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首先明确要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精髓,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一方面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于专业教学之中,采用润物无声、深入浅出的方式;另一方面则以构建“文化景观”为主旨,以“继承传统、设计创新”为主题,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新。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归纳总结古典园林设计表达手法;(2)提炼东方元素融入现代园林设计,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精神;(3)举一反三——选取设计创新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长期的山地生活中,西南山地各少数民族形成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以哈尼、苗族、侗族、仡佬和傈僳族等山地民族为例,提出了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传统及现代产业开发式、民俗节庆活动式,村规民约式,学校家庭式等传承发展与保护方法及路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视角下鄂西南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沃土之上,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是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鄂西南民间竹编的文化内涵、造物理念与工艺特征,并从文化传承、持续发展、创新设计、技术革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鄂西南竹编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家具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家具产业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仿古、新中式等传统家具凸显出其自身特色,继承了传统家具制造工艺,丰富了传统家具款式。概述了中国传统家具特点、中式家具地域风格,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传承主要类别,据此提出了中国传统家具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创造的基础是以特定地域自然人文环境所进行的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代表一个地方所独有的文化标识,体现出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汉文化的符号和传播工具,汉字对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表现在于既具有审美情趣,又要表达更多的认知内容和信息传播。传统的汉字设计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字设计教学需要注入新的教学理念。该文通过对汉字形态的分析,丰富汉字美学研究内容,扩大汉字艺术的表现范围,建立一种以文化传承和人文理念为基础的设计教育,将汉字设计教学纳入科学教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之举,尤其是传统文化进课堂,通过融合从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但有部分院校没有传统文化课程的整体设计,只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可能导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处于边缘的地位。鉴于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缺失和断层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传承重要的逻辑延伸,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关键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须重视言语作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楹联匾额等言语作品是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之一,言语作品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和空间的艺术内容,也表达出深层次的思想观念,使园林具有更高的艺术层次。详细分析言语作品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和艺圃6个传统名园以及扬州、上海等地传统园林中的应用及其特殊地位、代表性和应用题材与形式,从诱导审美注意和审美期望、以景观意象丰富环境体验、引导和扩展景观审美效果、景观状态的设定和补充、激发深层次思想活动等方面讨论了言语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针对当前园林营造中言语作品应用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未来的的解决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传统与林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两分法,将中国林业传统分为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传统和破坏森林、大量消耗林木的传统。前者是以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为开端;后者是以火的使用为开端。在两种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丰富多彩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文化,包括各类树木及竹文化、花卉文化、园林文化和岩栖山居与森林游乐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杜凡 《中国林业》2011,(8):59-59
生态文化建设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林业局把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三项内容并列,这说明生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风景园林     
<正>编者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道路的大规模建设,道路绿化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修复道路线形对生态系统的割裂、道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人们长期不懈地研究、实践道路绿化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期达到生态环境维护、经济建设与景观  相似文献   

13.
风景园林     
<正>【编者按】绿化景观作为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大组成部分,伴随着城市居住区设计理论的不断创新而发展。城市居民的需求已逐步从基本的物质、能量和空间需求到更丰富的精神、信息、文化需求,从追求多样性的人工环境到追求与大自然的贴近和交流。居住区景观设计也随之成为城市园林系统点线面相结合不可或缺的环节。设计一个适当和可持续成展的、集园林艺术和文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     
<正>【编者按】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的基础上,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和精神气质,也反映着一个城市市民的心态、追求和品位。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遵程逐步深入,城市居民愈发需要愉悦身心、感受历史文化的公众空间。因此,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5.
《广东园林》2014,(3):13-13
6月7—8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园林博物馆、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广东园林学会主办。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的“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深圳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景园林行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一线设计师以及高校师生共10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中国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和“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与研究对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意义”等议题展开高端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6.
17.
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利用生物资源及刀耕火种农业的原始部族之一,采集与狩猎活动在整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应用民族生态学的原理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侗族地区民间利用、管理生物资源的历史和现况,及其与生物多样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公园是开发利用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地貌景观,在很少人工改造的情况下建设的公众休闲场所。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崇尚自然,是现代人的休闲生活追求目标,其历史亦是久远。除园林、建筑方面的专著有相关的描述外,在如《诗经》、陶渊明、谢灵运、柳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作为新兴的林业产业,必须站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上,发掘和传承森林生态文化,全面加强和促进森林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洪雅瓦屋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四川省级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亟待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 ,依据现场调研资料 ,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 ,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 ,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 ,期望使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在更新改造之后不会成为丧失本土文化灵魂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