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沼液叶面肥对脱水油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清水)相比,各个配方的叶面肥均能提高油白菜的干物质产量,在N、P、K固定基础上,其中沼液2倍清水稀释+化肥(N:P2O5:K2O=20:10:10),0.2%配方增产效果最好。达显著水平,增产幅度15.77%,且该处理脱水油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也最高。叶面肥对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倍润叶面肥在改善棉株生育期性状、增产增效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不同叶面肥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倍润叶面肥能促进棉花结铃,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的品质,较清水对照增产11 kg/667 m~2,增加产值88元/667 m~2,产量、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类型的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微量元素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大量元素叶面肥)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调节剂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棉花产量,铃数较CK增加0.67个,衣分较CK提高2.68%,棉铃脱落率较CK减少9.41%,单铃重较CK增加0.43 g,产量较CK增加43.2 kg/667 m~2;而施用氨基酸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棉花品质,棉花的上半部平均长度较CK提高1.5 mm,整齐度指数较CK提高2.4%,伸长率较CK提高0.2%,断裂比强度较CK提高3.4。  相似文献   

4.
棉花微量元素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三三团近年来对耕地进行了土壤养分测定,发现低于缺硼临界值的(〈2mg/kg)土壤占被测土壤的33%,处于缺锌边缘值(1~2mg/kg)的占42.2%,处于缺锰边缘值(8.0~15.0mg/kg)的占21.0%,部分棉田已进入硼、锌、锰缺失范围。为验证微量元素肥料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一三三团试验站在棉花上进行的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试验示范,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叶面肥能够使棉花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0.57个,单铃重增加0.79 g,衣分提高1.86%,籽棉产量提高14.3%。施用氨基酸叶面肥与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相比,单株结铃数增加0.36个,单铃重增加0.59 g,衣分提高1.35%,籽棉产量提高4.5%。同时对棉花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棉花上喷施“施乐健百泰”与常规叶面肥60%磷酸二氢钾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施乐健百泰”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年降雨多、积温偏低的不利气候条件下.该药剂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效用。  相似文献   

7.
叶面肥是根据施肥的一种有效补充途径。1995年和199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金必生叶面肥促进烟叶产量提高3.7-8.1%,产值增加5.7-22.1%,改善烟叶品质。投入与产出比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棉区的主产区主要集中于盐城和南通的部分县(市),此区常年植棉面积超过13.3万hm^2,皮棉产量正常年份保持在1125~1350kg/hm^2的水平。近几年,大面积棉花早衰已严重影响着该区棉花产量,一般可造成15%~20%的减产。因而,搞清该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对提高棉花产量、调动棉农种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速乐硼叶面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2012年,一四九团进行了速乐硼棉花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盛花期喷施速乐硼能有效缓解棉花落花落蕾现象,提高成铃率,增加伏前桃比例,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旱地棉花有限补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旱地棉花不同生育期补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补水棉花根系伤流量提高37.5%~56.3%,干物质和叶面积增多,光合势和净光合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29.8%~47.1%。补水比不补水棉花产量增加22.0%~183.8%,其中补水3次>2次>1%>CK,不同干旱年型,有限补水关键时期不同,在前期干旱年型补蕾水,后期干旱年型补花水,补1水(蕾或花)棉花产量过750kg·hm ̄(-2),补2水产量(底+花或蕾+花)过1125kg·hm ̄(-2)。  相似文献   

11.
虽然现行的棉花品种都不抗根结线虫,但是我们还没有对其线虫耐性水平进行评价。如果能鉴定出耐线虫的(产量抑制率低)敏感(线虫繁殖率高)棉花品种,种植这种品种的产量损失就会低于种植耐性更差的品种。本文旨在评价线虫敏感品种对线虫寄生的耐性。在2002年和2003年测定了12种基因型的产量潜力和线虫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2002年的试验中,产量抑制率幅度为18.0~47.3%,在2003年的试验中为8.5~35.7%。虽然在本试验中检测到棉花品种的线虫耐性存在显著差异。但是2年的产量抑制率试验数据表明,在没有抗线虫品种的条件下耐性水平与特定品种的相关性表现并一致:敏感品种并不是一致地表现出耐性,但是抗性种质的表现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百合产量和品质,2012年在百合生产上进行了喷施宝有机水溶叶面肥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宝有机水溶叶面肥能够显著改善百合生物学性状,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产量比清水处理高17.99%,比空白(ck)、对照高14.31%。  相似文献   

13.
双氧水和K+对老化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新亮  汤菊香 《种子》2003,(4):31-32
使用不同组合的双氧水和K^ 对老化棉花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双氧水和K^ 混合处理能明显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0.1%KNO3 0.1%H2O2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豫东潮土区皮棉产量水平70kg/667m^2以上的生产条件下。于棉花现蕾以后至花铃期喷施1.25%浓度的丰满乐液肥1~4次。株高降低11.3~13.4cm。茎粗增加近0.9mm,有效果枝增加0.1~2.1个,单株成铃平均增加1.2个。蕾铃脱落率相对降低12%~15.2%,增产皮棉13.1~23.1k加67m2,增产幅度为18.6%~32.8%(平均25.3%)。不同喷施浓度试验结果,丰满乐不仅使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等产量性状得以较全面改善,而且还使纤维长度增加0.4~3.7mm。总体评价认为,丰满乐以喷施3次更为经济合理,其喷施浓度以不超过1.5%为宜。在同样的生态及技术条件下.丰满乐的增产效应好于其它液肥。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喷施叶面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友  姬虎太 《小麦研究》2000,21(1):17-18,28
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喷施叶面肥,使冬小麦拔节提前,叶片厚而浓绿旗叶功能期延长,次生根增加,叶面系数提高。且其产量构成三要素;成穗数、千粒重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各种叶面肥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惠满丰效果最好,产量为7081.5kg/hm^2,增加841.2kg/hm^2,增幅13.48%。  相似文献   

16.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17.
一四四团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团场,全团共有耕地1.2万hm^2.棉花是其主要的经济种植作物,占总耕地面积的95%左右,是该团经济的支柱产业。棉花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团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团场经济的发展,在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基本成熟。及被农工掌握的情况下,水资源匮乏成为影响一四四团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氮肥用量及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试验,分析了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得出了氮肥在40~240kg/hm^2用量条件下,增产20.17%~150.72%,每kg氮肥增产0.0167~0.0327t稻谷。增产率为0.45%~0.94%。高产处理中(9.35~9.68t/hm^2),有6.95%~8.47%的产量来自于磷、钾肥贡献,纯氮肥贡献率53.82%~55.94%,土壤基础肥力贡献率37.11%~37.71%。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氮肥用室160-200kg/hm^2,增产率较高,每kg氮肥可以增产0.0318~0.0327t稻谷。氮肥施用水平低于80kg/hm^2或高于200kg/hm^2,氮肥增产率下降。在磷、钾肥固定的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施肥量为205.54~210.95kg/hm^2,产量可以达到8.99~9.12t/hm^2。  相似文献   

19.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采用NCⅡ设计,利用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9个转两类抗虫基因(Cry1Ae和API)纯合系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竞争优势明显,各产量性状均具有竞争优势,但子指的优势为负值;皮棉和子棉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两者分别为17.2%和7.9%,皮棉和子棉产量的竞争优势率分别达到86.1%和80.6%。产量性状的优势大小依次为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分别为4.1%,2.1%和0.7%。对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系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4个母本中的两抗虫棉的皮棉和子棉的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优于两非抗虫棉。对这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因这9个纯合系的受体均为冀合321,所以这种配合力的差异是由外源基因作用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