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寄生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栋  王维新 《植物检疫》1998,12(5):272-272
通过调查鉴定,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的寄生天敌共有4种。1天敌种类1.1潜蝇茧蜂该种是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天敌,占天敌总量的71.5%,年寄生率为73.5%。该天敌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主要形态特征:触角鞭状长于身...  相似文献   

2.
在温室条件下,就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寄主幼虫密度的制约,其功能反应模型为Na=0.4918TN0/1 0.011N0,甘蓝潜蝇茧蜂处理每头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时间是0.022d,瞬时攻击率为0.4918,每头雌成虫在1d内的最大理论寄生量为22.35头。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的影响,其干扰反应模型为:a=00946P-0.2835。  相似文献   

3.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是我国重要的潜叶蝇类蔬菜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天敌。2018年7月,豌豆彩潜蝇首次在西藏地区被发现。为探明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于2018年-2019年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4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在西藏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为害等级达Ⅲ级。调查到被其为害的寄主植物为5科7属7种,主要嗜好菊科和豆科植物。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包括3科8属12种,其中优势种为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分别占总羽化寄生蜂个体数的35.71%、28.18%和21.01%,豌豆潜蝇姬小蜂主要来自寄主植物豌豆,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的发生期最长,7月-9月均有发生。同期,我们在西藏调查发现了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此,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组成差异和寄生蜂的控害特性及控害效应,以期为制定生态调控和绿色防...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做好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控制工作 ,我们在对浙江省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上斑潜蝇种类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寄生天敌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斑潜蝇种类调查  1 995~ 1 999年结合全省美洲斑潜蝇疫情普查和定点监测 ,采集有潜叶为害症状的植株叶片于室内饲育 ,待成虫羽化后 ,由浙江大学植保系老师鉴定种类。1 .2 寄生天敌调查1 )田间天敌寄生率调查。 1 995~ 1 996年在杭州等地于美洲斑潜蝇发生、为害高峰期 ( 9~ 1 0月 )采集有被害症状的叶片 ,室内镜下检查被寄生虫数 ,并计算田间天敌寄生…  相似文献   

7.
南美斑潜蝇及其寄生蜂消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省南美斑潜蝇及其主要寄生蜂潜蝇姬小蜂和潜蝇茧蜂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南美斑潜蝇在昆明关上菜区于 4、7、10月出现 3个高峰。潜蝇姬小蜂在春季蚕豆上种群数量较高 ,是控制南美斑潜蝇的主要蜂种。潜蝇茧蜂在秋季大棚内种群数量较高 ,是控制大棚南美斑潜蝇的主要蜂种。这两种寄生蜂对作物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 ,潜蝇姬小蜂在春季的蚕豆、豌豆和芹菜上种群数量较高 ,潜蝇茧蜂在秋季的莴笋上种群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自然控害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经对辽宁省岫岩蔬菜区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这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有9种。其中优势种群有潜蝇姬小蜂和茧蜂科的种类3种以上。在蔬菜田不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寄生蜂6月中旬后迅速上升,7月份对两种斑潜蝇的寄生率可达75%以上,对斑潜蝇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使夏、秋季田间两种斑潜蝇种群迅速下降,一般不需防治。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整理鉴定82年收集的蝇蛹寄生蜂标本时,发现从伏蝇Phormia regina Meigen蛹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Meigen蛹羽化出的小蜂中有潜蝇茧蜂Opiinae sp。据文献记载,潜蝇茧蜂可以寄生于蝇类,但寄主只是Opiniinae,寄生于伏蝇蛹和丝光绿蝇蛹的报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0.
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笔者于2021年10—12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资源普查时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该蜂为膜翅目Hyr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蝇茧蜂亚科Opiina亮蝇茧蜂属Phaedrotoma的一个在中国尚未报道的新种,并命名为斑潜蝇亮蝇茧蜂Phaedrotoma sp.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亮蝇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本研究为后期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推动该蜂在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是近年传入我国的重要害虫。据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和江西各地采的寄生蜂标本鉴定,主要有潜蝇茧蜂Opiussp.潜蝇凹面姬小蜂Chrysocharispentheus(Walker),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Walhar),港闭口崎姬小$Oryo~训四dW(ffe而加),潜绳网坛娇小问m叩o~SP.(种名待定),异角姬小峰怪m冲M。。(Giradt)和借用黄斑响小峰T~dtAsaSp.(种名待定),其中除冈岭和异角两种沉小挂外,其他种类在南昌地区也均为豌豆植潜蝇的寄生峰。据南昌地区的调查,豌豆植潜蝇寄生蝶种数约20种,而美洲斑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地区小麦田、玉米田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寄生情况,为黏虫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2017年在河南省漯河地区采集小麦田一代和玉米田二代黏虫幼虫,带回室内饲养,对饲养期间出现的寄生性天敌进行种类鉴定。共发现黏虫幼虫寄生性天敌5种:黏虫盘绒茧蜂Cotesia kariyai、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itergus和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麦田一代黏虫寄生天敌主要为中华卵索线虫,夏玉米田二代黏虫主要为寄生蜂类天敌,优势种为黏虫盘绒茧蜂和螟蛉盘绒茧蜂。  相似文献   

