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康保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2009和2014年2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解译,获得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以动态度、沙漠化指数、土地重心迁移、转移矩阵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 083.28 hm~2,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均减少,沙漠化指数降低0.003。极重度沙化土地重心向东北迁移19.19 km,重度沙化土地重心仅向东迁移0.57 km。康保县土地沙漠化得到改善,沙漠化程度整体好转。康保县以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为主,半固定沙地和未沙化土地多转变为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动态度为0.47和1.33,面积分别增加2 791.51 hm~2和1 754.73 hm~2。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沙化土地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湖南省沙化土地的成因、状况、程度、危害和发展动态,本文采用GPS、RS、GIS等技术调查分析了湖南省2014年的沙化土地现状和治理情况,并与2009年调查结果相比对,分析了监测间隔期内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演变趋势。结果显示:湖南省沙化土地总面积58 716.32 hm~2,沙化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通过有效治理,五年来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9.88 hm~2,固定沙地、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增加,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以及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均大幅度减少。局部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防沙治沙工作还须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取实测结合TM卫片解译判读,区划图斑进行调查的方法提供沙化土地面积现状及其动态。调查以2004-2014年度沙化土地普查资料做本底,利用近似同期的最新TM影像,对内蒙古翁牛特旗沙化土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翁牛特旗总土地面积为119.02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48.48万hm~2,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73%;在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化土地10.17万hm~2,占沙化土地的20.98%,半固定沙化土地8.83万hm~2,占沙化土地的18.12%,固定沙化土地29.48万hm~2,占沙化土地的60.81%;2004-2014年10年间翁牛特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3.22万hm~2,流动沙地面积减少了22.81万hm~2,半固定沙地减少8.38万hm~2,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7.97万hm~2,这充分说明翁牛特旗土地沙化治理工程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2015年8月调查了川西北壤塘县典型草地沙化土地上的植物种类及生物量。调查结果发现,对照草地物种有10科24种,沙化耕地有12科23种,露沙地有草本12科15种、灌木4科5种,固定沙地有14科19种;随沙化程度的加重,物种数量减少、科数量增多,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先变大,再减少;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对照地沙化耕地固定沙地露沙地(草本)露沙地(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为露沙地(草本)对照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灌木)沙化耕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年的E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的土地沙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与1999年的土地沙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土地沙化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10169.9hm^2(不舍沙化趋势地,下同),占沙区乡(场)土地面积的1.56%,占若尔盖县土地总面积的0.97%。与1999年沙化监测相比,若尔盖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4307.1hm^2,递增率73.46%,平均每年以11.65%速度递增。其中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及沙趋地的增长率分别达到61.20%、72.97%、92.00%和163.40%。  相似文献   

