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褐天幕毛虫危害指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天幕毛虫在东北地区一年一代,分龄期记录幼虫食叶面积,根据杨树人工林的受害阈限为失叶40%,计算出每平方米面积食叶40%的老龄幼虫数,17条/m2为危害指标。  相似文献   

2.
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舟蛾是为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南漯河1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蛹羽化,第2代出现世代重叠,第2、3、4代为成灾世代。本文详细记述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3.
杨扇舟蛾是湘北平原湖区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主害代第3~4代(6~8月),每头幼虫的平均危害量分别达到143.27 cm~2和141.42cm~2。人工模拟第3代幼虫的危害状况,受害1次就能对当年材积生长造成极显著影响。经测定分析表明,50%的失叶量为受害的允许临界值。并确定第2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100片叶,第3~4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100片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58株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小黑杨、白城杨、双阳快杨、美×青、小叶杨五个品种的叶面积、鲜叶重与胸径回归方程。得出株下小样方虫口与全株虫口的回归预测式和以杨梢叶甲越冬后老熟幼虫作为成虫期咬掉落叶的预报因子,进而得出杨梢叶甲老熟幼虫密度的危害指标:小黑杨23头/m~2、白城杨34头/m~2、双阳快杨40头/m~2、美×青18头/m~2、小叶杨31头/m~2。  相似文献   

5.
迹地吉丁(Melanophila acuminata de Geer)在河北承德1a发生2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4月底至6月越冬代成虫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月初第一代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旬至8月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6.
连栽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栽杨树人工林林木和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了解杨树人工林碳汇能力,笔者对江汉平原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分别为30.83 t/hm2和24.63 t/hm2;土壤碳储量(0~20 cm)分别为39.29 t/hm2和29.09 ...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杨扇舟蛾发生与危害及预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是湘北杨树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代,主害高峰是3和4代。平均每头幼虫终身食叶面积为128.466平方厘米,损叶面积为142.371平方厘米。不同龄期的食叶面积随龄期的增长接近指数曲线,回归方程为y=0.7479~(1.41x);r=0.997。雌蛹重与产卵量呈直线正相关,直线回归予测式y=-551.74+6.19x:r=0.989。  相似文献   

8.
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市林业的发展,杨树育苗面积逐年增大,近几年在杨树苗圃地棉铃虫发生严重,造成幼苗断头、多头,严重影响了苗木质量和产量。6月上旬在前茬作物为玉米的杨树苗圃地调查显示:苗木密度为3700株/667m2,虫口密度为每0 1头/株,苗木受害率为15%,蛀头苗为3 5%。为了防治该虫,提高防治效果,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壮苗,我们对杨树苗期棉铃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1 棉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1 1 生物学特性 棉铃虫在我市每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第1代5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扇舟蛾在安徽北部一般一年4代,以蛹在茧内过冬,越冬蛹一般5月份羽化出成虫,成虫羽化后不久交尾产卵.第一代幼虫6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二代幼虫7月份进入危害期,第三代幼虫8月份进入危害期,第四代幼虫9月份进入危害期,10月下旬老熟幼虫沿树干向下爬至地面寻找枯枝落叶吐丝缀叶化蛹越冬.随着杨树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蒙城及周边地区杨扇舟蛾危害日显突出,杨树每年凶杨扇舟蛾危害,叶片被蚕食,光合作用降低,林木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林木生长量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杨扇舟蛾的危害,减少林农的经济损失,探索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防治技术,蒙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在省业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了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杨扇舟蛾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对速生丰产林4-22cm径阶杨树蓄叶量、叶面积、杨扇舟蛾食叶量、人工模拟摘叶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胸径D与杨树单株叶面积S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S=1.491D^1.2681(相关系数r=0.975),失叶强度与杨树材积年增长量的回归模型为V=0.0038—0.0028x-0.0004x^2(相关系数r=0.9865),确定杨树的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为失叶40%,杨树失叶强度的经济阈值为0.184,根据D、S的关系式,得出杨扇舟蛾幼虫理论防治指标E与胸径D的关系式为E九=28.5104D^1.2681,E阈=17.4864D^1.2681,根据E、D关系式,计算出不同径阶杨树杨扇舟蛾幼虫虫口密度的防治指标,结合各径阶杨树树冠投影中杨扇舟蛾幼虫折算系数及生命表推算出杨扇舟蛾1~4代幼虫达到防治指标时所对应的单位树冠投影中越冬蛹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结果表明,锥盾菱猎蝽在湛江1年发生2代,以5龄若虫越冬;平均历期第一代为131.5d,越冬代为210.5d.若虫或成虫每天可捕食1~2龄马尾松毛虫幼虫1~6头。  相似文献   

12.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是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我们对越冬代,第1代幼虫防治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生期测报采用物候法、温度指标、历期法及有效积温法,发生量测报通过有效基数调查和查蛹、查卵方法对越冬代和第一代幼虫分别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主要害虫之一。杨扇舟蛾是一种食叶性杨树害虫,取食树叶,严重影响杨树生长。该虫在澧县1年发生4代,对杨树危害很大。该虫以蛹在枯叶内、地被物、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甸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至9月第四代幼虫期到来。10月底化蛹越冬。杨树叶全展开时,即为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4.
赭色松毛虫在浙江西部拔海300-600米的次生林中为害马尾松,针叶食光后亦取食松梢及树皮。一年发生二代,以4-5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及7月为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猖獗为害期。第二代幼虫子11月下旬越冬,老熟幼虫下树在灌木杂草丛中结茧,可人工采茧防治;3龄前幼虫期用“621”烟雾剂防治,效果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辉南县森防检疫站应用速杀丁和滑石粉制成毒笔,每年四月下旬在越冬代幼虫上树前和十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准备下树越冬时,用毒笔在树干下部画两道毒环。两环间相距10—15cm为宽。该站在500亩落叶松人工林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防治效果达到86.8%。每只毒  相似文献   

16.
白杨叶甲在河北省平泉县1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和表土内越冬,4月中旬杨树发芽时开始上树取食危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6月初开始化蛹,6月10日左右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卵,7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蛹,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9月下旬成虫下树越冬。  相似文献   

17.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人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  相似文献   

18.
研究危害指标为制定防治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确立了杨树人工纯林三个品种的叶面积与胸径回归方程式,并规定了以每平方米叶面积载虫量为虫口密度单位。确定了白城地区杨树人工林受害允许水平为失叶40%,并测定出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innaeus、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杨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和黑带双尾舟蛾Cerura uinula felina(Butler)的食叶量,确定它们的危害指标为每平方米叶面积载老龄幼虫量分别为16、11、28、7.6和5头。  相似文献   

19.
广西新松叶蜂的寄主为云南松,观察记录了广西新松叶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广西新松叶蜂在云南省邱北县1年发生2代,以2龄、3龄及少数4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将其卵产于松针上,4月下旬卵开始陆续孵化出幼虫,10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出现在10月下旬,第二代幼虫于11月中旬开始孵化,并以发育不整齐的幼虫越冬.广西新松叶蜂在每天的12:00~15:00时成虫羽化最多,第二代成虫的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雌雄性比为1:0.8,卵的孵化率为83.1%.  相似文献   

20.
白杨叶甲在吉林省延吉市1 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上树危害杨树树叶,6月中旬后新孵化的幼虫开始危害杨树树叶。利用48%乐斯本乳剂1 0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成虫和利用1 5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6%和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