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了解B超与CT在诊断胆道残余结石中的意义.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B超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胆囊残余结石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100.0%vs60.0%,P<0.01),B超与CT对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运用B超和C...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53例(93.0%,53/57),35例(85.4%,35/41)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5例(5/6)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6例(10.5%)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超声、腹部X线平片、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腹部X线平片、CT三种辅助检查在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9月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且术前行B超、腹部X线平片及CT三种检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腹部X线平片、CT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3.1%、91.4%、94.9%;对梗阻部位判断的正确率分别是44.9%、47.1%、79.6%;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6%、32.8%、65.9%;对梗阻是否发生绞窄的准确率分别为75.4%、15.9%、79.7%。B超、CT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明显优于X线(P〈0.01)。结论临床诊断肠梗阻的患者应常规进行B超检查;腹部X线平片联合超声检查对于粪石、肿瘤、结石导致的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频彩超、CT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高频彩超和CT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并对照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频彩超诊断出病灶直径≤1.0 cm的甲状腺微小癌84例,诊断符合率为77.4%(65/84),而CT的诊断符合率为33.3%(2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彩超诊断出病灶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165例,诊断符合率为79.71%(165/207),而CT的诊断符合率为84.5%(175/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较有效的检查方法,而对病灶〉1.0 cm的甲状腺癌的检查高频彩超和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B超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超对184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184例急腹症患者经B超诊断与临床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0.2%(166/184),误诊率为7.6%(14/184),漏诊率为2.2%(4/184)。结论 B超能有效提高妇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180例中,2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者26例,宫颈管受累25例,检出率分别为14.4%、13.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96.2%。B超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14例,宫颈管受累13例,检出率分别为7.8%、7.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50.0%。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或0.0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病灶部位的生长部位、生长状态、病灶大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超、彩超及CT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1例中共有39个瘤体,其中单发26例共26个,分布于左肾12例,右肾14例;多发5例共13个瘤体。CT值为-13~-92Hu。28个瘤体表现为外向生长的周边型肿瘤,另11个瘤体则侵及肾盂肾盏和肾窦。综合B超、彩超及CT检查对瘤体的良恶性诊断提示率明显提高。结论:随着B超、彩超和CT的普及,肾脏错构瘤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B超、彩超与CT联合检查可优势互补,对绝大多数肾错构瘤病变可在术前作出诊断或提示。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头孢曲松钠)结石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由使用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的B超、CT资料。结果:胆囊、肾脏药源性结石B超表现为强回声光斑和光团堆积,随体位改变形态也改变,CT表现为结石密度较低,CT值约70Hu左右,停药后结石可自行排除体外而消失。结论:头孢曲松钠诱发胆囊、肾脏结石有其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用药史可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B超检测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的准确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的B超检出率。方法:对本院119例经分娩确诊为子宫发育异常患者的分类及其妊娠期B超检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9例确诊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者中,24例与产前B超诊断符合,71例在产前B超检查中漏诊,24例与产前B超诊断的子宫发育异常类型不符,诊断符合率仅为20.2%。结论:在我院妊娠期子宫发育异常B超检测的准确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68个乳腺肿瘤术前均行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及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168个乳腺肿瘤中,良性113个,恶性55个。除钼靶对恶性肿瘤钙化的显示率高于超声之外(P〈0.01),两者在其余指标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优于单用超声、钼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应用利尿法B超诊断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符合肾绞痛临床诊断的患者37例,经常规B超检查未发现输尿管结石及扩张.即让患者口服葡萄糖饮料或速尿片并适量饮水,30min后复查B超。结果:输尿管扩张2~7mm.37例中33例显示结石光团.4例因肥胖及肠气较多干扰未能显示结石光团。结论:在正确掌握输尿管超声检查方法基础上,应用利尿法B超检查,可提高非梗阻型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砂石淋")的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呈砂石样,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B超检查在泌尿道多处出现结石颗粒的强光点或光团并伴有声影;螺旋CT检查发现在泌尿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中有明确的结石影.因此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CT和脑电图(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63例癫痫患者的脑CT和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3例中,CT异常检出率为38.1%,EEG异常检出率为65.5%,CT结合EEG检查对癫痫的检出阳性率为79.2%。以部分性发作患者的CT异常检出率73.8%为高,但全身性发作者的EEG异常检出率则明显高于部分性发作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T结合EEG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砂石淋“)的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呈砂石样,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B超检查在泌尿道多处出现结石颗粒的强光点或光团并伴有声影;螺旋CT检查发现在泌尿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中有明确的结石影.因此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8年7月年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80.6%(29/36)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共19例(52.8%),其次为黄疸14例(38.9%)。B超、CT及MR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9%、57.1%及52.9%;3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仅为58.3%(21/36)。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CT诊断准确率较高。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的认识,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随访,联合运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探讨cIMT对T2DM合并CAD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83例分为A组(T2DM无合并CAD组)40例和B组(T2DM合并CAD组)43例,其中依据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将B组分为B1组(1支病变组)12例、B2组(2支病变组)14例和B3组(3支病变组)17例。收集并检测所有患者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彩色B超测量cIMT值,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B1、B2、B3组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且以B3组cIMT最厚,颈动脉斑块积分最高,其次是B2、B1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3组斑块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的cIMT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均高于T2DM无合并CAD患者,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IMT超声检查可作为T2DM合并CAD的一个简便无创、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cIMT超声检查对T2DM合并CAD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体会李宗文,杨进华(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高州525200)肝胆管结石临床常见,病程易迁延,常反复发作。B超、CT和PTC的问世对诊断有很大的提高,但彻底治愈较困难,残余结石率和再次手术率还远不能令人满意。笔者1987年至1994年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腹部结合经阴道彩色B超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疑似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分别经腹部彩色B超和经阴道彩色B超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同时,在B超引导下行注药杀胚灭活术或刮宫术。结果 50例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彩色B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符合率高2于经腹部彩色B超(92.0%vs 78.0%,χ=3.843,P〈0.05)。经彩色B超检查分析,46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中妊娠物大小为0.8 cm×0.7 cm×0.5 cm~6.4 cm×5.7 cm×6.0 cm;妊娠物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为0.33~0.65;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为0.14~0.57 cm,距宫颈内口1.5~6.5 cm。18例肌注甲氨蝶呤与口服米菲司酮联合应用,17例行B超监视下清宫术,15例行局部穿刺治疗。结论经阴道彩色B超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符合率高于经腹部彩色B超;二者联合检查则可获取更加全面、清晰的图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0例子宫腔内病变患者行阴道B超检查、诊断性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定位摘取病变组织或诊断性刮取内膜。结果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85.3%(128/150),阴道B超的符合率为54.0%(8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B超是筛选子宫腔内病变的方便、简捷、有效与经济的方法。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病变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腔内病变可靠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78例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开腹手术组少[(40.3±10.9)mLvs(103.8±21.6)mL,(8.0±2.2)dvs(12.1±2.3)d,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8.1%vs25.0%,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