6.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2014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提取2期沙化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研究区5a沙化土地格局变化,以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以轻度沙化为主,沙化程度总体表现为重度逆转、轻度扩展的趋势,到2014年,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 872.8hm~2,重度向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达0.660 7,中度向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为0.635 2;土地利用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并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夹杂其中,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主要转移类型;沙化区土地利用类型2009年以草地和耕地为主,随着林地出现和面积的不断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区演变最为明显;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中,林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省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类型以及沙区林地面积对河南省沙区沙化土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化土地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区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河南省沙区面积正向着可逆的方向发展,但尚有一小部分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丘)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2-17
依据1994—2014全国沙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归纳总结近20年来我国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4年172.89万km~2减少到2014年172.12万km~2;2)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和甘肃等5个典型省(自治区);3)沙化类型以戈壁、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为主;4)沙化程度由极重度沙化逐渐向重度、中度沙化发展,中度沙化向轻度沙化发展。同时,分析了我国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高坡陡,切割强烈;降水丰富,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土层深厚,土体疏松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坡耕地面积逐年增加等是盈江县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盈江县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520.5hm^2,有流动沙地、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改田4个沙化土地类型。通过长期的治理,沙化土地各类型面积及利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发展趋势呈现逆转,沙化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今后需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开发利用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广东省沙化土地分布特点。从治理的技术可治性以及治理经验、建设基础、经济条件、社会认识程度、自然条件等治理条件对沙化土地的可治性进行分析。藉此,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化耕地等不同沙化土地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建立沙化土地监测体系进行治理效果、效益等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12.
一、沙化土地现状 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前沿地带,区域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27.58万公顷。其中,植被盖度小于30%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风蚀残丘(劣地)、戈壁面积共计20.35万公顷,固定沙地面积为9.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吐鲁番市1994年与1999年沙化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吐鲁番市沙质沙漠化发展趋势是:面积增加缓慢,1999年沙质沙化土地总面积比1994年净增994公顷,流动沙地、固定沙地面积减少,半固定沙地面积增加。 根据吐鲁番市气候资料记载,吐鲁番市的风沙很严重。由白杨河南下的强暴风最多的一年经吐鲁番地区8级以上大风竟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三防移动终端设备,根据全国第五次沙化荒漠化监测结果,对大庆市肇源县两次监测结果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总体看固定沙地、沙化耕地、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均减少,防沙治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壤塘县对照地、露沙地、沙化耕地、固定沙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发现:1)0~20 cm和20 cm~40 cm土层中,p H值均随沙化程度的加重逐步升高,而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则逐步降低;2)不同土层之间同种类型沙化土壤p H值差异不明显;除对照土壤水解N外,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含量均表现为0~20 cm土层等于(近似等于)或大于20 cm~40 cm土层的特点。3)各种沙化类型中,土壤上层和下层全K含量变化不大,速效K和有效P含量均表现出对照沙化耕地露沙地、固定沙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若尔盖县土地沙化程度演变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若尔盖县土地沙化演变趋势,为防沙治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若尔盖县1994,1999,2004,2009年4次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采用生物统计学的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沙化程度的演变动态过程。[结果]1994—2009年,若尔盖县沙地以每年11.08%的速率扩展,2009年沙地面积是1994年的4.5倍;不同沙化程度沙地的年均扩增率依次是:极重度(24.49%)轻度(12.03%)重度(7.80%)中度沙化地(6.68%);沙地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75.69%),土地沙化还处于初始阶段,正是沙化治理的有利时期;经过15年的沙化演变后,不同程度沙化地结构发生变化,岀现中度和重度沙化地比例下降,轻度和极重度沙化地比例上升趋势;1994—1999年,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沙化程度保持稳定的沙地比例分别为61.53%,68.77%和83.06%,在时间系列上逐渐趋向稳定;2004—2009年沙化程度减轻的沙地比例是沙化程度恶化的2.23倍,沙化趋势朝着沙化程度减轻的方向演变;在5年的尺度上,土地沙化演变中存在渐变和跃变过程,由于跃变的存在,意味着非沙化土地不一定是最安全的,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会演变为程度严重的沙化地,同样,程度严重的沙化地在人力的治理下可以跃变为非沙化土地。在近年来加强防沙治沙情况下沙化演变趋势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若尔盖县土地沙化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治沙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结论]若尔盖土地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土地沙化正处在初步阶段,正是治理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沙地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自1994年以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增多等因素,沙地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沙地内部活化严重。沙地吞噬草原,危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草原沙化问题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加快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21.2万亩,占牧区6个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15.3%。其中,流动沙地面积13.3万亩,半固定沙地86.9万亩,固定沙地1201.3万亩,露沙地619.7万亩。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650.2万亩。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区林业用地6.6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29%,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的90个旗县。辽阔的地域、丰富的土  相似文献   

19.
我区总土地面积17.7亿亩,其中沙漠、沙地、戈壁6.01亿亩、林地2.39亿亩、耕地7,597万亩、水土流失2.7亿亩、草原13亿亩、有效草场10亿亩,其中60%的农田(即4,567.2万亩)和1/3草场(即3.3亿亩)有沙化问题。现代土地沙化面积1.5亿亩包括在1/3草场沙化面积中。  相似文献   

20.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 842.7 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