尿素氮和脂蛋白比是反映能量负平衡的关键指标,可作为预测产后泌乳性能和部分疾病发生的指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g/(头·d),B组添加量为15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份最低(3.06%),8月份最高(3.9%);乳糖含量10月份最低(4.85%),8月份最高(5.43%);全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12.27%),9—10月份最高(12.97%);非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8.44%),11月份最高(8.81%);酸度含量3月份最低(13.79°T),9月份最高(14.37°T)。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全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糖与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