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犊新蛔虫病是由牛新蛔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内导致犊牛消化紊乱的寄生虫病,引起腹泻、腹痛、消瘦、贫血以及肺脏病变等.此虫仅寄生于6月龄前的犊牛,引起犊牛下痢,大量感染时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2.
犊牛腹泻是养牛业中常见疾病,也是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其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其中寄生虫性腹泻在生产中更为常见,引起犊牛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犊牛新蛔虫、球虫、莫尼茨涤虫。现就笔者临床对犊牛寄生虫性腹泻的施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犊牛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犊牛肠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本病以腹泻、下痢和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呈季节性、散发性流行,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实际生产中由于不重视该病,常引起误诊,造成犊牛死亡,给养牛业造成较大危害。现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病因病牛和带虫牛是犊牛球虫病的传染源,病牛体内的球虫经  相似文献   

4.
犊新蛔虫通常多寄生于4-5月龄犊牛小肠内,引起肠炎,腹泻,腹部膨胀,腹痛及消瘦,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本病流行很广,死亡损失严重,尤为30d龄、60d龄以内牛犊受害最大。所以,应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病由毛首科(Trichocephalidae)的猪毛首线虫(T.Suis)寄生于猪盲肠结肠粘膜内引起仔猪拉稀的一种线型寄生虫捐猪毛首线虫虫体呈乳白色(雌虫常因子宫含有虫卵而呈褐色),鞭状,前端呈细长的丝状,约占全长的2/3,内为由一串单稀两阿围绕着的食道故称为毛首线虫;后部粗短为体部,约占全长的1/3,内含生殖器官及肠管.雄虫长20—50毫米,后端卷曲整个虫体外形很像鞭子,又有鞭虫之称;雌虫长39-53毫米,后端钝直。,又因此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各地猪都有寄生,对仔猪危害很大,引起食欲减退、肠炎、腹泻、顽固性腹泻、消瘦、贫血、感染严重时可造成死亡:断奶后至5月龄仔猪感染率最高,也可因猪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使死亡率增高,本病例就是引起沙门氏杆菌感染造成仔猪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由于治疗不当、不及时,常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笔者将犊牛腹泻病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与病因分析1、犊牛副伤寒庆丰农场是犊牛副伤寒流行区,由于多年预防注射,已得到有效制止,该病与大肠杆菌及消化不良在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上均不同,病畜发病明显,体温40~41℃,脉搏、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初期有咳嗽、结膜浆液性炎、充血,有些流  相似文献   

7.
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犊牛呈多发,发病犊牛多为60日龄以内,成年牛多为带虫隐性感染,以地方性散发式流行。球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容易同细菌病毒性肠炎相混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犊牛弓首蛔虫病是由弓首科弓首属的牛弓首蛔虫寄生于牛犊小肠内而引起的以肠炎、腹泻、腹部膨大和腹痛为特征性症状的寄生虫病。初生牛犊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养牛业危害很大。1995年笔者相继在南阳卧龙区、唐河县确诊了该病的存在,但未进一步调查整理。经查《南阳地区畜禽疫病志》,未曾记载该病的存在,笔者也未曾见当地有该病的报道。2001年以来,从诊治的59头牛犊腹泻病例中确诊由牛弓首蛔虫致病16头,占牛犊腹泻病例的27.12%,其中死亡1头。  相似文献   

9.
孙成 《现代农业》2015,(2):107-109
犊牛腹泻是犊牛一种常发病,也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病源菌。大肠杆菌在牧场环境里普遍存在。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肠炎或败血症状常管理不严,不及时消毒和清洗导致新生犊牛容易接触大量大肠杆菌,增加感染机会,导致1~20日龄犊牛的死亡。根据症状诊断为犊牛腹泻后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治疗,首先为预防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和补充水分,经常采用电解质调节药(5%碳酸氢钠)和低浓度葡萄糖溶液;其次针对病原菌,采用抗微生物药(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6毫米,加上翅长为2.9~3.3毫米。身体淡黄色,头顶上有两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复眼黑色,雌虫颜色淡,雄虫颜色深。若虫体长0.5毫米,体呈白色,复眼红色,2~3龄时体呈菱形,体长约2毫米。卵为乳白色,长约0.6毫米。  相似文献   

11.
犊牛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寄生于4—5月龄以下犊牛小肠而引发胃肠症状的寄生虫病。水牛、黄牛及其乳牛均可被寄生。本病流行很广,死亡损失也极严重,尤以1月龄、2月龄以内犊牛受害最烈。 犊牛新蛔虫有两种感染方式:一是母牛吞食侵袭性虫卵后,虫卵在母牛体内发育为幼虫。当母牛怀孕8个半月左右、体内的幼  相似文献   

