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的学术追求和精英特征促使大学不能放弃“教会精神”,而转变角色的当今作为“世俗教会”的大学在课程领域也更加应该注重以“新教会精神”提炼、修冶和提升自身的品格和品质。在新的背景下,这种价值理念具有了新的生长点,即课程结构的转型、方法与范式的转换及课程精神追求的改变。由此,我们认为这将对大学课程的研究思路、设计观念和发展道路选择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是一个伟大的综合时代。相比较9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一次全面的学术复兴,是一次伟大的文化运动。城市的复兴和翻译运动催生了12世纪的文艺复兴。大学是中世纪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它兴起于12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城市的复兴为大学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诞生了知识分子阶层,城市中的工商业者的行会为汇聚在城市中的师生提供了自我组织的制度参照。翻译运动使古典知识重新返回欧洲,为大学中的师生提供了讨论和研究的材料。大学是教师和学生在与市民、城市当局和教会等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者的行会。12世纪至少自发形成了四所大学,其中波隆那大学作为学生型大学成为南欧大学的典范,巴黎大学作为教师型大学,成为北欧大学的典范。中世纪大学在本质上是师生的行会,并且具有国际性、教会性、特权性的特征。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裔。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及其实现,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职业理想实现的重要基础。文章分析了学生角色与职业人角色的差异,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实现角色成功转换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非法教会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不仅对农民造成了肉体上、精神上的伤害,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对农民加强科学文化及宗教知识的普及宣传,塑造农村良好的家庭文化,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信仰,加强对非法教会组织的打击和信教农民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取消信教农民顾虑,以达到对非法教会的控制和防范,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组织结构是大学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是大学在内部发展张力和外部发展诉求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制度化形式.大学组织结构变革是一个历史的、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而,组织结构变革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组织结构变革要彰显学术权力、促进协同育人的开展、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生产与发展方式变迁形成的原动力、社会需求形成的推动力、破除自身积弊形成的内驱力以及国家政策导向形成的感召力共同构成了大学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作为购买决策主体,家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组织,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期,家庭内部的角色结构也在发生变迁。以三个中等城市家庭为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决策的夫妻角色呈明显专门化,夫妻在决策不同阶段的感知影响力也不同。这一结果可能为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市场细分策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体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的方式有多种,办学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毋庸置疑,其一切活动的宗旨是宣传宗教,服务于本国资产阶级的侵略政策。但是也不能抹煞其在中国近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来说,传教士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推动中国学校体制的完善和内部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学理念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纽曼“知识即目的”为宗教知识留下了林间空地,他的大学理念无疑是在那个中古大学面临理性工具主义颠覆的时代所做的最后抗争和捍卫.反思知识教育的大学理念,一方面知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存在形态和方式,是完整的人的生成条件;另一方面知识的道德风险决定了知识教育必须和更高形态的信仰教育结合起来,经由知识教育面向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 ,到底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其教育的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 ,这是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大学的问题。因为 ,在观念层次 ,大学的理想就是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这种发展本身就是它全部的目的 ,这是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追求。然而 ,问题在于 ,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它无法也不应无视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当专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走入大学中来的时候 ,即便是那些最坚定的理想维护者也只能是在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寻求某种平衡。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普通教育的妥协 ,但是这其中也有更深的含义。因为 ,在专门化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当今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为每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适宜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从角色理论出发,以角色认同为基点,通过分析大学毕业生到职业人角色实践转换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因职业人角色内外冲突而导致其领会角色的迷茫和困惑,对照大学毕业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认同,提出了毕业生角色认知调整、角色感情培养和角色行为调适等三方面的修正方案,实现大学毕业生到职业人角色实践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由于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思想困惑。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认为通过加强教育和日常管理,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逐渐消除其心理冲突、实现角色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期”,希腊、印度、以色列、中国的文化都开始出现转型,印度选择更为完备的宗教神学,希腊选择了纯粹的哲学,中国则抛弃了宗教神学,选择了世俗哲学。这一文化转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复杂的影响。文章从哲学发生的母体——宗教着手,通过分析中国宗教与血缘、宗法、政治的关系的变迁,分析了“轴心时期”中国世俗哲学产生的渊源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察南京农业大学的历史变迁,需要分别追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前一个时期从1914年至1952年止,是学校前身的两个主要分枝——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与南京大学(解放前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分别形成、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后一个时期从1952年至1988年止,是两校合并后发展、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民间互助文化是在新疆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产生、在一定社会关系范围内自发形成、以宗教和人情为社会基础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变迁性、宗教性和民间性等特征。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转型,它对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木文从古代世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律出发,论述宗教在古代社会整合和有序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日_通过人类心理的根木需要和社会属性来阐述宗教发挥社会作用的木质原因。同时也揭示了宗教走向衰落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存在及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且宗教的消亡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应该做辩证思考:宗教既有心理调适、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交往等积极作用,也有引导人们逃避社会现实、消极处事、易形成保守主义的价值观、还可能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宗教战争等消极作用。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宗教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扬长避短,积极引导宗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能力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即使学生获得迁移的本领,这对处于知识信息激增的今天,不仅在学校课堂,而且在学生走上社会以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生物教学中学习迁移及其能力的培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景晓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06-6807,6810
分析了东乡族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表明:其主要来源于血缘、姻缘和地缘关系,而基于职业、教育过程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网络比较缺乏。这种特征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特有的宗教和传统文化的限制以及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园林绿化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运用也日渐增多。色彩是大自然中的重要元素,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植物群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观赏性,还为其增添一层精神内涵,因此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分析大自然色彩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运用并对此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