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洋  高航  李中柱 《中国奶牛》2014,(14):34-36
以水牛乳为原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水牛发酵乳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牛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水牛乳添加量70.0%、蔗糖添加量9.0%、乳清蛋白粉添加量3.1%。其获得的产品组织细腻,口感爽滑,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牛乳乳饼发酵菌种筛选及工艺优化,从自然发酵的水牛乳乳清和云南采集乳清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产酸、分解蛋白和脂肪能力筛选,获得一株鼠李糖乳杆菌,37℃发酵48 h可使乳清pH值从6.20降至3.60以下,乳清游离脂肪酸110.34μmol/L,蛋白水解度0.180;通过比较乳饼制作过程中原料乳的预热情况、凝乳温...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乳酸菌发酵,分离乳酪得其乳清。以乳清为主要原料,添加啤酒花,按啤酒酿造工艺,经啤酒酵母发酵,获得低酒精、清凉型的乳清啤酒。结果表明,发酵液在自然pH值时,主发酵期在接种后2~4天,发酵效果最佳。当发酵温度在10~25℃,接种液在2.5%时,酒液各项指标及风味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蓝莓、紫薯和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蓝莓紫薯发酵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乳清析出率为评价指标,明确出最佳制备条件为:蓝莓添加量为8%,紫薯添加量为10%,加糖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 h,乳酸菌接种量3%,稳定剂(果胶)用量0.4%,此条件下得到的蓝莓紫薯发酵乳感官评定分数为92分,乳清析出率为5.6%。制得的产品酸甜可口、组织状态均匀、呈淡紫色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5.
优化试验研究了益生菌发酵乳清饮料pH值与益生菌接种量、后发酵时间和乳糖添加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同时正交试验对发酵后的乳清进行风味的调配。结果表明:乳清发酵饮料的最佳后发酵条件为:乳糖添加量为6%、益生菌接种量为7%、后发酵时间8 h,发酵好的乳清再添加甜味剂蛋白糖0.08%、稳定剂CMC 0.3%、香芋香精0.1%,所得乳清发酵饮料的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热处理的酸乳清对牛乳进行预酸化处理,研究酸乳清对乳扇凝乳效果的影响,根据热烫拉伸工艺的需要,控制凝乳的pH值,分析不同的温度和pH值对凝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凝乳温度34℃、凝乳pH值5.2时,酪蛋白流失最少,凝乳效果最好。乳扇加工工艺中通过酸乳清对牛乳进行预酸化处理,可以解决凝乳过程中凝块pH值不固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汁和牛奶为原料,以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苹果汁发酵乳的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产品的最佳配比:牛奶添加量55%、苹果汁添加量12%、蔗糖添加量5.5%。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乳酸菌接种量3.0%、发酵时间5.0h、温度40℃。  相似文献   

8.
保加利亚科技人员研究出利用乳清、乳渣子生产含氮丰富的乳清产品,用它来饲喂反刍家畜。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的乳清(6.0~6.7%干物质、4.5~5.0%乳糖,0.7~0.9%蛋白质、0.3~0.4%脂肪,0.5~0.7%矿物质盐类);含46~46.3%氮的尿素;催化剂和中和剂物质。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包括:清除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研究乳酸菌干粉及其活化代数对牛乳乳酸发酵理化特性影响。[方法]分别添加乳酸菌干粉0.125、0.250、0.375、0.500、0.625 g/100 g 及其不同活化1、2、3、4、5代分别添加2、3、4、5、6 g/100 g 对巴氏消毒牛乳乳酸发酵6 h,每小时测定酸度、乳清析出率和粘度。[结果]表明:随着乳酸菌干粉添加量的增加,发酵乳酸度、乳清析出率和粘度均显著上升(P 〈0.05);随着干粉乳酸菌活化代数的增加,第2~5代酸度、乳清析出率均显著上升(P 〈0.05),其中第3代最高,粘度则依代递减。[结论]乳酸菌干粉发酵乳品质稳定,其活化菌发酵乳品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瑞士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割尺寸、发酵剂添加比例、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切割pH值对瑞士干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瑞士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0.02%(质量分数),凝块切割尺寸0.6cm,切割pH值6.60,发酵剂(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瑞士乳杆菌:谢氏丙酸杆菌)添加比例2:2:1,发酵剂添加量为0.02%(质量分数),发酵温度37℃.  相似文献   

11.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发酵法古研究木寡糖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发酵过程中添加木寡糖可以增加发酵产气量,对pH值和NH3-N浓度没有影响;添加木寡糖降低了发酵产物中的乙酸/丙酸比,适合作为乳用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木寡糖的适宜添加比例为饲料干物质的1%~2%.  相似文献   

