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信息公开、透明、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等特征,与乳制品供应链的溯源需求存在多重耦合。为追溯乳制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借鉴区块链在食品质量安全中的成功实践,构建出基于联盟区块链的乳制品供应链溯源体系框架,并对其运行模式和优化重点进行分析,为乳制品行业、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安全可靠的可追溯性环境。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乳制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针对乳制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奶牛养殖户和消费者信息意识、成员企业间信息对称情况、信息化建设等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信息培训基地、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开展新型销售模式、加大乳品宣传教育和健全乳品监管制度等促进乳制品供应链发展的策略,以期实现信息共享背景下的乳制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以及乳制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奶制品是一种易腐食品,尤其是新鲜牛奶、酸牛奶等产品如不处在低温下储运和保存就很容易变质。奶制品后冷链是指从奶制品包装起(液态制品如灌装封口),直至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冷藏技术条件和操作要求。“奶制品后冷链”是冷藏奶制品、保持奶制品品质的必要条件。各种冷藏食品对后冷链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个要求,要牵涉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在上述各个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断裂,就要危及该冷链系统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笔者着重从吉林省奶制品后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实地调研,找出吉林省奶制品后冷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供应链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贵霞  解晶 《中国乳业》2009,(10):62-66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使消费者对乳品企业产生信任危机,同时对乳制品质量的安全意识也大大提高。乳品行业供应链对乳制品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奶农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乳制品质量。本文在回顾我国近年乳制品安全事故的基础上,从乳制品供应链角度分析了引起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乳制品供应链管理,消除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隐患,建立乳制品供应链管理的保障机制,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我国乳制品生产、消费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亿万消费者的心。国际乳联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表示,2017年我国乳制品生产、消费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继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正1乳制品的概念和种类乳制品是指以牛奶和羊奶等为原材料,利用加热、发酵、干燥或混合其他物质等方式制成的液态或固态产品。乳制品富含丰富且易吸收的营养物质,乳制品行业被认为是"健康产业",随着乳制品加工工艺的发展,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乳制品供消费者选择。1.1液态乳液态乳主要包括巴氏消毒乳、超高温灭菌乳、发酵乳等。  相似文献   

7.
乳与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及风味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乳制品安全相关方面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本文从乳制品源头原料奶生产到乳制品加工再到最终的市场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摘要:冷链对发酵乳制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我国发酵乳的冷链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出发酵乳制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配送、销售等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冷链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地区间差异大;乳制品“断链”问题严重,并且存在几个主要的温度节点,即0-4℃、8-10℃、12-15℃、18-23℃、26-30℃。  相似文献   

9.
宋宝娥 《中国乳业》2019,(11):74-80
食品安全受到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和“抽样检查,事后通报”的监管方式不无关系。食品生产企业一直被认为是导致食品安全的主要环节,事实上供应链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乳制品安全的因素,运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原理计算了乳制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优系数(RPN),并确定了关键控制点,依次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预防措施实施后,RPN明显降低,验证了FMEA在预防以及管控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乳制品市场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乳制品市场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利,生产加工环节出现纰漏,过期假冒奶品以次充好是消费者信任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乳制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乳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行产销一体化,加强乳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增加政府对乳制品的补贴政策,与消费者全方位沟通,重拾消费者信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乳制品工业对产业链一体化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一系列乳制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我国乳制品工业产业链长且复杂,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奶农饲养规模小而分散,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组织,使得乳制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在深入探讨乳制品安全问题后,基于乳制品工业产业链存在的隐患,提出采取加强一体化程度、监管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完善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连接机制,同时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等建议,从而使乳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村乳制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1):55-59
多年来,乳制品消费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乳制品消费关注较少,实际上农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村乳制品消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中提取了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特征、消费者认知水平、产品特性和消费环境五个影响因子,通过构建模型,运用相关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各因素对消费者对乳制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及显著性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河北省农村消费者的家庭特征如家庭月收入、家庭食用乳制品人口数量对乳制品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河北省农村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如对河北省乳制品生产过程的了解程度、乳制品的安全程度的信任度对河北省农村乳制品购买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乳制品因其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口感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已经成为消费者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乳制品的食品安全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管控乳制品食品安全是每个乳制品企业的重中之重。本文综合阐述乳制品生产全过程各环节食品安全管控措施,其中奶源的食品安全需要从牧场建设及管理、养殖活动过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原辅料的管控需要从验收制度、贮存及上游供应商管控几个方面开展,生产过程管控需要从人员、设备、配料管理及生产环境管控等方面开展。此外还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在乳制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期为相关企业建立及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乳制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发生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往往导致乳制品召回及人体的相关疾病,抗菌化合物被用于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存活和生长。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液态乳模拟体系确定液态乳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杀菌或抑菌方法,并进一步评价方法在其他乳制品中(如干酪)的应用效果。将辛酸、ε-聚赖氨酸、过氧化氢、月桂精氨酸及辛酸钠分别或组合添加至接种约4(lg(CFU/m L))单  相似文献   

15.
正奶业产业一体化程度高,产业链长,包括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市场流通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乳制品埋下不同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奶业持续稳定发展。因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唐山奶农、奶站、奶企等经营主体,分析影响奶业安全生产主要因素,提出现代奶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对消费者健康、奶农增收、乳企增效以及奶业升级、发展区域经济有重要意义。一、影响唐山奶业安全生产主要因素1.原料奶生产环节。一是养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乳与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与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与保健功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但近年来不断发生“毒奶”事件等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指出了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危害,提出了乳及乳制品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骆驼奶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悠久的历史,新时期随着骆驼乳制品新功能和丰富营养价值的发现,国内外需求迅速增长。本文分析了全球骆驼乳制品的产业链以及供给、成本和市场情况,结合中国骆驼奶生产、消费与流通实际,提出为促进骆驼乳制品的发展,在产业链前端要大力发展合作社模式;在生产加工环节需扶持生产厂商,加快产品创新和建立品牌;在流通阶段重视电子商务引发的流通革命,探索供应链利益共享机制;在行业内要制定更高层面的行业标准,加强管理净化市场;监管部门要打击仿冒假冒商品,提升消费者信心,逐渐培养消费市场,为西部荒漠地区开创新型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爆发后,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一度下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液态乳制品销售量于4月后开始恢复为同比正向增长,此后乳制品消费总量加快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低温鲜奶消费一枝独秀。近年来,我国低温鲜奶消费呈加速增长趋势,2020年同比增幅达25.6%,增速创历史新高。总的看,近年来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三大因素推动下,低温鲜奶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而疫情下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大奶源生产基地和冷链设施建设,构筑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乳制品在进货、贮存、销售、退市的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乳制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前提是保证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原料乳的安全卫生,所以,原料乳的安全是乳制品生产环节安全的前提。影响原料乳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有害微生物及人为因素等,这些不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原料乳的原料产出、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家乳制品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对京津冀乳制品冷链物流技术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京津冀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2016年京津冀地区乳制品冷链物流综合技术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值为95.3%,无效率因素占4.7%。在影响京津冀乳制品冷链物流效率的因素中,低温乳制品加工倾向和冷链仓储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为正向影响;此外,企业冷库冷藏能力、冷链运输成本和企业管理能力也对乳制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企业冷藏运输能力是制约乳制品冷链物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