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曲线拟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南方大型奶牛场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5种泌乳曲线模型(Wood模型、Nelder 逆多项式模型、WIL模型、混合对数模型和Ali-Schaeffer模型)和4种时间间隔方式(天、周、旬和泌乳月),对海丰奶牛场2009-2010年度980头第1~5胎具有完整泌乳期的中国荷斯坦牛296 895次日产奶量记录进行泌乳曲线拟合,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模型、时间间隔和胎次3个因素对泌乳曲线拟合度及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模型泌乳曲线拟合度变化范围为0.839 7~0.954 1,不同模型和胎次极显著影响泌乳曲线拟合度(P<0.01),时间间隔对泌乳曲线拟合度无显著影响(P>0.05).Ali-Schaeffer模型拟合度最高,Nelder逆多项式模型拟合度最低;不论哪种泌乳曲线模型,第一胎拟合度均显著高于第三胎.不同模型、时间间隔和胎次均极显著影响参数a值(P<0.01),模型极显著影响参数b值(P<0.01),时间间隔显著影响参数b值(P<0.05).模型和胎次均极显著影响高峰产奶量和产奶高峰日(P<0.01).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Ali-Schaeffer模型为适合于海丰奶牛场奶牛的最佳泌乳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胎次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曲线及其拟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2000~2007年度147头中国荷斯坦牛1~5胎次(333个)完整泌乳期记录,分析了各胎次月平均产奶量和累积产奶量的变化规律,用Wood模型对月平均产奶量泌乳曲线,用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及S型模型对累积产奶量泌乳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第1胎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上升慢,泌乳高峰低,下降也慢,而第2~5胎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上升快,泌乳高峰高,下降也快;各胎次累积产奶量泌乳曲线基本类似,第1、5胎产量低,2、3、4胎产量高;Wood模型对1~5胎次各泌乳月平均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分别为0.152、0.054、0.036、0.001、0.089;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对不同胎次累计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均在0.7以上,S型模型对各胎次累计产奶量泌乳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8。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比较Wood模型和AS模型对荷斯坦奶牛不同胎次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探究泌乳期内产奶量的变化规律。选择中原地区两个规模化牧场374头中国荷斯坦牛2006-2018年的产奶量记录,使用NLS语句拟合其泌乳曲线并利用AIC比较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3胎AS模型的AIC值较低,2胎Wood模型的AIC值较低;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二级参数不同:1胎泌乳高峰日晚、高峰产奶量较低,但泌乳持续力强,2至4胎次泌乳高峰日早、高峰产奶量较高、泌乳持续力较弱;不同牧场间泌乳曲线二级参数也有差别。结果提示,AS模型为1、3胎最佳拟合模型,Wood模型为2胎最佳拟合模型;头胎牛和经产牛的泌乳曲线差别较大,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应分群饲养,根据各自不同的泌乳特点供给泌乳期营养。  相似文献   

4.
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新疆褐牛产奶量校正系数,收集了新疆褐牛17 962条月测定记录。采用5个数学模型(Wood不完全伽玛函数模型、Nelder逆多项式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六次)、Ali-Schaeffer模型和Wil mink模型)通过SAS(8.1)软件的非线性过程(NLIN)对泌乳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5个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34 0~0.921 4,确定逆多项式模型为新疆褐牛泌乳曲线最佳拟合模型,绘制了不同胎次的泌乳曲线,制定了一套不同胎次的泌乳天数产奶量校正系数。结果提示,新疆褐牛泌乳高峰日出现在20~50 d,第一胎泌乳高峰值最低,第三胎泌乳高峰日来得最早;随胎次的增加,母牛产奶量不断提高,在第五胎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平均305 d产奶量为4 445.3kg。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某奶牛场奶牛泌乳曲线拟合及泌乳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某奶牛场奶牛群的产奶性状,旨在揭示相应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今后牛群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利用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采用SAS系统对4个奶牛场1 954胎产奶量的测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泌乳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成功拟合了牛群1~8胎的泌乳曲线,8个曲线方程的相关指数(R2)都在0.89以上,所拟合的泌乳曲线方程可靠性高.[结论]几乎所有胎次的泌乳奶牛产奶量都呈现了产奶量随泌乳月份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高产月份的产奶性能未充分表现.不同胎次的产奶量变化规律也不明显,高产胎次的高产性能表现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收集宁夏地区1997—2018年63个奶牛场16.9万头荷斯坦牛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从个体和群体水平拟合泌乳曲线,旨在探析我国高产奶牛群的泌乳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WOOD不完全伽马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获得模型参数a、b、c以及二级参数泌乳持续力、高峰奶量、高峰日和305 d产奶量,进而采用线性模型分析胎次、产犊季节、初产月龄、出生年份和牧场规模等因素对泌乳曲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峰奶量为42.18±8.66 kg(平均值±标准差,下同),高峰日为86.15±42.88 d,305 d产奶量为10 023.98±2 139.89 kg。