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virus,PxGV))杀虫剂是一种专业防治小菜蛾的生物药剂。田间试验表明,PxGV对花椰菜小菜蛾防效较好,三个不同剂量处理药后7d的防效在75.9%-92.6%之间,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蜂蜜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混用后引诱小菜蛾和菜蛾绒茧蜂补充营养时接触PxGV进而传播感染小菜蛾幼虫的效果,结果表明:经由20%蜂蜜介导,小菜蛾接触PxGV能引起子代幼虫病毒感染,致死率12.3%,菜蛾绒茧蜂接触PxGV能引起小菜蛾幼虫病毒感染,致死率35.3%,但病毒感染对寄生蜂的发育有极显著不利影响。总结了取食刺激物与病毒杀虫剂混用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生态控制配套措施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苏云金杆菌(Bt)、赤眼蜂(Techogrammer confursam)、性诱剂为基本措施,辅以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 UaGranulosisvirus,PxGV)、爱比菌素(Abamectin)和印楝素等非化学杀虫剂,组配成9种生态控制配套措施,评价其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其中7套措施可将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Ⅰ)持续控制在1.0以下,不同地区可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300亿OB/mL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是一种专业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生物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菜心小菜蛾效果较好,药后7天的防效最高达87.56%,对照药剂甲维盐的防效为64.88%,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青娥  夏更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19-1920,2002
综述了小菜蛾生物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目前应用于小菜蛾防治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和线虫。细菌性杀虫剂是目前最有潜力取代化学杀虫剂的微生物杀虫剂,应用最多的是苏云金杆菌制剂。真菌是最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其中以白僵菌研究的最多。病毒杀虫剂主要以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效果较好。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杀虫剂,以小卷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且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推行农药化肥减量化计划及本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生物杀虫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初期对小菜蛾的杀灭效果不如对照药剂,但后效作用显著,6 d后校正防效最高达85.81%;1 350 ml/hm~2和1 800 ml/hm~2施用量下,防效无显著性差异,最终推荐1 350 ml/hm~2为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最适用量,处理后6 d其校正防效为84.29%。  相似文献   

7.
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的联合作用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适应于种群动态控制的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生命表参数模拟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通过输入不同的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研究这些生物因子的组合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控制。模拟结果表明,施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散放赤眼蜂和施用苏云金杆菌组合应用,在种群趋势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可能控制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生物病毒代替农药,使害虫感染病毒而死,这种安全无毒的新型杀虫剂目前在南宁投产.生物病毒杀虫剂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把生物病毒注入白蛾体内,然后将感染病毒的白蛾制成颗粒药剂撒到农作物上,使害虫感染病毒而死.这种新型杀虫剂是由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孟小林教授和广西天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其中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杀虫剂通过了国家科委的中试鉴定,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苏云金杆菌毒力活性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试虫,测定了生物、化学等多种物质对苏云金杆菌毒力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太保、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有显著增效作用;化学试剂硼酸对苏云金杆菌增效显著;粘虫颗粒体病毒同样可以提高苏云金杆菌的毒力,而枯草杆菌对Bt、不同苏云金杆菌菌株间呈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菜蛾,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而又重叠不齐。生产上以有机杀虫剂防治为主,使其抗性、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日趋严重,受到广泛关注。无公害生理活性杀虫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氟啶脲、氟铃脲,阿维菌素的爱福丁、清螨素,复配混剂的阿维口苏等,具有明显的选择活性,广谱高效,与常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益于生态农业。现将田间生测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点滴法比较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枸杞蚜虫和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发现,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相对最高,48h的LC50为4.663g/L,其次是粘虫、枸杞蚜虫、白菜蚜虫。因此,确定小菜蛾为穗花马先蒿的主要靶标试虫。  相似文献   

12.
大青叶对小菜蛾杀虫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大青叶中的活性物质,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采用叶碟法测定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以研究大青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部位。小菜蛾取食正丁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24 h即全部死亡,取食石油醚、氯仿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96 h全部死亡,取食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的小菜蛾幼虫在144 h内有不同程度死亡。结果表明:大青叶的各萃取物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均含有较强毒杀小菜蛾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采用对水叶面喷雾法测定了其中杀虫效果较好的5种制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为0.17 mg/L;其次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及多杀菌素,其LC50依次为0.44、0.84、1.25 mg/L;丁醚脲和氰氟虫腙的毒力最低,其LC50分别为10.43和11.17 mg/L。田间施药后6 d,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对小菜蛾的防效较好,高达82.33%;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2 500倍液、10%虫螨腈SC 1 500倍液、25%丁醚脲EC 1 500倍液及2.5%多杀菌素EW1 500倍液难以控制其危害,防效分别为60.50%、58.02%、55.64%和55.40%。[结论]为小菜蛾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提升西兰花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探索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性诱控制能力以及大面积应用效果,在开展对西兰花菜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种群消长监测的基础上,采用专用性诱剂、诱芯、诱捕器组合布放及其综合布控诱杀,开展性诱剂对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控制效果及其田间诱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在浙中台州临海地区西兰花生产季节种群数量消长呈“W”型,分别为幼苗生长期(7-8月)、莲座期和花蕾生长期(9月下旬-11月中旬)、迟熟西兰采收后期(3月上旬以后),苗期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盛发危害,莲座和花蕾期为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组合发生危害;采收后期为小菜蛾对侧枝小花球发生危害。通过不同性诱组合处理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诱杀效果,以A组合处理和E组合处理为最佳,每667 m2日均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菜蛾84头以上,能基本控制3种害虫发生危害。其田间综合诱杀技术,以宁波产性诱制品为例,组合方式为斜纹夜蛾S型:甜菜夜蛾S型:小菜蛾蓝色型=1:1:4,田间布阵格局以梅花5点星布阵,星距原则控制在10~20 m,处理方法为诱捕器悬挂高度夜蛾类50 cm(小菜蛾为20 cm)为佳,诱芯为每30~40天更换1次,大面积组合示范应用具有良好综合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5.
10种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忌避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新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方法,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种产于广西的楝科、番荔枝科、无患子科和报春花科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进行室内产卵忌避作用试验。【结果】以地黄连(Melia sinica)、香椿(叶)(Toona sinensls)、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四瓣米仔兰(A.terapetala)、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rn-graeeurn)等植物提取物处理后48h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6.21%、94.69%、97.92%、98.91%和100.00%。【结论】地黄连、香椿(叶)、番荔枝、四瓣米仔兰、灵香草等5种植物对小菜蛾成虫有强烈的产卵忌避作用,在蔬菜害虫生态控制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0.3%印楝素水剂不同用药量对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开展了该药剂防治田间甘蓝小菜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7.2~10.8g(a.i.)/hm2用量下,各药剂处理10d平均防治效果均高于90%;在相同用药量情况下,水剂剂型的防效与乳油剂型无显著差异。建议在防治小菜蛾时采用0.3%印楝素水剂的使用剂量为9.0~10.8g(a.i.)/hm2。  相似文献   

17.
以乙醇超声法提取车前子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显示,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LC50为10.300mg/mL;不同溶剂萃取物活性均远低于提取物的活性,初步判断车前子中各物质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具有一定的增效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