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祁红”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外销茶,它以优异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一九七九年度祁红以地名牌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创造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祁红”出口需求量将不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祁红品质,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非常重要。现就祁门红茶目前在初精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谈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但汤色和滋味与国际红茶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而造成祁红出口量大幅下滑。导致祁红汤色发暗 ,滋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槠叶种原料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 ,且加工工艺以重萎凋 ,深度发酵为特征的传统制法。文章对红茶的传统制法与CTC工艺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通过添加外源酶、提高温度、充分通气、调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程度、槠叶种与大叶种原料拼配加工以及在干燥过程中掌握发酵程度等途径 ,在保持“祁门香”的基础上 ,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百廿年来话祁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廿年来话祁红汪德滋(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祁红创制于1875年间,它以独特的“祁门香”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祁红问世十年后,延续约半个世纪的我国红茶输出不断滑坡,由年突破100万公担降至不足10万公担,导致当时我国近十个红茶产区...  相似文献   

4.
陈椽《安徽茶经》记叙了“祁红”肇始的两种说法:首先是一八七五年余干臣在建德尧渡街创制“祁红”说(清末祁门、建德、浮梁三县的红茶合称“祁红”),其次是一八七六年胡元龙于祁门贵溪创制“祁红”说。李则纲的《安徽历史述要》,安徽农林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的《安徽名茶》,均认定“祁红”肇始于建德。不过,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其它建德外销茶,尤其是朱兰茶,在省学术界,除了最近出版的《安徽省情工》记载了一鳞半爪外,似一直无人问津,这是很遗憾的。本文由于资料的限制,对此也只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 祁门红茶的二次崛起祁门生产茶叶的历史距今至少在 1 30 0a以上。“祁红”因自然条件优越 ,茶树品种优良 ,采制技术考究 ,而品质超群 ,成为红茶中后起之秀 ,1 91 1年前后达到鼎盛时期。据历史资料记载 ,当时的祁门、浮梁、至德 (今东至 )三县所产红茶 ,统称“祁红” ,年产量在 30 0 0t以上。“祁红”以其清高而持久的特殊香气 ,在世界茶坛独树一帜 ,成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 ,于 1 91 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被誉为“群芳最”、“茶中英豪”、“祁门香”而名扬四海。此为本世纪初 ,祁门红茶的第一次崛起。1 940年后 ,由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6.
祁门红茶以它的独特品质风格,尤其是特有的高香(国外谓之‘祁门香’)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对于祁门红茶的香气,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祁门红茶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山西贞(1978)研究了中国祁门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的香气成份,认为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香叶醇)、(牜龙)牛儿酸、苯甲醇、(α—苯乙醇的含量比斯里兰卡红茶多,而沉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则较少。竹尾忠一(1983)对中国各地红茶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证实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含量要比云南、两广红茶高3—4倍,因而祁门红茶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为了解“祁门香”实质,掌握祁红主要产区不同产  相似文献   

7.
祁门主要气象因子与“祁红”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红”系我国外销茶叶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名茶,其品质之所以优异,是与祁门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其中气象因子在形成茶叶品质过程中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开发“祁红”系列名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近年来品质下降,企业严重亏损,使“祁红”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主要有: 1.品质单一,国内竞争力不足。几十年一惯制的“祁红工夫茶”虽做工精细,名声在外,但对国内市场来说,销售甚微,远不如绿茶那样,种类繁多,饮者普遍。近两年虽然开发了新品种,但就真正的红茶来说,还是微乎其微,只有祁门茶厂1991年开发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赵和涛 《茶业通报》1992,14(2):22-24
祁门红茶,不仅是工夫红茶中珍品,而且也是我国主要外向型出口茶类。该茶品质特点;条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甜厚。尤其是独特芳香深爱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研究表明,祁红由于香叶醇含量特高,故而含有浓郁玫瑰花香。国外称“祁门香”。关于祁红香气形成大都在加工中产生,但与茶树品种,生态环境也是密切相关。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一茶树品种,同一制茶加工方法的鲜叶和干茶中芳香物质测定以及实感香气表现,来探讨不同生态自然环境对祁红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1.
在制造“祁红”的揉捻工序中,对较粗老鲜叶采用的加压方法(空揉4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揉捻时间长,揉捻叶质差,不利于“发酵”的问题。为此,在祁门茶科所进行了“连续多次加压”揉捻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祁红”具有独特的内质和外型,尤以甜花香高持久,闻名于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得金质奖,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很高荣誉。解放以来,祁门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祁红”的生产发展,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每年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祁红”生产的发展。1983年茶园面积已达127847亩,可采面积为103934亩,比1939年增加43090亩,约51.91%,并建立了一批高产稳产的茶场。但祁红的产量、品质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器要。其原因:一是“祁红”赖以生长的良好环境日益恶化。在1958年前,祁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  相似文献   

13.
汪德滋 《茶业通报》2015,(3):135-139
回顾祁门茶叶所百年发展史,从其历史背景、沿革、成因和成果等历史侧面反映出祁红乃至我国红茶在国际茶市变化的影响下,必须由传统因循守旧走向近代复兴改良才有出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祁门红茶的特征香气"祁门香",近年来减弱了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达共识。笔者就祁门茶园、茶树品种、采制加工和祁红产品与市场等相关情况进行初步研讨,并提出一些抛砖引玉之浅见。  相似文献   

15.
祁门红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祁门县的一大拳头产品。全县总面积二千二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适宜种植林茶山场面积有五十多万亩。境内千溪万壑,山峦重叠,云雾弥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具有发展祁门红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祁门茶厂加工的“祁红”,80年、85年蝉联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87年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金质奖。茶叶生产一直在祁门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九八七年全县茶叶产量(红、绿茶)达3,762吨,茶叶农业产值1,112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21.2%;茶叶税收入库  相似文献   

16.
陆国富 《茶业通报》1993,15(1):22-23
“祁红”以其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香、醇和隽厚的滋味蜚声于国内外市场,被称为茶中“英豪”,而礼茶是“祁红”上崇茶,誉为工夫红茶的珍品,每年加工不多,为外交部指定茶叶,作为招待和赠送尊贵友好客人的礼物,其原料精细,加工独特,目前全国唯祁门茶厂一家能加工生产,其加工方法是制茶行业中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现对我厂多年礼茶加工技术及本人多年亲临生产指挥的经验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祁门红茶产业的发展,分析核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采取立足生态、坚持创新等策略,做强做优祁红茶产业。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选种在增产上是有巨大作用的。据苏联研究结果,格鲁吉亚一号二号品种比一般品种可增产达36—77%;未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平均亩产鲜叶(一芽二叶)164斤,而在同一环境条件和管理下经选种的三年生茶树亩产鲜叶270斤。据我国祁门茶叶试验站研究,祁门槠叶种(祁门代表种)一个芽叶(一芽二叶)平均重量为0.44克,而祁门栗漆  相似文献   

19.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相似文献   

20.
瑞香是瑞香科常绿灌木。株高1米左右,萌芽力强,叶片深绿色有光泽。花期恰在“梅花枯淡水仙寒”的江南早春时节,群花簇生茎顶,状如丁香,香则胜幽兰。原产于我国南方山区,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也是优良的盆栽树种。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咏瑞香诗中写道:“一丛三百朵,细细析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可见当时已在室内盆栽瑞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