胎次、产犊季节、初产月龄、出生年份和牧场规模对宁夏奶牛泌乳曲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头胎牛产奶量极显著低于经产牛,夏季产犊奶牛的产奶量显著低于其他季节,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产奶量最高,牧场规模低于500头与高于500头奶牛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峰奶量与305 d产奶量随出生年份的增加而增加。这些研究结果为规模化牧场精细化管理和群体遗传改良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乳牛产乳量与几项系统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武汉市武昌奶牛场、八一奶牛场 1995~ 1999年 5 6 3头荷斯坦牛的产奶量记录为材料 ,采用多项式回归法 ,研究了武汉市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其泌乳天数、胎次和产犊月份 (季节 )几项因素之间的一元回归关系以及与年—季、胎次和泌乳天数之间的多元回归关系。得出了 4个最优回归方程 ,其拟合度 (R2 )分别达到 0 95 6 (P<0 0 1)、0 990 (P <0 0 1)、0 988(P <0 0 1)、0 5 6 3(P <0 0 5 ) ,并据此制订了武汉市乳牛产奶量的校正系数表 ,供生产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疆哈萨克马的泌乳规律,本实验以新疆富蕴县和布尔津县放牧状态下的哈萨克马(3~5胎次)为研究对象,最终收集得到57匹马3 420条泌乳期记录,分析比较Wood模型、IQP模型、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ML模型4个模型对哈萨克马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利用SAS 9.4软件对4个模型的参数进行拟合并计算拟合度,然后通过最佳拟合参数列模型方程,将每个时间点代入方程中得到产奶量,最终绘制泌乳曲线,同时计算校正系数。结果显示:4个模型对哈萨克马3个胎次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均较好,Wood模型的拟合度(R2)在0.817 9~0.972 9,IQP模型的拟合度在0.967 6~0.985 5,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在0.989 1~0.993 0,ML模型的拟合度在0.9651~0.9736,其中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其他3个模型,为新疆哈萨克马第3、4、5胎次的最佳泌乳曲线模型,拟合度分别为0.993 0、0.989 1、0.991 1,同时利用六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绘制出新疆哈萨克马的泌乳曲线,并制定出新疆哈萨克马3~5胎次产奶量的校正系数。根据泌乳曲线可得出,哈萨克马产奶高峰出现在泌乳的第60~70天,且产奶量大小依次为第3胎次第4胎次第5胎次。本研究可为高产哈萨克马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山东东营地区2个牛场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680多头牛的7 414条DHI数据,分别统计了两个牧场全群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各胎次和各泌乳阶段平均产奶量及全群高峰日和高峰奶量等常用指标。通过对两个奶牛场泌乳曲线的峰值、波形变化等特征分析,结合高峰奶和高峰日等指标,找出牛群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 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生产性能和工业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冷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将变得愈来愈突出。冷热应激可使奶牛的应变能力降低,发病率增加,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水平,造成奶牛生产上的重大损失。为了找出冷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笔者对塘沽奶牛场的(2000年10月~2005年10月)的奶牛产奶量记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冷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防治措施。1冷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1.1冷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依次为1、2、11、12月份,而从每月平均泌乳量来看,低于平均泌乳量的月份从低到高依次为1、2、…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规模化牧场测定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估计不同地区305 d校正产奶量对应泌乳天数(DIM)的校正系数与胎次校正系数。利用Wood(不完全伽玛)模型对来自不同温度带9个参考群11 749头荷斯坦奶牛2010-2020年间的683 160条测定日产奶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计算头胎牛和经产牛1~305 d泌乳天数对应的校正系数,分别分析参考群和验证群305 d校正产奶量和305 d实际累积奶量的差异;利用SAS 9.2中混合线性模型对1~6胎至少有前5个胎记录的牛估计305 d奶量的胎次效应值,并计算1~6胎各胎次的乘法校正系数;比较传统系数和新系数校正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中,泌乳曲线方程的拟合度R2范围分别为0.4593~0.4913和0.5796~0.6341,泌乳高峰日分别为79~85和53 d,泌乳高峰奶量分别为33.1~34.4和46.0~48.6 kg;②对于参考群,头胎牛和经产牛校正系数分别在泌乳≥90 d和泌乳≥30 d基本趋于一致,头胎牛和经产牛泌乳≥60 d的305 d校正产奶量均趋近于305 d实际累积奶量,奶量差值分别在100和200 kg以内;③对于验证群的305 d校正产奶量,头胎牛泌乳≥150 d和经产牛泌乳≥180 d的泌乳天数校正系数适用性更佳,305 d校正产奶量与305 d实际累积奶量比值高于79%;④1~6胎的胎次校正系数分别为1.2121、1.0380、1.0063、1.0000、1.0220和1.0290;⑤与传统系数相比,新泌乳天数校正系数校正效果更好,头胎牛和经产牛新系数校正的305 d奶量较305 d实际累积奶量相差分别在900和700 kg以内;利用新胎次校正系数,2~4胎产奶量可较为准确地校正到5胎成年当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定期更新305 d校正产奶量的泌乳天数与胎次校正系数,便于准确地将不同泌乳天数、不同胎次状态下泌乳牛的产奶量调整到同一基准上,从而更好地比较奶牛个体泌乳性能的高低,为牧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前言奶牛泌乳的高峰期一般在产后15~20天或至2个月,高产牛可延续至3个月,以后产奶量逐渐下降,每月下降约为5~7%,到泌乳后期产乳量则急剧下降。