13.
建立发酵乳中8 种着色剂(新红、苋菜红、诱惑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pH值为7.7~7.9的水为提取剂,聚酰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色谱柱(赛默飞RP-MS,4.6 mm×100 mm,2.6 μm)分离,采用乙酸铵溶液(0.02 mol/L)-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每1 000 g发酵乳中8 种着色剂添加量为0.5~5.0 mg时,除靛蓝外的其他着色剂回收率均大于90%,靛蓝的回收率接近80%;方法定量限为0.5 mg/kg;发酵乳加标样品分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拉善盟双峰驼驼乳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0峰内蒙古阿拉善盟双峰驼不同泌乳时间驼乳的一般理化性质。其比重及pH值与已有报道的单峰驼驼乳结果基本一致,而酸度(%)高于单峰驼。电导率与乳中Na+、K+和Cl-含量之和有关,随三者之和的增减而增减。驼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干物质、灰分和钙的含量均高于牛乳,磷的含量比牛乳略低。驼乳的缓冲性与牛乳有差异:当乳样先酸化后用碱回滴时,驼乳和牛乳分别在pH4.4~6.6和pH5.0~6.6范围内出现典型的“弧形线”,驼乳的最大缓冲作用发生在pH近似4.4处,牛乳的最大缓冲作用在pH近似5.1处,但驼乳在pH4.9处仍有一个缓冲峰。双峰驼驼乳的酒精稳定性(75±2.0)%稍低于牛乳的酒精稳定性(77±1.0)%,驼乳与牛乳的酒精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加入Na+、K+都引起酒精稳定性降低,游离Ca2+浓度的降低或pH值的上升都会导致酒精稳定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优化了两株戊糖乳杆菌菌株Ind-1和Ind-3产生胞外多糖(EPS)的培养条件,探讨了产EPS菌株在发酵乳中的保水能力.结果表明,在MRS基础培养基上,选用葡萄糖+乳糖(1:1)作为碳源,添加量4%;胰蛋白胨+大豆蛋白栋(1:1)作为氮源,添加量2%;初始pH值6.0,30 ℃下培养16 h,菌株Ind-1的EPS合成量达346.86 mg/L.选用葡萄糖+麦芽糖(1:1)作为碳源,添加量4%;选用胰蛋白胨+大豆蛋白栋(1:1)作为氮源,添加量4%;初始pH值7.0,37℃下培养24 h,Ind-3菌株EPS产量达315.86 mg/L.添加菌株Ind-1和Ind-3到发酵乳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清的析出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根据瑞士干酪的生产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割尺寸、发酵剂添加量和添加比例、发酵温度和切割pH值对瑞士干酪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确定了生产瑞士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0.02%(质量分数),凝块切割尺寸0.6cm,切割pH值6.60,发酵剂(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瑞士乳杆菌:谢氏丙酸杆菌)添加比例2:2:1,发酵温度37℃.  相似文献   

17.
乳清蛋白是牛乳中的一类重要蛋白质,主要由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血清白蛋白、β-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乳过氧化物酶等构成,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牛乳乳清蛋白的主要组成及其营养特点,分析了影响牛乳乳清蛋白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牛乳乳清蛋白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营养变化特征以及牛乳乳清蛋白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乳清和柠檬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乳清发酵的最佳条件和发酵乳清柠檬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乳清最佳发酵条件为混合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40℃;②在饮料中添加0.3%的黄原胶,沉淀率最低(4.3%),稳定效果最好;③发酵乳清柠檬饮料最佳配方为柠檬汁9.0%,绵白糖6.0%,稳定剂0.4%。  相似文献   

19.
混合型干酪研究现状及其副产品乳清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论述了混合型干酪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混合型干酪的副产品-乳清的特点、国内外清的利用状况、发酵型乳清饮料的研究意义等,并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成果,(1)影响混合乳凝乳特性的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2)替代皱胃酶的复合凝乳酶的种类和比例;(3)混合乳(豆乳和牛乳或花生乳和牛乳混合)半硬质半酪、融合干酪、新鲜干酪等的生产工艺;(4)乳清的发酵特性研究;(5)乳清饮料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褐色酸奶是以牛乳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产生美拉德反应,对褐变后的牛乳进行接种和发酵,得到褐色酸奶制品。本研究以感官得分和乳清析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褐色酸奶的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褐色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6%,褐变温度95 ℃,褐变时间5 h,发酵剂接种量5%,果胶添加量0.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42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褐色酸奶感官评定分数为93分,乳清析出率为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