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特安尼克是由四种有效成分(5—硝基邻甲氧基酚、邻—硝基酚、2,4—二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组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液剂阿特安尼克貯存有效期为四年,稀释液要现配现用,不能存放。据试验,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  相似文献   

2.
【目的】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真菌病害,缺乏高抗品种和安全有效的化学杀菌剂。生物防治黄萎病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内生细菌对大丽轮枝菌的拮抗活性和生物防治潜力。【方法】通过16S r DNA与gyr B序列分析,对菌株SZAD1进行鉴定。在平板对峙试验中检测SZAD1对黄萎病菌VD080菌丝生长的抑制能力,通过种子浸泡和灌根检测对黄萎病的防效。制备含羧甲基纤维素或几丁质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来检测菌株能否分泌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并用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法测定酶活性。【结果】SZAD1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ZAD1菌株能显著抑制VD080菌丝生长,种子浸泡法和灌根法处理中SZAD1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60.10%和56.00%。SZAD1菌株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在培养72 h时达到最大酶活性。该菌发酵72 h的上清液抑菌效果最强。加入25 mg·L~(-1)和50 mg·L~(-1)的SZAD1发酵上清液后,液体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的VD080孢子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0.20%和96.53%。【结论】SZAD1菌发酵上清液通过灌根法处理可减少VD080在棉花植株茎部的定植,减轻棉花叶片枯萎程度。SZAD1有作为生防菌控制棉花黄萎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正>硝基氯化苯是农药重要的中间体。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硝基氯化苯总生产能力达到58万吨,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为65.5%,产量为39万吨,与2008年相比略有增加。目前全球硝基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玉米植株性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为评价参数,对硝态氮含量不同的硝基复合肥进行肥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所占比例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时,其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强度及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硝态氮含量为2%的硝基复合肥,且与硝态氮含量为6%的硝基复合肥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硝基复合肥中硝态氮的含量为4%即可较好的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效的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测分析方法,是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风险监测技术手段。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具有分析时间短、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满足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介绍了硝基呋喃类药物种类、特点及其危害,对UPLC-MS/MS技术在水产品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测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究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为N-硝基-2,4,6-三氟苯胺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纸床发芽法、平皿法和水培法,研究了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发芽参数、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的N-硝基-2,4,6-三氟苯胺浸种后,水稻种子的生活力都有所提高,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发芽率升高,根长茎长显著增加。2.5~5 mg/L的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秧苗的主根和侧根在根长,根系比表面积都有促进作用,根系分生更加活跃,根系活力有所增强。低浓度N-硝基-2,4,6-三氟苯胺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化合物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迅速,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棉花研究,二倍体和四倍体棉花基因组测序陆续完成,棉花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关联分析相继涌现,大量的棉花功能基因被分离鉴定。本文回顾了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历程,重点介绍了棉花基因组测序和棉花栽培品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并总结了棉花纤维和腺体发育中的关键功能基因及棉花抗旱、抗盐碱等功能基因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产业形势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多次出现剧烈波动。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棉花生产发展迅速,消费需求强劲,棉花供求关系由基本平衡转入产不足需,棉花进口成为常态,我国棉花产业安全隐患增多。本文在分析国内棉花生产形势和消费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棉花产业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若干振兴棉花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对我国棉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所帮助,推动国家棉花产业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研究了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对棉花群体光截获及棉铃分布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处理为单作棉花、麦棉套作和麦棉连作,重复3次。测定棉花冠层入射光和反射光;调查棉花生育进程。结果为:(1)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连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比单作棉花分别短10天和7天,但开花至吐絮天数前者比后者分别长15天和17天。2017年麦棉套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与单作棉花间差异最大。(2)单作棉花较其他处理棉花光截获能力强,2016年棉花冠层纵向60 cm、横向30 cm处,单作棉花光截获率比麦棉套作棉花高71.4%,比麦棉连作棉花高78.6%。(3)9月中旬单作棉花和麦棉套作棉花铃数从中部果枝分别向下部和上部果枝递减,麦棉连作棉花下部果枝铃数较高。综上,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主要通过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其群体光截获率,最终造成产量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多次出现剧烈波动,而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却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棉花资源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棉花进口成为常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净进口国。为了充分认识我国棉花产业形势和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国内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针对新时期棉花生产发展的目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棉花产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言威 《种子科技》2024,(3):119-121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确保棉花产量的同时也使病虫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花的品质。基于此,以棉花病虫害防治思路为切入点,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棉花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是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区域,切实保证棉花的产量至关重要,棉花种植面积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学方法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选择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5个变量分析其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棉花种植面积有着积极的影响,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对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反向作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棉花高产稳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棉花栽培经验,发现要想实现棉花高产高效生产,应当充分考虑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特点,因地、因苗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为棉花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棉花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创造更大的种植收益,推动棉花种植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面积较大,分布广,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在棉花不同生育期滴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棉花生育期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棉花黄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沧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5万hm2左右,棉花是本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效益和比较效益逐年下降,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棉花相关行业的安全与发展,如何稳定促进棉花生产,保障棉花产业安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依据本区气候条件和棉花生产现状,规划好棉花育种目标,实现棉花品种的不断更新,将是未来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棉花学报》2011,23(2)
《棉花学报》(双月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办,中国棉花杂志社编辑出版,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棉花学术类期刊。1《棉花学报》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疆棉花种植中仍需加强优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棉花种植的特点入手,对棉花优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实现棉花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保障,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棉花间套作体系是缓解我国黄河流域棉花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的主要策略,但目前对棉花间套作体系下棉花的增产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棉花与小麦、大蒜和花生间套作,并对其根系分别采取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处理,从而研究在隔根处理下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对棉花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1)隔根处理下的不同作物与棉花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试验中棉花间套作体系均体现出间作优势,且在小麦/棉花套作和大蒜/棉花套作的体系中,小麦和大蒜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大于0,小麦和大蒜在共生期内是优势种;花生相对于棉花的资源竞争力小于0,在花生/棉花间作体系中,棉花是优势种。(2)在棉花盛蕾期,单作棉处理的棉花的叶、茎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多于其他3个处理,而在花铃期后,间套作体系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单作棉处理,间套作体系中的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棉处理。(3)盛蕾期和初花期,单作棉的茎、叶器官的分配率高于小麦套作棉花、大蒜套作棉花和花生间作棉花处理,在盛花期和盛絮期,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下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率的差异与茎、叶器官相反。相关研究结果可...  相似文献   

19.
农发行总行下发了《关于做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行认清形势,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通知》指出,作为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棉花购销企业是农发行的重要客户群体,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与农发行棉花收购信贷业务息息相关。各级行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棉花质量检验改革对棉花收购贷款的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对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认识,周密谋划,提早研究和完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文广 《种子科技》2005,23(3):164-165
提高棉花单产的首要条件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良种,棉花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棉花生产.棉花是双子叶作物,顶土能力差,一播保全苗是棉花增产的关键.因此,棉花的播种质量与产量表现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如何提高棉花繁种质量与产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