12.
<正>犬蛔虫病是由弓首科弓首属中的犬弓首蛔虫和蛔科弓蛔属中的狮弓蛔虫寄生于犬(猫等也可寄生)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主在危害1~3月龄的幼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蛔虫病还是幼犬肠套迭的主要因素之一。1病原犬蛔虫(犬弓首蛔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1个小胃。雄虫长50~110mm,尾端弯曲;雌虫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本省建湖、盐城、无锡、吴县等地发现鞘翅目叶(虫甲)科角胫叶(虫甲)属食害麦田杂草的益虫篇蓄角胫叶(虫甲)(Gastrophysa atrocyanea Motschul-sky).该虫有成虫、卵、幼虫、蛹四态.成虫蓝黑色,有光泽.雄虫体长5~5.5毫米,雌虫体长6.5毫米左右.触角串珠状,11节,长1.5毫米;鞘翅肩角突出,头部插入前胸前缘,胫节无距,基节窝不分割腹板;前、中、后足胫节末端呈角状向外侧伸出,故称角胫叶(虫甲).雌虫产卵期腹部肥大,尾端裸露在鞘翅之外.幼虫体长6.5~8.2毫米,黑色,体节有突起的疣毛,气孔9对.裸蛹,桔黄色,长4.5毫米,前胸背板靠前缘有10根刚毛,并列似“一”字形,前胸背板后缘有9根刚毛分散排列.卵长椭圆形,乳黄色,光滑,长0.8毫米.  相似文献   

14.
犊牛奶泻是指吮乳小牛发生腹泻的一种病症,1月龄犊牛最易发病.1.发病原因本病多因母牛产后瘀血未尽,恶露持久不净;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毒入血,传之于乳汁,犊牛吮后,热积胃肠,清浊不分,粪奶交杂而下;或因母牛使役之后喘息未定,犊牛急吮热乳,停于胃肠不化,发生热泻;或因饲养管理不善,受贼风或穿堂风吹袭,致使犊牛外感风寒;或饮污浊冷水,寒湿人侵脾胃,寒湿困脾而致寒泻;或犊牛在胚胎时期由母体胎盘感染犊新蛔虫,而致虫泻.另外,幼犊误食粪便或其他污物,或母畜患有乳痈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15.
南阳人有传统养牛习惯。但人们常常只重视成牛,而对犊牛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犊牛的拉稀病更是存在很大误区。本文从犊牛拉稀的表象详细区分肠炎与蛔虫的不同.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从而帮助人们正确饲养好牛,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犊牛腹泻是一种急性、肠炎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为特征。由于治疗不当,常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真情非洲菊叶丛较紧凑,宽叶型,叶裂较少且较浅,叶尖渐尖,叶片长15~25厘米,叶背披茸毛。花序梗高出叶丛,披有茸毛,花梗长40~60厘米、粗6.5毫米,耐弯茎,顶茎部略带暗红色。花总苞盘状,头状花序单生。花为半重瓣或重瓣,外轮舌状花红色、4~5轮、长2~3毫米;内部管状花多层、长5~8毫米,花瓣分层明显。花形平展,花径10~11厘米。管状花里的  相似文献   

18.
1 病原特征 羊肺线虫病是由于线虫寄生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乃至肺部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中网尾科线虫较大,为大型肺线虫,虫体呈细线状,乳白色,黑色肠管穿入体内,雌雄异体,雄虫长0.3~0.8厘米,雌虫长0.5~1.1厘米,致病力强,在春秋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可造成成年羊特别是羔羊大批死亡.原圆科线虫较小,长为0.1~0.3厘米,为小型肺线虫,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正蛔虫是人所共知的感染家畜的肠道大型线虫。在家畜中发现的虫体长自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口有3片唇,1片背唇,2片亚腹唇,雄虫尾部常弯向腹面。有些属有颈翼,使虫体前端呈箭头形,故有弓首属和弓蛔属之称。不同属的蛔虫发育到感染性阶段仅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卵壳内的单细胞发育到感染性阶段需要几天至几周不等,取决于虫体的种类和外界温度。有许多属寄生于水生脊椎动物,这些蛔虫最初都有自由游动的幼虫阶段,而且  相似文献   

20.
<正>鸽常见的线虫病主要有蛔虫病、毛细线虫病、四射鸟圆线虫病等。1鸽蛔虫病鸽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中的鸽蛔虫寄生于鸽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1.1鸽蛔虫虫体特征鸽蛔虫虫体淡白色,呈圆柱形,两端狭小,角皮具有横纹,颈部具有侧翼。头端钝,口孔圈有3片唇。背唇有2个双乳头,侧腹唇各有1个乳突和2个小乳突。食道简单,后部稍扩大。雄虫长23.2~34.6mm,尾部削尖,具有狭小的尾翼。肛前吸盘类圆形,与肛门距离为0.34~0.40mm,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