13.
武昌油菜害虫天敌有50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5种,以蜘蛛类为主,占48%;寄生性天敌15种,以蚜茧蜂和油菜潜蝇姬小蜂为主,寄生率分别为64.29%和60—8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蚕豆Vicia faba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及其优势寄生性天敌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寻找寄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了4种行为观测法进行试验,分别为"I"型嗅觉仪单刺激源、"Y"型嗅觉仪双刺激源、双室器双刺激源和田间模拟多刺激源的行为反应。试验分别设置健康植株处理、虫害植株处理和机械损伤植株处理及空气或泥土对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在寻找寄主的过程中对蚕豆挥发物有显著的趋向作用。健康蚕豆植株处理和虫害植株处理分别对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选择寄主有显著的引诱作用。4种行为观测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十堰城郊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优势种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的生物学习性包括幼虫行为、羽化与交配、取食与产卵、性比、趋光性及日活动规律和寄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姬小蜂可以取食寄生美洲斑潜蝇1~3龄幼虫,寄生最佳龄期为3龄,平均寄生率为34.27%,对美洲潜蝇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蔬菜潜叶蝇的发生调查与预测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 1997~2000年调查表明 ,在江苏海门危害蔬菜的潜叶蝇主要有 5种 :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葱斑潜蝇和菜斑潜蝇。其中豌豆彩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为海门地区的优势种。不同潜叶蝇的发生危害具有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和季节差异性。用化蛹进度和黄板诱集成虫预测其发生时 ,应综合虫口基数、气候条件、食料、田间自然死亡率、寄生率、历年虫态历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东美洲斑潜蝇主要寄生蜂种类及习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记述广东美洲斑潜蝇已鉴定的主要寄生蜂5种,即异角姬小蜂,底比斯釉姬小蜂,冈崎灿姬小蜂;丽灿姬小蜂和甘蓝潜蝇茧蜂。其中以底比斯釉姬小蜂和冈崎灿姬小蜂为优势种。文中附5种寄生蜂检索表,以助识别。一般情况下,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寄生率为15% ̄20%,在不受化学杀虫剂的干扰下,自然生率可高达47.2% ̄68.4%,对美洲斑潜蝇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美斑潜蝇成虫羽化主要集中于12时前。南美斑潜蝇成虫活动,在晴天有两个高峰:一个在11时左右,另一个在16时左右。潜蝇茧蜂成虫的活动规律与南美斑潜蝇成虫相似,但其峰值出现比南美斑潜蝇成虫稍晚;阴天时,南美斑潜蝇成虫和潜蝇茧蜂都只有1个活动高峰,在12~13时;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最适活动温度为27℃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