可是在武汉市东西湖牛奶公司三个奶牛场中却存在这种情况,产奶牛处于泌乳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季节变化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上海地区季节性变化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笔者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基础产奶量数据共17284牛次,分析季节变化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1和2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高,7、8、9和10月份分娩的母牛产奶量较低,其他月份居中;10、8、7和9月份4个自然月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其中9月份最低,而其他各月份差异不明显;奶牛分娩后不同泌乳月份产奶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3、4、1、5、6、7、8、9、10和大于10个月龄。季节对奶牛的产奶性能有明显影响,应根据季节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任务和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同时建议对奶牛的DHI记录也应考虑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 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三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 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全国2020年18 个省份201 个规模奶牛场月度繁殖和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确定不同月份下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5—6月成母牛受胎率、怀孕率开始下降,7、8月明显下降,9月仍较低,其中7—9月,2胎、3胎及以上牛只受胎率明显低于1胎(平均低4.3~5.1 个百分点);(2)1—12月后备牛怀孕率、受胎率相对稳定,6—8月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泌乳牛单产在6月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50~0.90 kg,泌乳牛峰值产量在6月之后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经产牛下降幅度较大,头胎牛下降幅度较小。因此,为减少奶牛受不同月份热应激影响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建议不同地区奶牛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优化配种方案,改善营养与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产奶量差是奶牛个体同一胎次前后2个泌乳月产奶量的差值,可准确反映产奶量变化情况。为探究影响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因素,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5-2018年55 193头次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4个因素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奶量和产奶量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不同胎次、测定年度和产犊季节的荷斯坦牛总产奶量在第2个泌乳月增加最快,产奶量差为8.79kg;头胎第6泌乳月、二胎第7泌乳月和三胎及以上第6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86kg、-4.59kg和-6.13kg;2015-2018年4个测定年度中,第10、第6、第7、第6泌乳月产奶量降低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26kg、-4.98kg、-4.44kg和-3.56kg;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4泌乳月、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12泌乳月、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9泌乳月、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6或第7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是-4.34kg、-4.71kg、-5.36kg和-5.40kg。此外,产奶量差与泌乳持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犊间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泌乳天数、高峰奶、乳脂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产奶量差作为衡量奶牛产奶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可为牧场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增加挤奶次数对不同阶段泌乳奶牛产奶量的提升,找出最佳挤奶管理方案,为有效提升牧场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泌乳牛只随机分为两组,保证不同胎次、不同产犊阶段平均泌乳量相当,分组后两组分别保持3次挤奶和4次挤奶1个月。对牧场不同挤奶次数奶牛泌乳量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奶牛泌乳量(P<0.05);泌乳量高于45 kg奶牛增加挤奶次数对产奶量的提升,显著高于泌乳量低于45 kg的奶量(P<0.05);增加挤奶次数显著提升头胎牛产量2.33 kg,二胎牛产量2.31 kg,三胎及以上牛奶产量2.78 kg(P<0.05);不同泌乳阶段,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高泌乳初期及产奶高峰期的产奶量(P<0.05)。[结论]增加挤奶次数能有效提升奶牛泌乳量,对高产及处于产奶初期及高峰期的奶牛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陕西省西安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第二奶牛场1990年~2002年间249头已淘汰奶牛的胎次及产奶量记录等资料,对奶牛的生产寿命即第一胎次至淘汰的泌乳天数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的生产寿命与终生产奶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奶牛的使用年限和产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曲线相关(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不同胎次产奶量以第5胎次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