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和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初步提出稻秆潜蝇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期,采用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定化蛹高峰期与查被害株长出正常新叶株率与化蛹率的相关性回归预测法,准确性较高。用当年第2代幼虫成蛹有效量,可对预测翌年发生轻、重作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 mats.)已急剧上升为丘陵和高、中海拔山区一季水稻主要害虫。以一代幼虫蛀食水稻秧苗心叶,致使叶片沿叶脉呈丝状破碎,破坏生长点,抑制水稻秧苗的生长;以二代幼虫钻入心叶,取食幼穗,最后留下半截或大半截,形成空秕。对于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近几年各地植保界相继进行了研究,作者于1985—1988年对其一、二代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现将二代稻秆潜蝇被害率与卵株率相关性的研究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4.
稻秆潜蝇为害单季稻的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王成良,胡斌(浙江临安县植保站,311300)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是我省山区水稻主要害虫。一年发生3代,第二代幼虫在单季稻孕期间盛发,为害心叶、生长点与幼穗,造成产量损失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于杂交水稻组合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我县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为害率一般为30%~50% ,高的可达90%以上 ,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5%左右 ,高的可达50%以上 ,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发生规律稻秆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 ,属双翅目 ,秆蝇科 ,别名稻秆潜蝇 ,是一种为害禾本科植物的钻蛀性害虫。1.1生活史稻秆蝇在…  相似文献   

6.
孙正明 《植物保护》1981,7(4):13-13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亦名稻秆蝇,近年来在我县为害猖獗。水稻苗期受害,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穗头残缺变白,粒数减少,严重时仅剩扭曲的穗轴,影响产量。 稻秆潜蝇大部分以幼虫在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华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 Trin等杂草上取食越冬。在我县年发生3—4代,以3代为主。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交制种已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制种田稻秆潜蝇(CtheoPso-,gmeMatsumura)发生较重,成为降低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93~1995年对制种田稻秆潜蝇的为害习性、产卵习性和发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导如下:l为害习性稻秆潜蝇的为害状和螟虫很相似,受害严重时会形成枯株和白穗。稻秆潜蝇幼虫在稻秆内姓食为害。苗期为害心叶和生长点,使叶片纵裂或破碎呈散发状。分荣期在叶鞘内为害,叶鞘外表产生黄褐色斑块,稻秆内成糜烂状,植株枯死。幼穗分化后幼虫转而为害幼穗,使幼穗畸形,生长缓慢,抽穗后…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加%,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ee Matsumura)在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回升危害,并有从山区向丘陵、平原扩展的趋势。浙西山区常年发生面积在2万亩以上。为搞好稻秆潜蝇的田间测报调查,我站自1984~1986年在浙江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对此虫的幼虫、蛹的龄(级)的区分特征及各龄幼虫对应的为害征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并经过1987~1989年的生产实践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水稻害虫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潜在的解毒代谢酶基因,利用PacBio Sequel Ⅱ测序平台对稻秆潜蝇幼虫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序结果筛选稻秆潜蝇的解毒代谢相关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基因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并检测其在稻秆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对稻秆潜蝇进行测序得到18 100条去冗余转录本序列,共有16 283条序列得到注释。通过比对分析共筛选出8条GST、12条CarE和28条CYP450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在稻秆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同虫态的稻秆潜蝇其解毒代谢能力可能不同。此外,还筛选到1 452个lncRNA序列,以及176个潜在的lncRNA靶基因序列,其中4个与解毒代谢基因相关。表明筛选获得的稻秆潜蝇解毒代谢酶基因及lncRNA靶基因可用于后续该虫的潜在抗药性研究及防治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11.
稻秆潜蝇是鄂西武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宣恩1a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在禾木科杂草心叶内越冬。第1代幼虫危害稻苗心叶,轻者植株生长弱小,重者心叶枯萎,生长点腐烂,不能成苗;第2代幼虫危害水稻孕穗,造成穗形扭曲,抽穗后,部分或大部颖花残缺不实,单穗损失20%~60%。湾槽田、阴湿田的杂交稻受害最重。在稻秆潜蝇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200~250ml/667m对水60kg喷雾,或3%呋喃丹颗粒剂2~2.5kg/667m拌细土50kg撒施,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新农药》2005,(6):40-41
新农药介绍商品名:シドリメmitrihime(音译)(天敌)生产商:住友化学公司本产品是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以潜蝇类作为防治对象的天敌农药。绿潜蝇寡节小蜂的雌成虫,把卵产任潜伏在植物叶肉内的潜蝇类幼虫的产卵管内,其幼虫在潜蝇类幼虫的体内孵化生长,并在其体内作茧成蛹,羽化为成虫。被产卵的寄主潜蝇类幼虫则发黑死亡。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秆潜蝇种群发生动态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稻秆潜蝇自然种群死亡率最高在卵孵和初孵幼虫的侵入期,其次在化蛹至成虫羽化阶段。主要影响因子有气候、食料、肥水管理和天敌等。成虫产卵盛期至卵孵初期为防治适期,防治药剂有呋喃丹、甲基异柳磷、三唑磷、氧乐果等。  相似文献   

14.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20%,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豌豆潜叶蝇在豌豆植株上的分布发现,豌豆植株上豌豆潜叶蝇总幼虫量(y1)及总蛹量(y2)与全株总叶序数(x1)、中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幼虫量(x2)、下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蛹量(x3)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1=5.050x1+6.758x2-55.566和y2=15.589x1+7.165x3-131.742。同时,得出豌豆潜叶蝇幼虫、蛹在豌豆植株上垂直分布规律,即幼虫主要分布于豌豆植株中部,蛹主要分布于中、下部,而分布于植株上部的潜叶蝇几乎都是幼虫。  相似文献   

17.
稻秆潜蝇Oscinisoryzaella(Matsumura)是近年在我县中、高海拔稻区新上升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幼虫抗药性强,尤其是第2代幼虫世代重叠,卵孵化峰次多,发生期长,防治难度较大,大面积防治因不及时、盲目用药及缺乏特效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防治费用大、效果差。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我们于1996年用不同农药对第2代稻秆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农药3%吠喃丹颗粒剂(福建省福安农药厂),10%益舒宝颗粒剂(福建福安农药厂),3%米乐尔颗粒剂(广东江门植保公司),5%锐劲胶悬利(…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 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系统调查研究,反映了稻秆潜蝇发生为害日趋严重的状况,阐述了影响稻秆潜蝇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微囊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水稻拌种控制稻秆潜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前10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水稻移栽前3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说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能有效减轻稻秆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