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两种真姬菇摇瓶发酵产生菌丝体及 胞外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2.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菌球直径为指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蔗糖2.0%,玉米粉3.0%,蛋白胨0.2% ,麸皮4.0%,磷酸二氢钾0.3 %,硫酸镁0.1%,硫酸钙 0.1%;摇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起始 pH 为6.5,摇瓶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研究了施惠肽菌菇增产素对平菇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以不加施惠肽增产素为基础培养基对照组,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上添加施惠肽菌菇增产素,设置4个浓度梯度,分别是1‰、3‰、5‰、7‰。试验结果表明:施惠肽菌菇高效增产素对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在5‰浓度施惠肽培养基中的平菇菌丝体生长情况最好。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3株贵州市采集的松乳菇菌种和西南大学储存的一株松乳菇菌种为材料,利用PDA培养基培养活化的母种,马丁氏培养基筛选最优碳源、氮源以及pH,通过观察菌丝密度、菌丝颜色形态、菌丝过滤干燥称重等方法确定最优条件,对比各组别中松乳菇菌丝生长状况确定最优菌种。将菌丝置于不同栽培种配方中培养,确定最佳的栽培种配方。试验表明:Ld1为最优菌种,能够产生大量菌丝,PDA培养基能较好的培养、保存菌种。最优条件为葡萄糖作碳源,KNO3作氮源,pH 6,且以松木屑、麦麸、棉籽壳按照一定的配比做栽培种能使松乳菇菌丝生长发育得最好。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玉米面3%,麦麸3%,酵母粉0.4%,KH2PO4 0.25%,MgSO4 0.1%,ZnSO4 0.05%,CaSO4 0.05%,起始pH值为6~7。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装液量80 mL/250 mL,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10%,培养周期为6天。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组织培养条件下,紫色松乳菇在液体和固体培养中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紫色松乳菇液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接种量12%,培养基装液量90 mL/瓶。在最适培养条件下松乳菇液体培养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延滞期(1~3 d)、快速生长期(5~8 d)、稳定期(9~12 d)和衰亡期(13 d)。松乳菇固体培养的最适糖源为25 g/L葡萄糖,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期为6~8 d。  相似文献   

8.
灵芝深层液体发酵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灵芝液体菌种的培养时间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以及菌丝量、胞外粗多糖量及pH值随发酵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d的液体菌种最佳,发酵7d发酵液中的菌丝量最大,pH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 对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的菌种进行了菌丝生长观察和一、二、三级种培养基配方、液体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菌丝在试管斜面上25℃4-5天长满,在90mm平皿3天长满,在-18℃冷冻3天后仍能恢复生长。菌丝一级种的最佳配方是玉米粉PDA培养基;二、三级种以棉籽壳或松林土配合发酵玉米芯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配方表明以PD为主的配方都适宜血红铆钉菇生长,其中以添加玉米粉、酵母、粪草浸出液能使菌丝生长更加浓密、健壮。 关键词: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拟康氏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6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6.0;发酵温度为30±1℃。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及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5.272g/L、0.62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