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伏令夏橙’实生苗为材料进行原位转化体系建立及优化。首先,研究侵染部位对原位转化效率的影响:使用带有PBI121载体的农杆菌分别侵染5周龄‘伏令夏橙’实生苗上胚轴切口、顶芽切口(保留/去除真叶)2次,共培养3 d后进行抗性筛选及暗处理,7周后提取叶片DNA用于转基因植株PCR鉴定;之后,以上胚轴切口作为侵染部位进一步研究苗龄对原位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周龄上胚轴切口再生率为93.10%,转化率为20.68%;保留/去除真叶后侵染顶芽时,再生率分别为81.74%和94.55%,转化率分别为19.09%和17.82%;4周龄和6周龄上胚轴切口再生率为94.59%和91.50%,转化率为25.42%和19.36%。可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原位转化4周龄‘伏令夏橙’的上胚轴切口可获得较高的转化效率。原位转化操作简单、周期短、转化率高,在甜橙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哈密大枣无菌苗叶片为试材,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为媒介将抗寒基因转录因子CBF基因导入哈密大枣,利用PCR、RT-PCR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建立了哈密大枣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对哈密大枣无菌苗叶片进行遗传转化时,预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浸染20min,共培养3d的转化效率为最高。试验共获得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经PCR鉴定,CBF基因在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中均为阳性;经RT-PCR分析,CBF基因在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中均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 = 0.6,侵染下胚轴40 min,再共培养3 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黄瓜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建立黄瓜基因组测序品种‘中国龙’的毛状根诱导体系,可为今后分析黄瓜基因功能、挖掘黄瓜优良基因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中国龙’为材料,从种子表面灭菌方法、发根农杆菌的侵染浓度和共培养时间3方面,研究发根农杆菌菌株K599对‘中国龙’毛状根诱导的情况。结果表明,75%(φ)的乙醇先处理种子30 s,再用5%的次氯酸钠灭菌5~10 min的种子消毒方法,农杆菌菌液OD_(600)值在1.2左右时进行侵染,共培养2天,是获得‘中国龙’毛状根的适宜组合方法。PCR扩增结果证实,经这样诱导出的黄瓜毛状根中,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C基因已在黄瓜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试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龙’毛状根诱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萱草‘香宝’愈伤组织为外植体,以10 d为继代周期,将携有PSN1301-CHS的农杆菌EHA105菌株侵染受体材料,使CHS基因导入到萱草‘香宝’中。建立萱草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抑菌剂以浓度为350 mg/L的羧苄青霉素为宜;潮霉素为转化子的筛选剂,25 mg/L为适宜的作用浓度;转化中宜选择预培养时间为2 d;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在0.6左右,选用重悬液为MS+3%糖;侵染时间为15 min;在菌液和共培养基中同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共培养基时间为2 d。  相似文献   

6.
对农杆菌介导的木薯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木薯的最适条件为:菌液浓度OD600=1.0,AS添加量150μm,侵染时间45min,共培养3d。  相似文献   

7.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优化辣椒的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椒5 号’甜椒和‘湘研10 号’辣椒子叶外植体为试料, 绿色荧光蛋白GFP 基因为报告基因, 通过观察检测愈伤组织的荧光表达与特异PCR 扩增鉴定, 分析了工程菌液pH 值、共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 的浓度、共培养时的温度与共培养时间对农杆菌转化辣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pH5.2、共培养基中加入AS 200 μmol·L - 1 、23 ℃黑暗条件下, 农杆菌与辣椒子叶共培养5 d , 有利于辣椒子叶的遗传转化,‘中椒5 号’、‘湘研10 号’愈伤组织荧光表达率均达到了40 %。  相似文献   

8.
以‘魏可’葡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利用植物表达载体上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pCAMBIA2301)对影响‘魏可’葡萄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农杆菌介导‘魏可’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4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质量浓度5 mg·L-1,羧苄青霉素质量浓度200 mg·L-1。采用此体系对‘魏可’葡萄进行转化,共获得9株抗性苗。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有4株通过了PCR检测,1株通过了RT-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经整合进入‘魏可’葡萄基因组中。将PCR产物回收,经测序验证nptⅡ基因完全整合进入‘魏可’葡萄基因组中。对CK及经PCR检测呈阳性的株系进行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发现PCR呈阳性的株系均比CK抗Kan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新疆甜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NPR1/HRP双价抗病基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厚皮甜瓜5d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MS和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添加6-BA、IAA和卡那霉素不同浓度,进行甜瓜再生体系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甜瓜子叶最适宜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0.3mg/L,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 0.75mg/L+IAA 0.3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3mg/L,适宜的转化条件为外植体预培养48h,农杆菌菌液浓度为OD600=0.3~0.4,侵染时间为15min,22℃暗培养48~55h。经75mg/L的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再生甜瓜幼苗21株,其中8棵经PCR鉴定证明NPR1/HRP双价抗病基因已经整合到甜瓜基因组中,即转化率为38%。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果树》2012,32(4)
宁麦13是目前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弱筋小麦品种,以此品种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对该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针对性改良。本研究利用分别携带不同质粒pCXK1301和pAt-MYB12u的农杆菌株系GV3101对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通过对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干燥处理等参数的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宁麦13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宁麦13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条件为:利用预培养6d的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使用含pAtMYB12u质粒的农杆菌株系GV3101,侵染菌液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60min,采用干燥共培养4~5d(23℃,暗培养),诱导恢复培养10d,分化培养每4week继代一次,分化培养8week(12h光周期,25℃,2 000lx)。试验侵染2 600个宁麦13愈伤组织,获得127株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其中9株证实为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