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今农业生产存在着科技发展不平衡,技术信息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产供销一体化进程缓慢。致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存在一定困难。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在于领导科学决策。依靠一手抓政策落实,一手抓科技应用,突出把国家政策始终贯穿予先进科技应用的全过程之中,强化“以科技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加工企业为后盾”的政府、科技、市场、生产者“四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政策风     
《农家致富》2004,(22):48-48
拖拉机登记出新规;棉花检验体制将有重大改革;江苏新增国家农业开发投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年内到位;南京被征地农民将有“退休金”。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建立较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技术和信息快速传递,切实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牡丹江市建立农业110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农民搞好信息和技术服务。一、建设目标实现农业信息和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零距离的指导,实现技术人员与农户的技术和信息互动,使农民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解决生产中的技术、供求信息、农村政策法规和农民负担等问题。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满足农民需求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开展农业110服务为手段,调动各有关单位为“三农”服务的积极性,密切协作,达到“五…  相似文献   

4.
关于陕西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收入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陕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单产偏低;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升级缓慢,劳动力转移水平低;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弊端。通过研究提出实现陕西农民增收的途径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改善生产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健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升级;构筑农业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服务体系,壮大了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提升了农业结构层次,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创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数量增加较快,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启动农村市场一直未有效解决的最根本障碍在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城市的过度投资和农村的投资严重不足,使得工业农业反差愈来愈大。文章指出,直接对农民进行生产投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再造市场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启动农村市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7月 ,湖北省当阳市创办了湖北省首家“农业110” ,并以当阳市农业 110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四位一体”农业 110服务体系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它以当阳市农业 110服务中心为主体 ,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和新闻媒体为依托 ,采取农业咨询热线电话、“农业 110”信息网 (http :/ /www .agri- 110 .com)、《农民之友》电视节目和《农业 110》报纸等“四位一体”的运作方式 ,围绕农业种、养、加、销诸环节提供全程系列化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运作 ,当阳市的“四位一体”农业 110服务体系已…  相似文献   

8.
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人口转移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余杭区8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超过60万,占77.3%。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小农意识强,小富则安、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为此,余杭区从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区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各部门通力协作,创建农民教育培训新体系,系统地开展对各类农民的培训工作,每年教育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从而使农民的整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激发了云南曼听村与贵州西江村的农民投资热情。农民投资主要涉及农家乐、经济作物或副业以及餐具消毒加工等。实质上,农民的这些非农投资最根本动因在于生存压力,这是一种生存理性选择。其后,农民投资的追加,则是市场化下农民的经济理性选择。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的行动也表现出一种社会理性选择,即农民的“满意原则”。总的说来,以寻求生存为初始点,农民一旦超越生存理性选择后,取向就转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即最优原则,进而呈现出“满意原则”,这是是农民从生存理性选择,通过经济理性选择,向社会理性选择的跃迁过程,是农民真实地展现其生存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投资政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筹资投劳是项目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比例的农民筹资投劳有效增加了项目资金总量,增强了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责任意识,能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正常实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奉贤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服务“三农”的宗旨,强化利用促建的推进机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站和农村信息员等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新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以及经济、政治形势等知识和信息进村入户,逐步构建农民的“网上社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建立较完善的区、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培训农村专业信息员180名,60%的规模种养大户能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发布信息,80%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网站。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奉贤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效及其发展对策作一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是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致富项目。“要想富种蘑菇”的一句口头禅,已使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它的生产特点是栽培场地广泛,原料来源容易,经济效益显著。在农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和农村剩余资金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加速农民的致富步伐。因此,食用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收入低,农民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2007年为例,因自然灾害影响,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比上年下降0.4%。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减少。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市场扩大,但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粮油菜的消费支出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的比重由2001年的45%下降到2007年的33.7%。传统的农业又解决不了农产品市场扩大的问题。农业收入不能迅速提高,农业现代化投资的效益必然下降。农业有限生产资金就会转向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4.
“只有将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换回‘真金白银’,农民才算增收。如今已经没有种不出来的农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农产品,不关注流通的农业是一个不完整的农业,所以关注‘三农’,一定要关注流通,关注销售,关注市场。”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存在着有学历,但对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却不多,有的青年农民不掌握农作物种植要领,不懂得农业管理技术的现象十分普遍,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铜仁市现存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培训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杨政水  罗刚 《农技服务》2012,29(2):244-246
在分析铜仁市现存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基础上,对农民获得技术的主要渠道、参加培训的意愿、对培训投资积极性、参加培训的技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民生产经营获得的技术指导主要是县乡农技人员,农民参与培训的愿意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大多数农民对投资培训有积极性,农民最期望接受农业生产专项技术短期培训和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着“领头羊”作用,也对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颇受一些问题的困扰,主要存在“四不”现象:一是利益联结不紧,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三是管理方式不优,网是服务体系不仝。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匠指导不够。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靠龙头激活地头,通过实现“五个对接”,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春市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会城市,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利用数字化信息存在较大的障碍。本文总结了长春市建设“互联网、电话网、卫星网”三网合一,“网络信息服务、电话语音和固网短信服务、农民远程教育服务、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服务”四位一体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实践,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和农业信息怎样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方"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位一体”农村能源模式是中国北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态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它是以沼气为纽带,由蔬菜日光温室、太阳能畜禽舍、沼气池、厕所组成的。实现了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与养殖并举。建立了一个生物种群多样、物流循环畅通、能量转化效益高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